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產評估是對資產現(xiàn)行價值進行評定估算的一種專業(yè)活動,可歸納為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種基本類型。保險理賠過程中,應根據(jù)保險理賠原則和標的物性質不同,合理選擇和應用評估方法,不可機械地按某種模式或某種順序進行簡單應用。
關鍵詞:保險理賠;資產評估;方法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164-02
引言
資產評估是指專業(yè)機構和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jù)特定目的,遵循評估原則,依照相關程序,選擇適當?shù)膬r值類型,運用科學方法,對資產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fā)表專業(yè)意見的行為和過程。
保險理賠是指接受保險當事人委托,獨立的對保險事故所涉及的保險標的進行評估、勘驗、鑒定、估損、理算等活動的行為。
深圳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評鑒事務所是全國質量技術監(jiān)督系統(tǒng)設立的第一家質量鑒定及技術評估機構,為境內外多家財產保險公司出具數(shù)據(jù)充足、分析透徹、觀點明確的評估報告。所涉及的技術范圍涵蓋機械、電子、通訊、化工、紡織、運輸、船舶工程、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及其他專業(yè)技術領域。在日常工作中總結出一些保險理賠資產評估的應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保險理賠的資產評估方法應用
保險理賠的資產評估方法由于思路不同,獲取經(jīng)濟技術參數(shù)的方法不同,決定了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其影響因素及運用先決條件。
(一)市場法應用
運用市場法評估資產價值,具體做法總的來說是先要進行公開市場調查,收集相同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基本信息資料,尋找參照物,分析整理資料并驗證其準確性,把被評估資產與參照物比較,分析調整差異,最后作出結論。一般地說,在市場上如能找到與被評估資產完全相同的參照物,就可以把參照物價格直接作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價值。當然更多的情況下獲得的是相類似的參照物價格,然后需要進行價格調整。參照物與評估對象的可比性是運用市場途徑及其方法評估資產價值的重要前提。選取的具有可比性資產及交易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參照物與評估對象在功能上具有可比性,包括用途、性能上的相同或相似;(2)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面臨的市場條件具有可比性,包括市場供求關系、競爭狀況和交易條件等;(3)參照物成交時間與評估基準日間隔時間不能過長,應在一個適度時間范圍內。把握住參照物與評估對象功能上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張冠李戴;把握住參照物與評估對象所面臨的市場條件,可以為明確評估結果的價值類型創(chuàng)造條件;選擇近期交易的參照物可以減少調整時間因素對資產價值影響的難度。當然,這個時間因素對資產價值的影響也是可以調整的。
市場法是資產評估中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客觀反映資產目前的市場情況,其評估的參數(shù)、指標直接從市場獲得,評估值更能反映市場現(xiàn)實價格,評估結果易于被各方理解和接受。但是市場法需要有公開活躍的市場作為基礎,有時因缺少可對比數(shù)據(jù)而難以應用。這種方法不適用于專用機器設備、大部分的無形資產,以及受到地區(qū)、環(huán)境等嚴格限制的一些資產的評估。
(二)收益法應用
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是服從將利求本的思路,即采用資本化和折現(xiàn)的途徑及方法來判斷和估算資產價值。資產的收益通常表現(xiàn)為一定時期內的收益流,而收益有時間價值,因此為了估算資產的現(xiàn)時價值,需要把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收益折算為現(xiàn)值,這就是資產的評估值。具體做法是搜集并驗證與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有關的數(shù)據(jù)資料,包括經(jīng)營前景、財務狀況、市場形勢以及經(jīng)營風險等;分析測算被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確定折現(xiàn)率或本金化率,用折現(xiàn)率將評估對象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xiàn)值,最后分析確定評估結果。因此,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折現(xiàn)率或資本化率,被評估資產取得預期收益的持續(xù)時間成為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重要因素。能否清晰地把握這三要素就成為能否運用收益法的基本前提。但是預期收益額預測難度較大,因其受較強的主觀判斷和未來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這種方法在評估中適用范圍較小,一般適用企業(yè)整體資產和可預測未來收益的單項資產評估。
(三)成本法應用
在保險理賠中運用成本法評估資產,首先要估算被評估資產重置成本,其次確定被評估資產的使用年限,再次估算被評估資產的損耗或貶值,最后計算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值。此四方面構成了成本途徑運用時涉及的基本要素。首先,資產的價值取決于資產的成本。資產的原始成本越高,資產的原始價值越大,反之則小,二者在質和量的內涵上是一致的。采用成本法對資產進行評估,必須先確定資產的重置成本即按在現(xiàn)行市場條件下重新購建一項全新資產所支付的全部貨幣總額。重置成本與原始成本的內容構成是相同的,但二者反映的物價水平是不相同的,前者反映的是資產評估日期的市場物價水平,后者反映的是當初購建資產時的物價水平。在其他條件既定時,資產的重置成本越高,其重置價值也就越大。其次,資產的價值又是一個變量,隨資產本身的運動和其他因素的變化而相應變化。資產投入使用后,由于使用磨損和自然力的作用,其物理性能會不斷下降、價值會逐漸減少,產生實體性貶值;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使用企業(yè)原有資產與社會上普遍推廣和運用的資產相比較,在技術上明顯落后、性能降低,其價值也就相應減少,發(fā)生功能性貶值;由于資產以外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變化如政治因素、宏觀政策因素等,導致資產價值降低,從而引發(fā)經(jīng)濟性貶值。成本法比較充分地考慮了資產的損耗,評估結果更趨于公平合理,有利于單項資產和特定用途資產的評估,有利于企業(yè)資產保值,在不易計算資產未來收益或難以取得市場參照物的條件下可廣泛地應用。但是采用成本法評估,工作量較大,同時這種方法是以歷史資料為依據(jù)確定目前價值,必須充分分析這種假設的可行性。另外經(jīng)濟貶值也不易全面準確計算。
二、保險理賠的資產評估方法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保險理賠在同一資產的評估中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各種評估途徑和方法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表現(xiàn)資產的價值。不論是通過與市場參照物比較獲得評估對象的價值,還是根據(jù)評估對象預期收益折現(xiàn)獲得其評估價值,抑或是按照資產的再取得途徑尋求評估對象的價值,都是對評估對象在一定條件下的價值的描述,它們之間是有內在聯(lián)系并可相互替代的。如果使用這些途徑和方法的前提條件同時具備,而且評估師也具備相應的專業(yè)判斷能力,那么,多種途徑和方法得出的結果應該趨同。
在評估途徑和方法的選擇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估方法的選擇要與評估目的,評估時的市場條件,被評估對象在評估過程中所處的狀態(tài),以及由此所決定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相適應;以無形資產評估為例,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為其成本費用的攤銷服務;二是為其投資和轉讓服務。前者決定了無形資產評估方法應采用重置成本法;后者決定了其評估方法采用收益現(xiàn)值法。至于市場法,實踐中是比較少運用的。
2.評估方法的選擇受評估對象和類型、理化狀態(tài)等因素制約。例如,對于既無市場參照物,又無經(jīng)營記錄的資產,只能選擇成本途徑及其具體方法進行評估;對于工藝比較特別且處在經(jīng)營中的企業(yè),可以優(yōu)先考慮選擇收益途徑及其具體方法。
3.評估方法的選擇受各種評估方法運用所需的數(shù)據(jù)資料及主要經(jīng)濟參數(shù)能否搜集的制約。在評估時點,或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某種評估方法所需的數(shù)據(jù)資料的收集可能會遇到困難,當然也就會限制某種評估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在這種情況下,評估人員應考慮采用替代原理和原則,選擇信息資料充分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例如,對于既無市場參照物,又無單獨經(jīng)營記錄的資產,只能選擇成本法進行評估;對于工藝比較特別且處在經(jīng)營中的企業(yè),可以優(yōu)先考慮選擇收益法;面對相對活躍的市場和有充分的參照物的,可優(yōu)先考慮選擇市場法等等。
總之,在保險理賠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過程中,應注意因地制宜和因事制宜,不可機械地按某種模式或某種順序進行選擇。但是,不論選擇哪種評估途徑和方法進行評估,都應保證評估目的,評估時所依據(jù)的各種假設和條件與評估所使用的各種參數(shù)數(shù)據(jù),及其評估結果在性質和邏輯上的一致。尤其是在運用多種評估途徑和方法評估同一評估對象時,更要保證每種評估途徑和方法運用中所依據(jù)的各種假設、前提條件、數(shù)據(jù)參數(shù)的可比性,以確保運用不同評估途徑方法所得到的評估結果的可比性和相互可驗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