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一種為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管理提供決策參考的績效評價模型。方法:選取臨床用血保證率、血液過期報廢率、HIV殘余危險度為評價指標,應用直覺模糊集相似度量公式,構建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評價模型并進行應用分析。結果:血液過期報廢率與HIV殘余危險度指標未達到較優(yōu)值時,即使臨床用血保證率較高,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也僅為一般。結論:應同時從血液供應和質(zhì)量兩個維度提升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
【關鍵詞】血液供應鏈;績效評價;直覺模糊集;相似度量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077—03
1 引言
在采供血領域,在每一個血站開展采供血業(yè)務的區(qū)域內(nèi),都存在著一條從獻血者到受血者的血液供應鏈,可定義該血液供應鏈為區(qū)域血液供應鏈。為提高區(qū)域血液供應鏈的運行績效,需將區(qū)域血液供應鏈作為一個整體系統(tǒng)來進行科學管理,而針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的綜合評價結果是對其進行管理的定量參考。目前,關于區(qū)域血液供應鏈及其管理問題的研究,還處在概念的建立與明晰階段,而直接針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評價指標及評價模型的研究還極少見到文獻報道,部分相關的典型研究如下:與區(qū)域血液供應鏈血液供應安全相關的有,郭康社等[1]基于陜西省血液中心2005年全年采供血情況,從保證血站最佳血液供應能力的角度,對血站最佳血液庫存量的設定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徐國勝等[2]對2010-2012年廣州市無償獻血血液報廢及其中的血液過期報廢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與區(qū)域血液供應鏈血液質(zhì)量安全相關的有,馮秋霞等[3]對青島地區(qū)2006年1月-2011年5月期間首次/重復無償獻血者HIV流行率及血液篩查后殘余風險度進行了評估分析與研究。以上研究工作從血液供應安全與血液質(zhì)量安全的其中一個角度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有效運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本文提出區(qū)域血液供應鏈概念,并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的評價指標與集成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從血液供應安全和血液質(zhì)量安全兩個維度,分別選取臨床用血保證率、血液過期報廢率以及HIV殘余危險度三個指標,作為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的關鍵評價指標;考慮評價指標在不同取值區(qū)間的模糊漸變特征以及量綱不一的特點,選用直覺模糊集對評價指標進行表征與集成;基于直覺模糊集相似度量公式,建立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評價模型及推薦評價標準;考慮我國目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模擬情景,對模型進行應用分析。模型應用分析的結果表明,所選擇指標與構建模型能夠較合理有效地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的運行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并且標準化的評價結果可為區(qū)域血液供應鏈的運行管理與決策提供定量參考。
2 方法
根據(jù)表2、4以及圖1,可對不同模擬情景下的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如下:
① 在模擬情景1-6中,血液過期報廢率指標x2與HIV殘余危險度指標x3取值分別為0.7%、1:150,000,臨床用血保證率指標x1取值分別為50%、60%、70%、80%、90%、100%,相應地,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指數(shù)為0.38、0.45、0.52、0.57、0.61、0.62。參考表2可知,情景1、2,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為較差,情景3、4、5、6為一般。從情景1到情景6,雖然臨床用血保證率對運行績效的支持隸屬度從0.10上升到1,但由于血液過期報廢率與HIV殘余危險度對運行績效的支持隸屬度僅分別為0.48、0.53,同時還分別存在0.06、0.07的猶豫度,因此,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指數(shù)僅從0.38提升到0.62。
② 在模擬情景7-12中,血液過期報廢率指標x2與HIV殘余危險度指標x3的取值分別為0.30%、1:300,000,臨床用血保證率指標x1取值仍然分別為50%、60%、70%、80%、90%、100%,相應地,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指數(shù)為0.50、0.60、0.69、0.79、088、0.93。由表2可知,在情景7、8、9,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為一般,在情景10、11,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為較好,在情景12,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為好。相對于情景1-6,在情景7-12,區(qū)域血液供應鏈的運行狀態(tài)整體有較大改善。
③ 由情景1-6與情景7-12評價結果的對比分析可知,在血液過期報廢率以及HIV殘余風險度沒有太大改善的情況,僅僅依靠臨床用血保證率的提升,還無法較大程度地提升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這一評價結果與現(xiàn)實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的要求相同,即在提升臨床用血供應保證程度的同時,還需針對血液過期報廢加強管理,并且還應提升血液的檢測質(zhì)量、有效控制HIV等輸血傳播疾病的殘余危險度。只有科學的全面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
4 結論
所構建模型的評價結果符合現(xiàn)實對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的要求,同時,應用模型所得到的評價結果可為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管理決策提供定量的綜合參考。直覺模糊集能較好地描述評價指標在不同取值區(qū)間的模糊漸變特征,也能對多個指標進行有效集成,從而使所構建模型能夠簡潔合理地綜合反映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績效。在區(qū)域血液供應鏈運行管理中,應從血液供應安全和血液質(zhì)量安全兩個維度同時提升區(qū)域血液供應鏈的運行績效,并且,在血液供應安全調(diào)控中,不僅要提高臨床用血保證率,還要注意控制血液過期報廢水平。
參考文獻:
[1] 郭康社,李鳳琴,馮娜,等. 血站最佳血液庫存量設定方法探析[J]. 中國衛(wèi)生質(zhì)量管理,2006,13(6):71-73.
[2] 徐國勝,黃可君,游冉冉. 2010-2012年廣州市無償獻血血液報廢情況分析[J]. 熱帶醫(yī)學雜志,2013,13(6):756-758.
[3] 馮秋霞,楊忠思,潘海平,等. 青島地區(qū)首次/重復無償獻血者HIV流行率及血液篩查后殘余風險度評估[J]. 中國輸血雜志, 2012,25(9):868-869.
[4] L. A. Zadeh. Fuzzy Sets[J]. Inform and Control, 1965,8(3):338-353.
[5] K. T. Atanassov.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6,20(1):87-96.
[6] Li Dengfeng, Cheng Chuntian. New Similarity Measures of and Applica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2,23(1-3):221-225.
[7] 任芙蓉,劉長利,呂秋霜,等. 病毒核酸檢測在獻血者血液篩查中的應用[J].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4,27(9):596-599.
[8] 華玉娟. 無償獻血血液報廢原因分析與預防[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2,25(12):800-802.
[9] 楊金桂,印良斌,吳圓,等. 凱里地區(qū)2010-2012年無償獻血血液報廢原因分析[J]. 北方藥學,2013,10(5):141-142.
[10] 程曉靜,董小平,吳志民,等. 2007-2008年阜新市血液報廢原因分析[J]. 遼寧醫(yī)學雜志,2010,24(4):178-179.
[11] 李鎣玲.桂西地區(qū)無償獻血血液報廢原因分析[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27(6):899-900.
[12] 張生吉,卓家余.血液過期報廢原因分析[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164.
[13] 楊寶成,葉賢林,朱為剛,等.無償獻血者血液篩查后傳播HIV殘余危險度的評估[J].中國輸血雜志, 2008,21(11):840-841.
[14] 王軍,趙國勝,周慶中.黃石地區(qū)抗-HIV篩查后輸血傳播HIV危險度的評估[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 2001,24(2):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