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肺炎的護理方法,以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降低患兒的死亡率,提高患兒的治愈率。方法:采用積極主動的檢測及綜合護理,對80例新生兒肺炎患者進行護理。結果:治愈76例 ,死亡1例,治愈率97.5%。結論:通過切實有效的綜合護理,可以達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要求。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231—01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疾病,占新生兒死亡率的10%—20%,死亡率較高。與其他年齡的小兒肺炎相比有其特點,新生兒是剛離開母體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樞及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組織發(fā)育不全,氣管支氣管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部血液豐富,其次,新生兒機體的防御功能較差,新生兒肺炎可分為吸入性和感染性兩類。
1吸入性肺炎
指胎兒在宮內或娩出時吸入羊水致肺部發(fā)生炎癥,稱羊水吸入性肺炎。吸入被胎糞污染的羊水稱胎糞吸入性肺炎。出生后因喂養(yǎng)不當,吞咽功能不全,吮乳后嘔吐等所致的肺炎稱乳汁吸入性肺炎,尤以胎糞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最高。臨床表現(xiàn):患兒常有宮內窘迫或出生時的窒息史,表現(xiàn)為呻吟,發(fā)吭,呼吸促,呼吸困難,青紫,鼻翼扇動,三凹征,吐沫,病情較重者可伴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雙目凝視,尖叫,驚厥等。
2感染性肺炎
指由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感染引起的新生兒肺部炎癥。炎癥的發(fā)生可出現(xiàn)在宮內,產時及產后。臨床表現(xiàn):宮內感染多在生后24小時內發(fā)生,出現(xiàn)呻吟,點頭樣呼吸 ,面色蒼白,發(fā)紺甚至呼吸衰竭。產時感染有一定的潛伏期,多在生后五天內,而產后的感染則多在生后五天后出現(xiàn),后兩種肺炎的表現(xiàn)多不典型,主要有反應差,哭聲細弱,拒奶,吐沫,呼吸表淺而急促,發(fā)紺,發(fā)熱,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甚至呼吸暫停
3臨床護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暢:分娩時做好呼吸道的清理,給予患兒頭高側臥位,以減輕呼吸困難及發(fā)紺并經常更換體位以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及排除,新生兒的氣道狹窄,肺炎分泌物多時容易窒息,要做好分泌物的清理,按時遵醫(yī)囑有效吸痰,吸痰時壓力不可過大,應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動作要輕柔,準確把握吸痰時間15秒,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配合叩背和霧化吸入和胸部理療
3.2維持體溫 注意保暖,建議置患兒與遠紅外輻射臺上,室溫新生兒維持在22—24度,早產兒維持在24—26度,濕度維持在50%—60%,晝夜溫差不宜過大,以維持新生兒的體溫在36—37度之間(腋溫)。
3.3 合理用氧 呼吸困難及有明顯缺氧癥狀者應給予氧氣吸入,可采用鼻旁管或頭罩法給氧,流量鼻旁管為0.5升—1升每分鐘,頭罩是3-5升每分鐘,使氧分壓維持在60—80mmHg如果以上兩種供氧方法無效,或者患兒病情嚴重并發(fā)呼吸衰竭者可采用無創(chuàng)CPAP正壓通氣甚至呼吸機機械通氣以改善患兒的缺氧癥狀,減輕呼吸困難,提高氧分壓。
3.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新生兒肺炎初期的癥狀往往不典型,往往無呼吸道方面的癥狀,僅有反應低下,拒奶,哭聲細弱,陣發(fā)性青紫等表現(xiàn),因此就要求護理患兒時要密切觀察病情,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
3.5 準確及時用藥 針對病原體選擇合適的抗生素,不濫用抗生素,遵醫(yī)囑按時準確的使用藥物,以維持血藥濃度,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用藥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長期輸液的患兒應注意保護血管,嚴格控制輸液量和滴速,盡量采用輸液泵,準確給藥
如患兒出現(xiàn)心衰表現(xiàn)需要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時要注意觀察患兒的心率及心衰癥狀有無改善,詳細記錄心率,呼吸,尿量,肝大小,體重等的變化,心率低于100次每分鐘時要及時與醫(yī)師取得聯(lián)系
3.6 合理喂養(yǎng) 患兒在病理情況下進乳減少而疾病引起消耗增加 ,易造成患兒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癥,所以應注意供給患兒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建議母乳喂養(yǎng),注意避免發(fā)生嗆咳和溢奶,如拒乳和嗆咳嚴重可 采用管飼飲食,喂奶后應注意輕拍患兒背部,以利于胃部空氣的排除,防止溢奶的發(fā)生
3.7控制感染 做好患兒的生活護理;臀部護理,臍部護理,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醫(yī)務人員接觸患兒前后要做好手的消毒預防交叉感染,進入新生兒室的人員要帶口罩帽子,穿 隔離衣,做好患兒奶瓶奶嘴衣服包被等生活用品的消毒,一瓶一嘴一患兒一消毒嚴防院感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