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諸因素中很重要的2個因素。在化學測定技術上,土壤全氮的測定較繁瑣,而土壤有機質的測定較為容易。通過對測定的大量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分析,找出太倉市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全氮含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據(jù)土壤有機質的測定結果估算土壤全氮的含量。結果表明,土壤有機質與全氮呈顯著線性相關關系,回歸方程為:[y=0.039x+0.5]。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低對土壤供氮水平有明顯影響。
關鍵詞:農田;有機質;全氮;相關分析;太倉市
中圖分類號 S15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0-57-02
有機質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土壤全氮是供應植物有效氮素的源和庫,綜合反映了土壤的氮素狀況。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全氮含量之間有密切的相關關系,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含氮量也高,但不是對所有的土壤都使用同一個比例數(shù)字[1-3]。另外,從土壤取樣測定的難易和費用高低方面考慮,全氮的測定難,費用較高[4]。因此,選擇相對易測、費用較低的有機質來估計全氮的變化在評判土壤質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筆者利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大量樣本對太倉市耕層土壤有機質與全氮相關關系進行定量研究,以期能由有機質含量較準確地估計出全氮含量,減少分析的工作量。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域概況 太倉市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岸,太湖流域東部。地處北緯31°20′~31°45′,東經(jīng)120°58′~121°20′。氣候上屬于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全市國土面積822.9km2,下轄6鎮(zhèn)3區(qū)。太倉市處于長江下游沖積平原上,全境地勢平坦,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太倉市土壤有2大類、5個亞類、9個土屬、29個土種。當前,水稻土面積達33 689hm2,是太倉市種植糧食作物的主要土壤類型。
1.2 土壤采集與測試 利用2006年測土配方土壤耕層(0~20cm)1 060個樣品進行測試。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凱氏法測定,土壤有機質采用油浴加熱重鉻酸鉀氧化—容量法測定[5]。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有機質、全氮含量 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表1),太倉市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26.13±0.13)g/kg,全氮含量平均值為(1.52±0.01)g/kg。按照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級標準,有機質含量屬中等養(yǎng)分水平,全氮屬于較高水平。
2.2 土壤有機質與氮素含量相關性 統(tǒng)計結果表明,研究區(qū)土壤有機質與全氮呈顯著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為0.59(n=1 060)。有機質與全氮線性方程為[y=0.039x+0.5],決定系數(shù)(R2)為0.344 7,回歸方程具有顯著統(tǒng)計意義。其回歸關系如圖1所示。
2.3 土壤中的碳氮比 穩(wěn)定的土壤有機質碳氮比大約為10∶1。一般規(guī)律是當土壤中加入有機質的碳氮比>30時,在分解過程的初始階段將進行土壤氮肥的生物固定。當碳氮比在20~30時,可能既不進行礦質氮的生物固定也不釋放出礦質氮。如果有機質的碳氮比<20,分解過程的初期就可以釋放出礦質態(tài)氮。經(jīng)統(tǒng)計,太倉市耕層土壤C/N范圍為7.24~29.77,平均值為17.19,說明太倉市農田土壤性質相對穩(wěn)定。
3 討論
土壤中的氮素絕大多數(shù)是以有機態(tài)存在的,有機態(tài)氮素在耕作等一系列條件下,經(jīng)過土壤微生物的礦化作用,轉化為無機態(tài)氮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氮素絕大部分來自有機質,故有機質的含量與全氮含量呈正相關。丁文雅[6]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自然土壤有機質與全氮回歸系數(shù)能達到0.9以上,現(xiàn)實中耕作土壤中達不到該值,說明耕地土壤受人為影響較大。太倉市氮肥施用量仍然偏高,施肥是影響其相關性的重要因素,其他人為措施(如水旱輪作、秸稈還田及施用有機肥等)影響也較廣泛。太倉市土壤有機質與全氮含量呈顯著相關關系,利用本研究得出的回歸方程,可根據(jù)土壤有機質含量估算該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參考文獻
[1]張鳳榮.土壤地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98-99.
[2]陸景陵.植物營養(yǎng)學[M].2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7.
[3]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6-106.
[4]魯如坤.土壤農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0.
[5]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土壤分析技術規(guī)劃[M].第2版.北京: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36-44.
[6]丁文雅.廬山土壤有機質與全氮之間關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9):320-321.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