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總結了152例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患者進行持續(xù)動脈置管溶栓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術前加強患肢護理術后加強溶栓導管的護理,做好溶栓藥物使用后的觀察和護理,評估患肢癥狀,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等。
【關鍵詞】導管插入術;血栓溶解療法;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51—01
動脈導管溶栓是治療合并血栓形成的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治療方法之一,具有藥物作用直接,用藥量少,避免麻醉和手術切口等優(yōu)點,圍手術期護理是確保溶栓治療效果,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論文采用案例是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動脈置管持續(xù)溶栓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2例。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106例,女46例,年齡18-76歲。其中,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合并血栓80例,及行動受限38例,伯格氏病34例。臨床表現(xiàn):慢性缺血,表現(xiàn)為間歇性跛行或在此基礎上逐漸加重至靜息痛和潰瘍;慢性缺血基礎上逐漸加重,即間歇性跛行基礎上數(shù)日內進展到靜息痛和足壞死;急性缺血,即平時無缺血表現(xiàn),突發(fā)缺血癥狀,各類病例分布及臨床表現(xiàn)見表1。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入院后進行患肢保護相關知識的指導,避免患肢受冷熱刺激,避免損傷,注意修剪趾甲和足部保暖。告知患者不宜用熱水袋,取暖器等取暖。以免加重組織缺氧。保持皮膚干燥,穿棉質或者羊毛質地的襪子,不要過緊或過松,保持鞋襪干燥潔凈,足部涂凡士林油保持滋潤。本組56例下肢皮膚無潰瘍,對患者進行行走鍛煉指導。下肢皮膚無潰瘍者,對患者進行行走鍛煉指導,以促進其側枝循環(huán)形成。96例形成潰瘍,其中39例患者潰瘍表面濕潤有滲出液,使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患足20min,2次/d,浸泡結束后用毛巾擦干,趾間用棉簽把水吸干;對57例表面干燥或已成為干性壞疽的患足,局部保持干燥避免刺激。
2.2疼痛的護理
疼痛是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但下肢動脈缺血性疼痛對鎮(zhèn)痛藥反應不明顯,產生機制尚不清楚。本組89例患者有68例患者疼痛超過5分時,給與硫酸嗎啡控釋片30mg口服或多端吉貼劑2.5mg粘貼于患肢局部后,疼痛有所減輕,給藥前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告知此類藥物服用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本組有52例患者在給藥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表現(xiàn)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煩躁不安,情緒異常,幻覺等不良反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并請家屬24h陪伴。
2.3術后護理
藥物灌注方法為當班護士根據(jù)醫(yī)囑將溶栓,抗凝,擴血管或抗炎藥物從鞘管或溶栓導管推注入動脈。給藥方法包括持續(xù)輸注法和脈沖噴射法兩種。持續(xù)輸注法是通過微量注射泵或加壓輸液袋將溶栓藥物勻速,持續(xù)地經溶栓導管推注到患者局部病變處。脈沖噴射法是通過三通將溶栓導管與注射器,輸液袋加壓的溶栓藥物相連接,用注射器抽取溶栓藥物,以脈沖噴射法將藥物快速推注病變處。根據(jù)病情需要,也可在持續(xù)滴注的基礎上間歇附加脈沖噴射。這種技術可使小滴的藥物經由強力注射進入栓子使栓子破碎,增加千元酶原激活藥的作用面積。在藥物總容量較少時采用微量注射泵給藥,藥物總容量較多時采用加壓輸液袋給藥。注意準確調整輸液速度。
2.4溶栓導管的護理
患者術后返回病房,由于溶栓導管和動脈鞘關進直接插在大動脈內,管道外徑較粗置管時間較長且持續(xù)滴注抗凝藥物,容易發(fā)生移位墮落出血阻塞和細菌污染等問題,需要采取嚴密的護理措施,保證患者安全和治療效果。
2.4.1 妥善連接防止脫落
導管或鞘管脫落,以及導管與輸液管三通接頭注射器的連接部位脫落可導致大出血。所有管道連接有可能采取螺紋接頭擰緊,或者中間橋接一個安全接頭,每小時檢查導管與輸液管道連接是否可靠,夜間加強觀察。
2.4.2 妥善固定防止移位
使用透明敷帖妥善固定溶栓導管,對于汗較多不易固定患者用自粘繃帶進行外固定,告知患者之管溶栓期間保持術側肢體伸直制動,防止術肢移動造成導管移位。
2.4.3 無菌操作防止污染
因患者置管時間較長,容易因細菌污染而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定時更換貼膜并消毒導管。特別注意避免將彎漏的導管向血管內插入。
2.4.4 防止導管打折與阻塞。
患者使用的溶栓導管直徑較細,且導管內部有一根金屬絲,用以增加溶栓時藥液噴射的壓力。導管打折或鋼絲周圍血栓形成可致溶栓導管不通暢延誤治療。
3 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處理
3.1 過度灌注綜合征
隨著血供改善,患者出現(xiàn)肢體腫脹,發(fā)熱,疼痛等再灌注顯像。缺血再灌注嚴重者會形成骨筋膜室綜合征,并損害心肺腎功能。及時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持續(xù)觀察患肢的局部變化,出現(xiàn)張力過高缺血加重少尿胸悶等情況及時告示醫(yī)生。
3.2藍趾綜合征
初次向栓子內注入大量溶栓藥物可造成凝血塊碎片,引起遠端栓塞。應加強對患肢溶栓后觀察,尤其是肢體顏色溫度感覺腫脹等情況,并將患者術前術后進行對比。
3.3出血
由于置管部位為動脈切使用溶栓和抗凝藥,易發(fā)生出血,每日應細致觀察有無出血癥狀,每日晨送檢凝血四項。穿刺點周圍雪中,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重新加壓包扎,通過測量血中直徑動態(tài)評估血腫的大小。腹膜后隱匿出血是置管溶栓術后最危險的并發(fā)癥,應及時測量血壓并處理,避免嚴重后果。同時對患者大小便,皮膚黏膜顏色及意識的觀察。
動脈導管溶栓是治療合并血栓形成的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治療方法之一,具有藥物作用直接,用藥量少,避免麻醉和手術切口等優(yōu)點,圍手術期護理是確保溶栓治療效果,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