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19—01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目前廣泛應用于膽胰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但是ERCP術是一種侵入性治療方法,有可能發(fā)生并發(fā)癥,急性胰腺炎是ERCP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它的發(fā)病率為1%--7%[1]。
1 一般資料
我科2012年1—12月共行ERCP術26例,其中女16例、男10例,年齡20—72歲。以上腹痛和黃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表現(xiàn)為膽總管結石,經ERCP術膽總管結石全部取出。術后并發(fā)急性胰腺炎1例,經治療,一周內病情恢復。
2 護理
2.1 術前準備
(1)心理護理。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松弛與否直接影響手術成功率,而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情緒及對施術者的信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十二指腸乳頭平滑肌的活動度[2]。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手術的操作過程、術中配合方法,以消除病人的緊張和恐懼心理。(2)做好碘過敏試驗。(3)檢查儀器是否處于備用狀態(tài)。對所用內鏡與器械進行嚴格消毒后用生理鹽水沖洗,保證術中正常使用,檢查急救物品和藥品是否齊全,保證發(fā)生緊急情況及時進行搶救。(4)術前禁食水8—10h,術前15min肌注東莨菪堿10mg,建立靜脈通道(使用靜脈留置針)。
2.2 術中護理。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病情嚴重或年老體弱患者連接心電監(jiān)護,必要時給予吸氧。護士在ERCP術中要以熟練的技術予以配合,避免反復插管,能有效防止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強病情觀察,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病人的神態(tài)、表情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2.3 術后護理。(1)病情觀察。術后密切觀察患者血、尿淀粉酶情況及有無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2)休息及飲食指導。術后早期禁食水,胃腸減壓。向患者講解禁食水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告知患者待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規(guī)恢復正常,且無自覺癥狀后方可進食。術后早期應臥床休息,待病情好轉后增加活動量。(3)遵醫(yī)囑給予補液、生長抑素、抑酸藥物及抑制胰液分泌藥物。術后用小劑量生長抑素能有效預防ERCP術的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3]。保證滴入時間準確、勻速。(4)引流管護理。胃腸減壓的患者加強口腔護理,每天更換引流器,對術后留置鼻膽管引流的患者,每隔8h用生理鹽水沖洗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記錄引流量。觀察引流液的性狀,平臥時引流袋低于床面,防止膽汁返流,以防逆行感染。
3 小結
ERCP術后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熟練的操作技術、密切的醫(yī)患配合,精心護理觀察可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趙建君,護理程序在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1998.33(3):141
[2] 孫勤,行ERCP術患者的恐懼及護理對策【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2):5—7
[3] 馬蓮菊、古力克牧、馬米娜,ERCP術后高淀粉酶血癥的原因及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08.23(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