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師德建設一直是高校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切實提高師德水平,是當前龐大的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教師職業(yè)具有特殊的職業(yè)特征, 即教師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同時還承擔著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務,承擔著傳遞正能量的使命,因此, 崇高的師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 既是對教師個體行為的規(guī)范,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 對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道德建設 弘揚師德 正能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168-01
興國必興教,興教必重師。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苯處煹赖伦鳛榻處熽犖榻ㄔO的重中之重,與其對社會的影響密不可分。教師道德的作用體現(xiàn)在調節(jié)教師自身的行為,影響著學生道德品質的學習以及促進全民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
1 加強師德建設是高校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
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yǎng)教職工的敬業(yè)精神。小到團體,大到社會,敬業(yè)的人越多,整體的敬業(yè)精神越強,團體乃至社會的發(fā)展就會越迅速。而教育事業(yè)作為民族發(fā)展、社會進步的基礎,其發(fā)展更需要從事這一事業(yè)的教師們具有強烈的敬業(yè)精神。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yè)樂群”、“忠于職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于神圣的教師職業(yè),更該具備這樣的優(yōu)秀品質。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學校是一方凈土,可經濟波也開始對學校造成沖擊。我國很多高等學府就把品德之重作為校訓,比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所謂厚德也是對教師及學生的激勵。教師作為傳道之人,其必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加強教師道德的建設對于加強學生道德建設相對來說是事半功倍,有了教師優(yōu)秀的品德作為榜樣,學生也必將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長久以往,必將建設起文明的高校氛圍。一個對國家與社會有高度責任感,具有強烈敬業(yè)精神的教師,不僅能給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還能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斷影響學生,給學生以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幫助學生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
2 加強師德建設是教風建設重要前提
教風、學風、校風三者相互制約、影響的統(tǒng)一體。教風是基礎,主導著學風,二者的互動融合形成校風。好的教風與學風必將促進學校的和諧發(fā)展,產生好的校風。學校的工作以教學為中心,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而當今社會的人才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優(yōu)勝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優(yōu)秀的品德。教師是從事教學和科研的主力軍,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和依靠,是優(yōu)秀校風的創(chuàng)造著,也在校風建設中起主導作用?,F(xiàn)在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師要把教書和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教育作為“傳道授業(yè)”的神圣事業(yè),是社會傳播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應當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樹立自己的道德形象。在各個方面,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正面的表率,傳遞正能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斷推動著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而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仍然在教育。
3 加強師德建設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為構建和諧社會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兩個重要方面。而在這兩個方面中,教師這個職業(yè)有著其他職業(yè)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教育建設的基本構成體就是教師這個群體,而就思想道德建設來說,高尚的師德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無聲無形的道德力量直接影響著學生道德水平的形成,而大學生這一特殊學習群體的道德風貌又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所以說教師道德水平的提升無疑就是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構建和諧社會是近些年提出的邁向小康社會的新標準之一。而學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和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社會的和諧。特別在高等學校中,學生已然是今后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所以高校和諧的意義也更為重大。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從一位道德優(yōu)秀的老師身上,學生吸取的美好的道德,而教師的道德表現(xiàn)也比純粹的道德說教更有說服力,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教者與學者都具有了良好的道德,關系自然會和諧。
4 當前時期教師隊伍出現(xiàn)的問題
目前,就我國高校教師隊伍整體而言,絕大多數(shù)教師的思想素質、品德素質是好的。但近年來,由于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一些教師為謀求個人私利而放松了自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和應盡的責任、義務。出現(xiàn)了“道德失衡”。一是缺乏園丁的辛勤、愛的關懷。二是缺乏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精神,一些教師的價值觀念向個人傾斜,經不起物欲和金錢的誘惑,不是集中精力備課,而是多校兼課,或是邊做生意邊教書,備課不認真,上課照本宣科,應付了事;三是缺乏教書育人,言傳身教。一些教師只管教書,對于學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不管不問,或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上課遲到早退,穿戴不整,行為不端。這些充分暴露了教師隊伍中素質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師德建設需要加強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加強師德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已迫在眉睫,我們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多管齊下,有針對性地解決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消除教師隊伍中的不良思想行為,使教師隊伍的職業(yè)道德建設向健康方向發(fā)展。
(1)提高教師個人素質,大力弘揚師德,倡導職業(yè)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2)構建高校教師德育的評價體系,以彌補現(xiàn)有評價體系的缺陷。
總之,高校教師肩負著傳播和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使命,高校師德則是高校教師從事職業(yè)應具備的必要品質。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高校的教師道德建設,使教師傳遞的是社會正能量,這樣,才有助于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棟梁之才,才有助于建設一個和諧、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參考文獻
[1]林偉健.高校師德建設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唐凱麟,劉鐵芳.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yǎng)[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