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連續(xù)3d給小鼠腹腔注射淀粉液,誘導并激活巨噬細胞,使用魚紅細胞為吞噬物,替代細胞實驗教材所用的雞紅細胞、羊紅細胞,探索和改進實驗方法,以便更清晰、有效地觀察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對外來異物的吞噬作用。取鼠腹腔液制備涂片并固定,用Giemsa染色法進行染色,顯微觀察巨噬細胞對魚紅細胞的吞噬作用。結果顯示,采用魚紅細胞作為吞噬物,細胞染色清晰,吞噬結果明顯,可清晰顯示大量吞噬魚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高,便于實驗觀察和計數(shù),有助于學生對巨噬細胞吞噬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巨噬細胞;魚紅細胞;實驗方法;吞噬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3-17-02
高等動物體內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等多具有吞噬功能,均由骨髓干細胞分化而來,是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異物侵入機體時,由于巨噬細胞具有趨化性,便向異物處聚集,巨噬細胞可將之內吞入胞質,形成吞噬泡,然后在胞內與溶酶體融合,將異物消化分解,這在機體非特異性免疫中具有重要意義。靜息的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低下,只有活化狀態(tài)下的巨噬細胞才具有較強的吞噬能力?,F(xiàn)在所用細胞實驗教材[1-4]所編列吞噬實驗大多用雞紅細胞、羊紅細胞、墨水、桿菌[5]、熒光微球等作為吞噬物,本文首次使用魚血細胞作為吞噬物,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效果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避免使用家禽作為實驗材料,并進一步完善了實驗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魚血紅細胞稀釋液的制備 從市場上購買鯽魚,用注射器尾靜脈采血,或解剖后從魚血竇或心臟抽取魚血。抽取的魚血,不添加抗凝劑,直接用無血清L15培養(yǎng)基(Gibco,invitrogen Corporation),稀釋10倍。配成10%魚血紅細胞懸液備用。
1.1.2 3%可溶性淀粉溶液的制備 稱取可溶性淀粉3g,溶于100mL生理鹽水中,混勻后121℃高壓滅菌20min備用。
1.2 方法
1.2.1 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誘導 在實驗前3d,連續(xù)3d定時給小鼠腹腔注射3%淀粉液。注射部位在腹部中央,持針以45°斜角刺入,注意勿傷及內臟或注入腸內,注射后揉動腹部,分散淀粉粒,并觀察注射后動物狀態(tài),以免小鼠死亡。
1.2.2 魚紅細胞的注射及腹腔液的收集 實驗時,小鼠腹腔注射10%魚紅細胞懸液1mL,輕按小鼠腹部,使懸液分散。60min后,用頸椎脫臼法處死小鼠。將小鼠腹面朝上,于腹部中央用有齒尖鑷夾起皮膚層,用剪刀剪一環(huán)口,撕開腹部皮膚,充分暴露腹膜。此時,向腹腔注射1mL生理鹽水,并輕揉腹部片刻。隨后用剪刀剪開腹膜成一縱形口,用鑷子將兩邊皮膚夾起來,以防腹腔液流出。把內臟推向一側后,可用不裝針頭的注射器或吸管吸取腹腔液,小心操作,以免腹腔內血管破裂,吸取到小鼠腹腔外周血細胞。
1.2.3 制片及染色方法 取腹腔液滴于潔凈的載玻片上,按血涂片制備法制備細胞涂片??諝飧稍锖螅d片放入100%甲醇液的固定缸中固定5min。固定后的載片,采用扣染法,即用牙簽架起載片,細胞面朝下反扣在玻板上,用Giemsa染色液(Giemsa原液1份,0.075mol/L磷酸緩沖液9份)染色載片,染色時間為20min。染色完成后,揭起載片,用滴管吸取蒸餾水輕緩沖洗載片,洗去多余的染液。
1.2.4 顯微觀察及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shù)的計算 載片空氣干燥后,在OLympus BX41顯微鏡下觀察,用DP70攝像頭進行顯微拍攝,并用IPP5.0軟件進行顯微照片標尺標記。40倍物鏡下已能觀察到游離的魚紅細胞及吞噬魚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實驗共用小鼠5只,實驗過程中未出現(xiàn)死亡,每只小鼠制備5片涂片。每片隨機觀察數(shù)個視野,記錄100個吞噬細胞的吞噬結果,計算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數(shù)。吞噬百分率(%)=吞噬魚紅細胞的巨噬細胞數(shù)/計數(shù)的總巨噬細胞數(shù)(吞噬及未吞噬的)×100。吞噬指數(shù)=巨噬細胞中所吞噬的魚紅細胞數(shù)/計數(shù)的總巨噬細胞數(shù)。
2 實驗結果
2.1 巨噬細胞吞噬狀態(tài)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可清晰觀察到主要的三類細胞,魚紅細胞、未吞噬魚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圖1中1)及吞噬一個或數(shù)個魚紅細胞的巨噬細胞(圖1中2~4)。鯽魚紅細胞多為長橢圓形,核常位于細胞中部,胞核染為深紫色。巨噬細胞大多呈不規(guī)則形狀,胞體表面不光滑,常有突觸,細胞核較大,呈腎形、圓形或其他不規(guī)則形狀,染為紫紅色。巨噬細胞吞噬魚紅細胞,常能觀察到以下幾種吞噬狀態(tài):巨噬細胞內魚紅細胞膜仍完整;巨噬細胞內魚紅細胞膜不完整或破裂;巨噬細胞內具有一個或數(shù)個大小不等的魚紅細胞細胞核;還可觀察到巨噬細胞膜凹陷,魚紅細胞緊貼在凹陷處正在被吞噬。圖1顯示激活狀態(tài)的巨噬細胞及多種吞噬魚紅細胞的狀態(tài)。
2.2 吞噬率和吞噬指數(shù) 實驗測得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魚紅細胞的吞噬率為25.0%,吞噬指數(shù)為0.31。與雞紅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數(shù)相近[6-7]。
3 討論
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實驗是生物科學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層次細胞生物學課程開設的實驗必修項目。近年來,由于禽流感[8]的流行,細胞生物學教學實驗室通過多次試驗、反復摸索和研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實驗”這一實驗內容,在傳統(tǒng)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主要的改進有以下3個方面:一是采用小鼠實驗前連續(xù)3d定時免疫,有效增加了腹腔內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巨噬細胞數(shù)量。二是取魚血紅細胞作為吞噬物,且所取魚血不用添加抗凝劑,直接用不加血清的L15細胞培養(yǎng)液來稀釋血細胞,實驗效果明顯,完全符合實驗要求。三是染色方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對實驗結果的觀察,本實驗應用Giemsa染色扣染法,巨噬細胞及魚紅細胞染色均清晰,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更加明顯,能有效地分辨各類細胞的細胞核、細胞漿及吞噬魚紅細胞的各種狀態(tài)。此實驗方法已用于我院本科生實驗教學,師生們普遍認為實驗結果便于學生觀察和計數(shù),有助于學生對吞噬細胞吞噬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魚血細胞作為吞噬物,實驗結果明顯,吞噬率及吞噬指數(shù)均高于或接近于雞紅細胞的數(shù)據(jù),并進一步完善了實驗方法,實驗結果更直觀與清晰。同時巨噬細胞吞噬實驗常用于免疫增強藥物活性的測定,其中以體內法最能反應實際吞噬能力,這一方法常用雞紅細胞來進行測定,是否也可用便于取材的魚紅細胞來測定,值得進一步實驗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李素文.細胞生物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金發(fā),何炎明.細胞生物學實驗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桑建利,譚信.細胞生物學實驗指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楊漢民.細胞生物學實驗·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朱兆玲,周紅,李美玉,等.吞噬細胞吞噬作用實驗方法的改進[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4):524-525.
[6]張華,曲震寰,王瑩,等.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與吞噬功能測定[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7,30(5):9.
[7]湯城,薛雅蓉,余飛,等.一種檢測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活性新方法的建立[J].畜牧與獸醫(yī),2005,37(11):47-48.
[8]徐德忠,張揚,王波,等.人感染H7N9禽流感分布異常及其異常起源之可能[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8):645-650.
(責編: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