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木薯,別名樹薯,是一種用途廣、易栽培、經濟價值高的作物。該文從吉安市現(xiàn)狀出發(fā),列舉了華南5號、華南205、南植199、GR891和華南8號等木薯優(yōu)良品種,并結合吉安市生態(tài)區(qū)域特點,介紹了木薯高產栽培技術,以供種植參考。
關鍵詞:木薯;優(yōu)良品種;高產栽培;吉安市
中圖分類號 S5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2-62-02
木薯,別名樹薯,是大戟科木薯屬多年生(熱帶亞熱帶)或一年生(溫帶)灌木,地下結薯,是一種用途廣、易栽培、經濟價值高的作物。目前以廣西、海南、廣東栽培面積最多,福建、云南次之,湖南、江西、貴州亦有少量栽培。江西撫州東鄉(xiāng)縣從2002年開始引入木薯試種及推廣,如今已擴大到吉安、鷹潭、上饒、南昌等地,總栽培面積超過4 000hm2。吉安市2001年開始試種木薯,引入品種由于種植時間長加之未進行系統(tǒng)選種導致原有的品種混雜、種性退化、品質差及產量低,嚴重制約了我市木薯產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加快吉安木薯產業(yè)發(fā)展,吉安市科研單位及農業(yè)推廣單位自2008年開始從廣東、海南、廣西引入木薯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及推廣,經過多年的篩選應用,選擇了幾個高產、抗性強、淀粉含量較高、適應本地生長的優(yōu)良品種在吉安市大面積栽培,并研究出其高產栽培技術。
1 優(yōu)良木薯品種
1.1 華南5號 中國農科院熱帶作物研究所選育而成的木薯新品種,是目前我國推廣面積最多的品種之一。其適應性強,主要特點是矮干密節(jié),頂端分叉較早,分枝部位較低,分枝較長,株型呈傘狀;葉柄綠帶紅色,成熟老莖外皮灰白色,內皮淺紅色;結薯集中,掌狀平伸,大薯率高,薯塊粗大均勻,淺生易收獲,薯外皮淺黃色,內皮粉紅色。一般鮮薯產量在2 500~3 000kg/667m2,淀粉含量28%~32%,中早熟品種,植后7~8個月可收獲。
1.2 華南205 自菲律賓引入廣東,后經廣東傳入海南和廣西等地,適應性強,遍布于我國各產區(qū),是目前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高產品種。矮稈密節(jié),分枝少,株高1.5~2.5m,較抗風。莖褐色,葉片7~9裂,裂片窄長,葉紅色。結薯集中,薯塊多而粗壯,圓錐形,淺生易收獲。鮮薯淀粉含量28%~30%。中熟品種,植后8個月可收獲,在肥力中等的地塊栽培,一般產量在2 000~3 000kg/667m2,集約栽培可達5 000kg/667m2。
1.3 南植199 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育成,是一個高產、高淀粉、抗病能力強的優(yōu)良品種。其株高1.4~1.6m,頂端分枝少,莖粗細適中,節(jié)間密,株型矮且緊湊。葉色深綠,葉片壽命長。結薯集中,淺生,薯塊大小均勻,可鮮煮食,風味好,鮮薯淀粉含量28%~30%,植后8個月可收獲,一般產量在2 000~3 000kg/667m2。
1.4 GR891 廣西亞熱帶作物所培育的木薯新品種,是目前淀粉含量最高的優(yōu)良品種。其株高1.5~2.5m,莖灰黃色,節(jié)間密。葉片較大,厚而濃綠,裂葉長棱形,葉柄紅色。結薯呈掌狀平伸、淺生,薯塊大小均勻,薯皮淺黃色,肉質細嫩,可鮮煮食、風味好,鮮薯淀粉含量30%~32%。植后8~9個月可收獲,中遲熟品種,一般單產在2 000~3 000kg/667m2。
1.5 華南8號 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選育的木薯新品種,有良好的塊根和莖葉產量,是薯草(葉)兼用的高產、高淀粉優(yōu)質新品種。頂端分枝部位高,分枝短,株型緊湊。葉片裂片披針形,暗綠色,葉柄綠色,葉節(jié)密,成熟莖外皮灰綠色,內皮深綠色。結薯集中,薯塊大小均勻,大薯率高,圓錐形,薯外皮光滑,黃白色,薯內色為白色。適應性強,早熟、抗風、抗旱和抗寒。種植7~8個月可收獲,一般產量在2 500~3 000kg/667m2,集約栽培可達5 000~6 000kg/667m2。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優(yōu)良木薯品種 吉安位處江西中西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受季風影響明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8.3℃,降雨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457.5mm,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 813.7h,全年無霜期長達296d。吉安市木薯有效生育期從3月底至11月,有8個多月。生產上應根據(jù)氣候條件和土壤要求,選用生長快、長勢好、耐旱、產量高、各類土壤都適應的早熟品種華南5號、華南8號,或者是生長快、長勢好、耐寒、耐肥、抗倒、產量高、適應廣的中熟品種華南205,以及高產、高淀粉、抗病能力強的中熟品種南植199,同時適當搭配產量高、品質優(yōu)的中遲熟品種GR891。注意超過9個月以上收獲的遲熟品種不宜在我地栽種。
2.2 深耕整地并結合施基肥 木薯要選擇土層深厚的疏松地塊種植,才能多結薯、結大薯,一般要求深耕30cm左右,在坡地種植,可按水平線起畦,做成畦寬帶溝0.9m,溝寬0.3m,畦高25~35cm。木薯吸肥能力強,要獲得高產就必須施基肥,每667m2施腐熟豬糞或者雞糞500kg、尿素10kg、中濃度復合肥(N、P、K≥40%)20kg,施用方法采取全園撒施。
2.3 適時栽種,合理密植 我市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上時即可栽種,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木薯的種植密度一般為660~830株/667m2,株行距為(0.8~1)m×1m,肥地可適當稀些,瘦地密些。華南205在吉安市一般地力上種植株行距為0.9m×1m,瘦地上種植株行距為0.8m×1m,而華南5號在荒山荒坡地或貧瘠的土地上種植株行距為0.8m×0.8m,在中等肥力地塊上密度為0.8m×1m,在肥沃地上種植密度為0.9m×1m。栽種木薯的種莖應選擇充分成熟、粗壯密節(jié)、新鮮堅實、芽點完整、不損皮、不干枯、不枯爛、無病蟲、皮層綠色、砍斷切口有乳汁流出的主莖中、下段最好。選好種莖后,用快刀按17cm的長度將木薯莖砍成一小段,每段上需保留3~4個有效芽,對砍好的種莖用代森銨或石灰水浸泡消毒,當天砍莖當天消毒并種完。砍好的種莖采取45°斜插土中,蓋土5~6cm厚,3/4種莖入土。種植方法有平放、斜插、直插、交叉斜插、交叉斜插法,一般應采取斜插載種,斜插入土較深,接觸面大,下面水分多,所以發(fā)芽快,缺株少。
2.4 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做到查苗、補苗、間苗。出苗8d后及時查苗,對于缺苗的地塊用預備苗補上;在幼苗長到15~20cm時進行間苗、定苗,每莖留1株生長旺盛、粗壯的苗,其余的全部除掉。間苗做到去密留稀,去弱留強。出苗后30d左右施苗肥,每667m2施尿素和過磷酸鈣各5kg。結薯期每667m2施硫酸鉀復合肥20kg、氯化鉀20kg,結合中耕培土進行。
2.5 病蟲害防治 木薯在我市病蟲害較少,危害較輕,對產量無嚴重影響。對偶有發(fā)生的細菌性枯萎病和細菌角斑病,一般插植時用10%的石灰水消毒,發(fā)病時可用50%的氯溴異氰尿酸噴霧。木薯主要的蟲害是紅蜘蛛,發(fā)生在高溫干旱季節(jié),發(fā)生時葉背可見紅色小蟲,可采用取螨忌等殺螨劑防治。其它蟲害有大蟋蟀、金針蟲、地老虎、螻蛄等,主要為害種莖及幼芽,栽插時可在兩端切口上涂甲磷鋁,也可用殺蟲雙或呋喃丹拌細土撒施誘殺。
2.6 適時收獲 木薯成熟葉色稍轉黃,基部老葉脫落,薯塊皮層粗厚,外表色澤變深,薯外皮易脫開時,表示木薯已經成熟,可以開始收獲。在我市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收獲。收獲時可用手直接拔起,板結的土壤可采用鋤頭挖起。
參考文獻
[1]黃學華.良種木薯高產栽培技術[J].廣西農學報,2009(02).
[2]劉其森.山地木薯套種西瓜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0(0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