【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安全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50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及住院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患者全安中應用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臨床效果。
【關鍵詞】護理干預;血液透析;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78—01
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的全過程中,不發(fā)生法律和法定的規(guī)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針對不同危險因素,采用相應的干預措施護理,對改善患者病情,縮短治愈時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本研究選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100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安全干預,比較分析兩組并發(fā)癥及住院時間,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齡60-79歲,平均66.5±4.26歲。病程1-31年,平均5.2年。其中慢性腎炎12例,糖尿病腎病14例,高血壓腎病15例,多囊腎10例,急、慢性腎功能衰竭18例,腎病綜合征31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50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安全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
1.2.1術前訪視及心理護理
透析患者大多數(shù)都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疾病過程。疾病的痛苦、沉重的醫(yī)療負擔使他們身心交瘁,臨床上往往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逆反行為。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觀察有無情緒低落、睡眠障礙、自卑自責等抑郁表現(xiàn),并努力尋找原因,防止患者輕生或自殘。入院當日評估患者有無跌倒史、服藥史、生活習慣、患者體位、肢體活動、神志等情況,做好特殊體位的指導。對于因疾病預后感到悲觀的患者,則重點加強健康教育,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
1.2.2血管通路的護理
1.2.2.1 動靜脈內(nèi)瘺護理干預
①囑患者不要提重物,不要抓撓內(nèi)瘺,不要把造瘺的手壓在身體下面,肘部彎曲的角度最好保持在>90°角。穿著衣袖寬松,保持血流通暢,特別在寒冷的季節(jié)更應注意。②注意保持建瘺肢體皮膚的清潔,血液透析完后穿刺點貼創(chuàng)可貼膠布,外用無菌“花生米”紙卷壓迫,壓力以不出血為宜,壓迫20~30min。如患者凝血時間長,壓迫時間可延長[2]。③透析次日后可用熱毛巾濕敷,有利于活血化瘀和延長動靜脈內(nèi)瘺的壽命。④遵循內(nèi)瘺“七不原則”:不采血、不注射、不輸液、不戴手表、不負重、不測血壓、不穿緊袖衣[3]。⑤注意內(nèi)瘺吻合處的雜音和震顫音的強弱,防止動靜脈內(nèi)瘺閉塞[4]。
1.2.2.2動靜脈外瘺護理干預
①勤檢查、判斷外瘺是否通暢。瘺管通暢時血液呈均勻一致的鮮紅色,手觸摸暴露管有輕微的震顫或搏動。若瘺管的血液呈黑紅色,并有血液斷層現(xiàn)象,提示瘺管可能凝血,應及時找醫(yī)生處理。②準備一根止血帶并教會患者正確使用,以防瘺管滑脫后大出血。③保持帶瘺肢體清潔干燥。瘺管周圍皮膚保持清潔,如皮膚搔癢時勿用手抓,可適當涂一些抗生素軟膏,如金霉素軟膏等,以防感染。④對于有動靜脈內(nèi)瘺管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如何維護內(nèi)瘺及深靜脈留置導管等。
1.2.3 健康教育
內(nèi)容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治療模式的原理及方法、重要性、治療程序及費用,了解常見并發(fā)癥的處理,如何做好心理調整及康復訓練等。鍛煉治療原則早期、漸進、維持、綜合,鍛煉類型以有氧運動為主[5],運動量選擇每次運動時間30~60min,4~6次/周,以出現(xiàn)輕度氣喘、疲乏及出汗、心率不超過最快心率的60%~70%為運動充分標準。運動時當患者出現(xiàn)感染、嚴重心血管病變、機能狀況變壞、不合作等禁忌鍛煉。
1.2.4 飲食護理
慢性腎衰患者多采用透析治療,密切觀察患者電解質和體液的變化,對液體出入量進行記錄,水腫嚴重者可給予藥物進行控制和治療。依據(jù)腎內(nèi)科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應給予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磷飲食,既可使患者健存的腎單位負擔減輕,又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腎功能變化。要依據(jù)尿中蛋白質的喪失量和患者的個別需求來決定蛋白質的攝取量,血中非蛋白氮增加停止時,蛋白質的攝取量可適當增加,急性期每天每公斤體重一般限制在0.5g。當患者由少尿、水腫或心臟衰竭征象時,鈉的攝取量應限制在1-3g/d。為減輕腎臟負擔,給予適當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豐富維生素、優(yōu)質低蛋白、低磷、低鹽、低鉀飲食,盡量給予患者喜好的食物,以避免食欲不振的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1.2.5 預防感染
做好免疫抑制劑藥物應用時的指導,避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保護性隔離免疫力差的患者,教育患者重視個人衛(wèi)生,對感染進行有效預防。在患者長期臥床休息治療期間,經(jīng)常對體位進行變換,協(xié)助翻身困難的患者翻身,防止局部壓瘡的形成,同時應穿柔軟、寬松的棉質衣物,預防壓瘡發(fā)生。休息時將下肢抬高,主動或被動運動,以促進淋巴液及靜脈的回流,緩解水腫程度。重視口腔衛(wèi)生,定時刷牙或做口腔護理。女性患者需對會陰部進行定期清洗,防止陰部瘙癢。向患者說明從坐位起立、平臥位起立時動作應盡量緩慢,特別夜間起床小便要注意防止體位性低血壓。同時做好患者體重、飲食、出入量、血壓、電解質等的觀察。留置導管期間做好個人衛(wèi)生,保持局部清潔、干燥。使用適應性好、通氣效果好的敷料,以減少局部異物感,避免無意識抓癢時將導管拔出,局部淋濕后及時更換以防感染。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住院時間為(6±96)d,對照組為(6±118)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因老年人腎臟功能和組織學的變化,故腎臟與青年人比較有明顯差異,與其它任何年齡段比較,老年腎病發(fā)生率均處于較高水平,約占老年病的35%左右[6]。護士對患者及家屬有效溝通,對患者的生活習慣、有無跌倒史、用藥史進行詢問記錄,就患者的肢體活動狀況、體位、意識等與墜床有關的因素進行觀察評估及指導,能降低護理并發(fā)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通過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消除恐懼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的異常變化和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這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進其最大程度地回歸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7]。在溝通中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士的主動性、積極性及護理工作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馮銳.78例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0,12(1):153-154.
[2] 徐會芳,孫軍,賀偉,等.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6,1(4):2.
[3] 多格達斯.透析手冊[M].第3版.黃雯,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69—175.
[4] 唐小艷.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5,11(5):21.
[5] 張麗麗, 劉學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護理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5831-5832.
[6] 陳仕飛.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使用激素治療的護理干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3):202-203
[7] 譚金燕.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