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行業(yè)院校,在充分了解自身特點和授課對象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總結,從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教學過程加強互動、教學內容突出行業(yè)特點等方面出發(fā),對教學進行了創(chuàng)新,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學創(chuàng)新 行業(yè)特色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179-02
近年來,大學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1年5月,教育部發(fā)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四川省教育廳也于同年7月要求我省高校開設一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并就該課程的教學基本內容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一直開設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選修課程,有一定教學基礎。但由于是選修課,沒有相對系統(tǒng)和完善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教師授課隨意性很大,這與教育部的有關要求相差甚遠。為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培養(yǎng)符合要求的民航合格人才,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并全力支持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工作,專業(yè)教師團隊努力研究并實踐出了一套適合民航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
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學習,準確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心理學原理固然重要,但如何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培養(yǎng)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提高心理素質才是當務之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如何將心理學原理與行業(yè)背景有機結合,是我們著力解決和突破的問題。本文對我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凝練,對教學建設與實踐進行了總結。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唱“主角”,忽視了學生的中心地位。在以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是任課教師在唱“獨角戲”,即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角,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機械的響應?!洞髮W生心理健康》這門課程的一個特點是概念多,而對于廣大大學新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觸心理學相關學科,難度較大。如果任課教師只是機械地傳授書本上的內容而不是深入淺出地把枯燥的概念和定義轉變成大學生容易接受和熟悉的案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一點也成為了任課教師的一大挑戰(zhàn)。
(2)對學生啟發(fā)教育不夠。有些教師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等原因,存在照本宣科的問題。僅僅是生搬硬套地把知識點講述給學生,所以課堂氣氛死板,沒有生氣。而大多數(shù)學生只以拿到學分為目標,所以這樣的直接后果是學生的學習方式仍保持在中學階段死記硬背的“填鴨式”學習上,看似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實際上對心理健康沒有本質的幫助。而這和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3)所學理論與專業(yè)及行業(yè)背景結合不夠。以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雖然也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但大多都拘泥于形式,特別是忽視了作為行業(yè)院校應注重的將所學心理學理論與民航相關背景的結合,這使大學生產(chǎn)生了所學知識與未來行業(yè)“斷層”的感覺,甚至有個別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問題認識不夠,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與所學專業(yè)沒有關系,因為既不是專業(yè)課,也和民航業(yè)沒有什么特別關聯(lián)。
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創(chuàng)新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根據(jù)教學情況的反饋,積極組織研討和學習,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將這門課程進行了改革與創(chuàng)新: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啟發(fā)學生探究身邊的心理學現(xiàn)象,鍛煉學生應用所學心理學基本原理剖析自身心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建立健康的心態(tài)。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目的是要求大學生學以致用,“學習心理學是為了通過對心理學原理的掌握和應用,增強自我心理健康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1]目前,大學校園里因心理問題而出現(xiàn)的慘劇時有發(fā)生,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和杜絕心理問題對學生造成的傷害,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和生活方式是十分迫切的。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圍繞教學大綱,結合當前與大學生心理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給學生提供案例,然后提出相關問題,請學生們嘗試用所學心理學原理對問題進行分析并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提出自己的觀點;或是以辯論的形式就熱點問題讓學生們分成兩個對立觀點的陣營,自主搜集論據(jù)材料進行辯論,最后再由任課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每次上課,案例討論或辯論環(huán)節(jié)都會讓學生們興致高漲,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口才能力,也使大家對學習心理健康充滿期待。這樣一來,一方面杜絕了以往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學生死氣沉沉聽課的被動局面,教學效果理想;另一方面,也讓同學們意識到心理學就在身邊,與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極大地調動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大學生們自覺自主地融入到獨立思考、積極討論的教學過程中來,從而完成了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2)教學過程中加強了互動。為了使學生們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便于教師與學生更好的互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我們整合了資源,盡可能的小班教學,保障了課堂的互動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方式也由原來的“教師主講式”改為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加入了多媒體教學、辯論、課堂討論、心理測試、心理游戲等多種活動,“教師只推動啟發(fā)教學,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2]
(3)突出行業(yè)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學素養(yǎng)。作為行業(yè)院校,我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內容加強了針對性,目的是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所學知識與未來從事的行業(yè)不但息息相關且非常有用。由此,如何讓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與民航的實際相結合,就成了我們任課教師的研究重點,也是我們試圖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和貫徹的重要內容。比如,講到大學生普遍的心理特點時,我們會加入飛行學院學生的特點,聯(lián)系學生們熟悉的情節(jié)為他們講述這一內容,讓學生有真切的體會;講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時,我們會向學生舉例飛行中旅客的需求、機組人員的需求等,再比較各行業(yè)各階層不同的需求,分析如何滿足需求以達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總之,我們力爭通過聯(lián)系行業(yè)院校自身情況,使學生在學習心理學的同時,也對民航業(yè)有了一定認識。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就變得鮮活起來,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中的思考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實踐,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對實現(xiàn)教學目的、取得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1)教材選擇要適當。教材是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一環(huán),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最直觀的載體。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充分考慮了我校學生的特點,在市面上十幾種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有關的教材中,選擇了淺顯易懂并且案例和閱讀材料豐富的教材。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們對教材比較滿意,對課本中的擴展閱讀很感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良好。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法寶。通過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可以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課堂上收獲快樂。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shù)事物上去”。[3]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將乏味的理論與學生們身邊的事例以及民航業(yè)中的案例相結合,使學生們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表面上看是一種管束和被管束的關系,但實質卻是人際關系,即:要以情感的探索和交流為基礎從而建立師生間良好而穩(wěn)定的心理關系。我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應做到的是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其次是言傳身教,用自己的知識與人格感染、引導學生,并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態(tài)度。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是實現(xiàn)和諧校園的保證。
4 結語
心理學是一門學以致用的學科,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門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課程。它在高校的開設,是為了能讓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正確的自我調適和尋求幫助,從而探索到適合自己并適應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然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要求廣大授課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授者還要成為學生的“領航員”,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互動,多種方式相結合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終生受用;其次,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多舉身邊的例子,多用大學生熟知的熱點來分析,以培養(yǎng)他們用自己的視角分析問題的能力;再次,作為行業(yè)院校,案例等教學資源的選擇應具有行業(yè)特色,讓心理學知識點與民航行業(yè)相結合,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歐曉霞,曲振國.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郭曉寧.以學生為中心:21實際中國高等教育的理念[J].教育探索,2002(12).
[3]陳義安.興趣驅動教學法在大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大學教學,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