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確保斷指再植的成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不僅是再植肢體成活,更要是其恢復其功能。
【關鍵詞】斷肢再植;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299—01
斷肢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應的離斷肢體,通過骨科與顯微外科手術重建其血液循環(huán)使肢體獲得再生的手術。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我科2012年-2013年共收治斷肢再植術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齡12-60歲,平均33歲。
2 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因為是突發(fā)外傷,患者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恐懼,對手術能否成功心存顧慮,適當?shù)男睦砀深A尤為重要.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斷肢再植手術方法及術前術后注意事項,講解手術成功的實例,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手術。
2.2 體位:患肢適當抬高、制動,避免不必要的搬動,以減少出血或再損傷。
2.3術前準備:陪同患者行術前患肢的攝影檢查,抽血做術前八項,凝血四項、血常規(guī)、交叉試驗、備血等常規(guī)手術前準備。盡量縮短斷離到再植時間,做好術前準備,迅速將患者送往手術室,爭取使斷肢在8 h內(nèi)恢復血運。
3 術后護理
3.1病室要求:術后患者安置在安靜的病房,室溫在25℃~28℃,濕度50%~60%,室內(nèi)禁止吸煙,每天按時通風2次,每次30分鐘。減少陪護或探視,以利于患者休息及減少空氣污染。
3.2患肢保暖:局部用40~60 W可見光燈照射,保持燈距35~45 cm,以利于患肢血管擴張;烤燈不可過低,以免造成灼傷。一般持續(xù)照射7~14 天。
3.3 臥位要求:患者取平臥位,用上肢墊抬高患肢10~20 cm,使患肢略高于心臟水平位,以利于靜脈回流、預防和減輕腫脹。術后絕對臥床休息7-14天,患肢制動。禁止患側(cè)臥位,患肢受壓造成靜脈回流不暢,注意避免患者入睡后不自覺的肢體活動、移動體位。
3.4 病情觀察及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再植肢體皮膚顏色、皮膚溫度、張力、毛細血管充盈時間。血管危象多發(fā)生在術后24-72h內(nèi),術后應每小時觀察1次局部血液循環(huán)情況。
3.4.1皮膚顏色:肢體色澤紅潤為正常,肢體顏色由紅潤變?yōu)樯n白或淺灰色,說明肢體缺血,有動脈危象發(fā)生;肢體顏色由鮮紅變?yōu)榘导t,繼而變?yōu)榘底仙?,說明靜脈回流受阻,有靜脈危象發(fā)生。術后3天應密切觀察,防止發(fā)生血管危象。
3.4.2肢體溫度:肢體溫度正常情況下可低于健側(cè)1-2℃。如肢體溫度下降3-4℃,說明肢體供血障礙。
3.4.3肢體張力:正常肢體飽滿而富有彈性。如再植肢體供血不足,肢體張力立即降低。如靜脈回流不暢,肢體張力會增高。張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時,皮膚會出現(xiàn)張力性水泡。
3.4.4毛細血管回充盈時間: 用手指輕輕按壓正常的肢體,被壓得皮膚呈蒼白色,解除壓力后,受壓區(qū)在1-2秒內(nèi)由蒼白轉(zhuǎn)為紅潤,為毛細血管回充盈試驗正常。如肢體供血障礙,毛細血管回充盈差,而且肢體蒼白,說明發(fā)生動脈危象。
3.5合理飲食 術后需要大量的蛋白質(zhì)促進傷口的愈合,所以要多進食雞、魚、肉、蛋及豆制品等富含高蛋白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鐵、鈣、糾正貧血,增強抵抗力,促進骨折愈合,另外還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6 絕對不能吸煙,也不能進入吸煙區(qū)與吸煙折共處。因為吸煙及被動吸煙,手部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持續(xù)痙攣,血流量大小均為手指成活與否的關鍵。
4功能鍛煉:
斷指再植的目的是要恢復良好的功能,肢體的成活只是斷指再植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恢復肢體應有的功能。功能鍛煉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術后早期應積極進行功能鍛煉。術后3周功能鍛煉的目的是改善血液循環(huán),方法是:進行微波、紅外線理療,減輕腫脹,促進血液循環(huán);術后4-6周功能鍛煉的目的是預防關節(jié)僵硬與肌肉萎縮,方法是:可以做練習患肢屈伸、握拳等動作,活動范圍在無痛幅度內(nèi)由小到大,次數(shù)有少到多;術后6-8周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關節(jié)活動度和肌力的恢復,并促進肢體的應用功能。方法是:主動進行關節(jié)各方向的運動,動作平和。患者用傷手做抓、捏、握活動,如捏皮球、握核桃、抓豆粒、扣衣鈕、寫字等。
參考文獻:
[1] 陳友玉.斷指再植術后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5):210-211.
[2] 曲智勇,程果良,等.實用外科手術[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3: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