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水培方法進行了Zn(0、0.2、0.4、0.8、1.6、3.2mg/L)對白菜種子萌發(fā)抑制率、幼苗莖生長抑制率、根的耐性指數(shù)、葉綠素與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影響,以及幼苗對Zn的富集能力和耐受能力等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白菜幼苗對高濃度的Zn具有富集能力,根是主要的富集器官,最高富集量為27.61mg/L。隨著Zn濃度的增加,種子萌發(fā)抑制率增加,影響白菜根的伸長,根的耐性指數(shù)下降,差異性明顯。低濃度的Zn可促進白菜莖的生長,而高濃度的Zn抑制白菜莖的生長,莖的抑制率增加,差異性明顯。高濃度的Zn顯著影響與抑制白菜體內(nèi)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對葉綠素b的抑制作用最明顯。Zn影響白菜幼苗的正常生長,白菜對Zn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關(guān)鍵詞:白菜;Zn元素;抑制作用;耐性指數(shù)
中圖分類號 S634.1 文獻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3-13-03
重金屬污染主要源于人類的活動,包括采礦、冶煉、電鍍、印染等工業(yè)的“三廢”排放,還有汽車尾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化肥和農(nóng)藥的使用及城市污水的排放等[1]。重金屬殘留是農(nóng)產(chǎn)品中常見的問題之一,農(nóng)作物不僅可通過根系從其生長的土壤中富集重金屬,而且也可通過莖葉從大氣中吸收重金屬[2-3]。
鋅污染是指鋅及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鋅作為植物必需的微量養(yǎng)分,在植物的生理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表明,植物體內(nèi)鋅缺乏或過剩都會導(dǎo)致其生長發(fā)育受損[3-4]。白菜類蔬菜在我國分布廣闊,栽培面積很大,消費量也最多,在我國的蔬菜生產(chǎn)中占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目前已建立的高等植物毒理試驗方法主要有根伸長試驗、種子發(fā)芽試驗和植物幼苗早期生長試驗[5-6]。本文以白菜(Brassice rapa)為對象,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其種子和幼苗對Zn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性,以探明Zn對白菜的生態(tài)毒理效應(yīng),為蔬菜的健康風(fēng)險評價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實驗用白菜種子為隴油四號,取自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以Zn為供試重金屬,所用的化合物為氯化鋅(ZnCl2),實驗設(shè)6個濃度處理,分別為0.2mg/L、0.4mg/L、0.8mg/L、1.6mg/L、3.2mg/L及對照。
1.2 研究方法 選擇飽滿和光滑的白菜種子,用自來水沖洗3次,再用蒸餾水沖洗1次,將種子放在0.5%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10~20min,用蒸餾水徹底清洗。把種子分別放在含有不同Zn濃度溶液的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皿中放雙層濾紙,對照組中只加入蒸餾水),每個培養(yǎng)皿放50粒種子,重復(fù)6次。每24h調(diào)查發(fā)芽數(shù),共7d(第7天計算種子最終發(fā)芽率),試驗期間,培養(yǎng)皿放在溫度為25±1℃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光照12h,黑暗12h,7d后測莖長、根長。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計算種子萌發(fā)抑制率、莖生長抑制率和根生長的耐性指數(shù)。
在實驗第7天測定葉綠素含量,將白菜葉片洗凈、擦干,用電子天平稱重后,分別剪碎混勻,加入2mL丙酮和少許石英砂研磨,再加入5mL80%丙酮,研磨成勻漿。將勻漿用80%丙酮定容至l0mL,搖勻后馬上吸取2mL置于試管中,再加入80%丙酮定容至l0mL,試管外包裹黑色膜布閉光待測。用80%丙酮為對照,測定663nm、645nm處的吸光度值,代入以下公式得出實驗中每g白菜所含葉綠素a、b的量。
[Ca=(12.25A663-2.79A645)/gCb=(22.50A645- 5.10A663)/gCa+b=(7.15 A663+18.71 A645)/gCx+c=(1000A470-1.82Ca-85.02Cb198)/g]
其中Ca為葉綠素a,Cb為葉綠素b,Ca+b為總?cè)~綠素含量,Cx+c為類胡蘿卜素含量,Aλ為在波長λ下的吸光度。
在第7天測定重金屬富集量,將白菜的根和莖分開,分別用自來水和去離子水洗滌兩次,尤其要將根部土壤沖洗干凈,再用濾紙吸干剪碎,將洗完后的樣品放在烘箱里殺青,溫度設(shè)定為105℃,時間為30min,然后將樣品在烘箱(70℃)內(nèi)烘干至恒重。烘干后將樣品粉碎、稱量、碳化(樣品呈灰白色)、灰化(在馬福爐中進行,溫度600℃),用1∶1的硝酸-高氯酸溶液對樣品進行消解,利用ICP測定消解液中的Zn濃度。
1.3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利用STATISTICA(Version 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和線性回歸分析。
種子萌發(fā)抑制率(%)=供試組中未發(fā)芽種子平均數(shù)/50×100
莖生長抑制率(%)=(對照組中莖的平均長度-供試組中莖的平均長度)/對照組中莖的平均長度×100
耐性指數(shù)(%)=供試組中的平均根長/對照組中平均根長×100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Zn污染對白菜生長的影響 隨Zn濃度的升高,白菜種子的萌發(fā)抑制率呈顯著差異(p<0.01)。Zn濃度為0.2mg/L、0.8mg/L、1.6mg/L、3.2mg/L時,白菜種子的萌發(fā)抑制率無顯著變化,且顯著高于0.4mg/L。Zn濃度為0.2mg/L時,促進白菜莖的生長,隨Zn濃度的升高,Zn對白菜莖的生長產(chǎn)生抑制作用,且差異性極顯著(p<0.001)。Zn濃度為0.4mg/L時,白菜莖生長的抑制率接近于零,顯著低于0.8mg/L、1.6mg/L、3.2mg/L。Zn濃度為0.8mg/L、1.6mg/L、3.2mg/L時,莖生長的抑制率無顯著差異。低濃度的Zn可以促進白菜莖的生長,高濃度的Zn對白菜莖的生長產(chǎn)生抑制作用。隨Zn濃度的增加,白菜根的耐性指數(shù)差異性顯著(p<0.01)。Zn濃度為0.4mg/L、0.8mg/L,1.6mg/L、3.2mg/L時,白菜根的耐性指數(shù)無顯著差異,且顯著低于0.2mg/L(見表1)。
2.2 Zn污染對白菜生理性狀的影響 隨Zn濃度的增加,Zn對白菜葉綠素a的抑制作用呈極顯著差異(p<0.001)。Zn濃度為0.0mg/L和0.8mg/L時,白菜葉綠素a的含量無顯著差異,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Zn濃度為0.2mg/L、0.4mg/L、1.6mg/L、3.2mg/L時,白菜葉綠素a含量無顯著差異。
Zn對白菜葉綠素b的抑制作用呈極顯著差異(p<0.001)。Zn濃度為0.2mg/L和0.8mg/L時,白菜葉綠素b的含量無顯著差異;濃度為0.4mg/L、1.6mg/L、3.2mg/L時,Zn對白菜葉綠素b的影響無顯著差異;為0.8mg/L、1.6mg/L時,Zn對白菜葉綠素b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不同Zn濃度下,對白菜葉綠素(a+b)的抑制作用呈顯著差異(p<0.001)。Zn濃度為0.0mg/L時,白菜葉綠素(a+b)的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Zn濃度為0.2mg/L、0.4mg/L、1.6mg/L、3.2mg/L時,白菜葉綠素(a+b)含量無顯著差異,且顯著低于0.0mg/L和0.8mg/L處理。Zn濃度0.8mg/L時,白菜葉綠素(a+b)的含量與其他Zn濃度處理存在顯著差異。
Zn對白菜類胡蘿卜素有抑制作用。隨Zn濃度的升高,Zn對白菜類胡蘿卜素的抑制作用呈極顯著差異(p<0.001)。0.0mg/L和0.4mg/L處理,Zn對白菜類胡蘿卜素的影響無顯著差異;為0.2mg/L、0.4mg/L和1.6mg/L時,Zn對白菜類胡蘿卜素的影響無顯著差異;為1.6mg/L和3.2mg/L時,Zn對白菜類胡蘿卜素的影響無顯著差異(見表2)。
2.3 白菜對Zn的富集作用 白菜地上莖部富集量最高為13.11mg/L,隨Zn濃度的下降,莖部的富集量減少,莖部的最高富集量是Zn濃度為0.0mg/L的23倍,隨Zn濃度的變化,莖部富集量呈極顯著性差異(p<0.001)。Zn濃度為0.0mg/L、0.2mg/L時,莖的富集量變化無顯著差異;Zn濃度為0.4mg/L、0.8mg/L、1.6mg/L,莖的富集量無顯著差異,且顯著高于0.0mg/L與0.2mg/L處理,顯著低于3.2mg/L處理。在不同濃度下,莖對Zn的富集作用呈線性相關(guān)性(R2=0.91,F(xiàn)=138.99)。
根部平均含量最高為27.61mg/L,隨Zn濃度的下降,根對Zn的富集量逐漸減少,最高富集量是0.0mg/L的19倍,隨Zn濃度的變化,根部富集量變化呈顯著差異(p<0.001)。Zn濃度為0.0mg/L、0.2mg/L時,根的富集量變化無顯著差異;Zn濃度為0.4mg/L、0.8mg/L、1.6mg/L,根的富集量無顯著差異,且顯著高于0.0mg/L與0.2mg/L處理,顯著低于3.2mg/L處理。
在同一濃度處理下,白菜的根和莖的富集能力不同,根的富集能力大于莖的富集能力,且隨Zn濃度的升高,根的富集能力明顯大于莖的富集能力。根對Zn的富集作用呈線性相關(guān)性(R2=0.83,F(xiàn)=92.83)(見圖1)。
3 結(jié)論
隨著Zn濃度的變化,白菜種子萌發(fā)抑制率的差異性顯著,低濃度的鋅對白菜莖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隨濃度升高,對白菜莖生長又起到抑制作用。隨著Zn濃度升高,對根生長的抑制作用加劇。根的耐性指數(shù)反映的是植物的根對污染物的耐受程度,根的耐性指數(shù)越接近于1,根對污染物的耐性越強,污染物對根的影響越小。根的耐性指數(shù)越遠離1,根對污染物的耐性越弱,污染物對根的影響越大[7]。
隨著Zn濃度的升高,對葉綠素a和葉綠素(a+b)的抑制作用不顯著,相比之下,Zn對葉綠素b的抑制效果更明顯。在0.8mg/L濃度下,葉綠素含量增大,說明Zn刺激了白菜葉綠素的合成。但隨著濃度的增加,葉綠素合成受阻,可能是由于Zn進入植物細胞,抑制了葉綠素合成酶的活動,因此,隨著處理濃度的增加,葉綠素含量減少[8-9];也可能是由于進入幼苗體內(nèi)的Zn阻礙了植物對Fe的吸收,影響了葉綠素的合成;或者增加葉綠素酶活性,促進了葉綠素分解,降低了葉綠素含量[10-11]。Zn對類胡蘿卜素的合成也產(chǎn)生了抑制作用,隨Zn濃度的升高,對類胡蘿卜素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
白菜不同部位對Zn的吸收轉(zhuǎn)移能力不相同,對植物根系的毒害作用主要由于過量的Zn抑制根系代謝過程酶的活性,抑制脫羧酶的活性,間接阻礙了NH4+向谷氨酸轉(zhuǎn)化,造成NH4+在植物體內(nèi)的累積,使根部細胞分裂受到抑制,呼吸過程及對水分的吸收受到影響[12]。試驗表明,白菜根對Zn的富集能力最強,對根系產(chǎn)生毒害,并且隨Zn濃度的增加,毒害作用明顯增強。當(dāng)環(huán)境重金屬濃度達到一定值時,對植物造成脅迫,生物量下降,對Zn的吸收富集及運輸能力下降[13-14]。當(dāng)鋅濃度超過一定范圍,植物受到脅迫,葉綠素含量降低,植物受到傷害,生長狀況不良,Zn更容易在根部積累。
參考文獻
[1]張溪,周愛國,甘義群,等.金屬礦山土壤重金屬污染生物修復(fù)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xué)與技術(shù),2010,33(3):106-112.
[2]Ming-Kui Z,Zhao-Yun javascript:searchByAuthor('Zhang,Ming-Kui');L,Huo W.Use of Single Extraction Methods to Predict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Soils to Rice[J].Communim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0,41 (5/8):820-831.
[3]李兵.土壤中重金屬的污染和危害[J].金屬世界,2005,5:25-26.
[4]殷恒霞,李霞,米琴,等.鎘、鋅、銅脅迫對向日葵早期幼苗生長的影響[J].植物遺傳資源學(xué)報,2009,10(2):290-294,299.
[5]Joinal M D,Relative toxicity of arsenite and arsenate on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of rice[J].Plant and soil.,2002,243:57-66.
[6]楊肖娥,龍新憲,倪吾鐘.東南景天( Sedum alfredii H)一種新的鋅超累積植物[J].科學(xué)通報,2002,47(13):1 002-1 006.
[7]張義賢.重金屬對大麥毒性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1997,17 (2):204-205.
[8]侯文華,宋關(guān)鈴,汪群惠,等.3種重金屬對青萍毒害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xué)研究,2004,17(1):40-44.
[9]杜應(yīng)瓊,何江華,陳俊堅.鉛、鎘和鉻在葉類蔬菜中的積累及其生長的影響[J].園藝學(xué)報,2003,30(1):51-55.
[10]Fargasova A.Toxicity comparison of some possible toxic metals (Cs,Cu,Pb,Se,Zn) on young seedlings of Sinapis Alba L[J].Plant and Soil Environmental,2004,50(1):33-38.
[11]杜彩艷,祖艷群,李元.施用石灰對大白菜中Cd,Pb,Zn含量的影響[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5,20(6):810-812.
[12]Song Y,Zhou Q,Ren L,et al.Eco-toxicology of heavy metals on the inhibi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root elongation of wheat in soil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2,13(4):459-462.
[13]He W X,Zhu M E.Recent advance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nzymes and heavy metals[J].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0,9(2):139-142.
[14]楊雪貞,樊曙先.外秦淮河表層底泥中Pb、Cu和Zn與PA Hs的復(fù)合污染[J].環(huán)境化學(xué),2008,27(4):520-522. (責(zé)編:陶學(xu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