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物質條件日益豐富,農村群眾追求生態(tài)文明的意愿也逐漸增強,特別是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推進,廣大農村的村容整潔了,房子漂亮了,但對河道的改善有很多地方卻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建設速度,很多地方的河道需要綜合整治,才能與新農村的村容村貌相匹配。
關鍵詞:河道;清淤疏浚;生態(tài)護岸
中圖分類號: TV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20-89-1
1 農村河道存在的一些問題
水域面積逐年減少。在舊村改造等一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缺乏必要的水域保護和治理規(guī)劃,不少村中的小河溝、小渠塘,被人為的縮窄、廢棄甚至填埋,造成農村水域面積不斷減少,使美麗鄉(xiāng)村缺少“水”的靈氣,嚴重的還直接破壞了水系構成,造成水系連通不暢,一遇雨水天氣就受澇成災。
水環(huán)境逐年變差。受上游水土流失影響,農村河道普遍存在泥沙淤塞,河道萎縮等現(xiàn)象,加之農田生產、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畜禽養(yǎng)殖業(yè)等生產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農業(yè)面源污染擴大的影響,使農村河道水體污染進一步加重,造成生態(tài)退化、水環(huán)境變差,使農村人居環(huán)境質量下降,直接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管理薄弱,管護責任劃分不清。農村河道分布廣,上下游涉河各村難以協(xié)調,多數(shù)處于“無管護主體、無管護制度、無管護人員、無管護經費”的“四無”狀態(tài)。一些群眾管護意識不強,將生活垃圾直接丟棄在河道之中,類似塑料袋等一些無法降解的垃圾直接懸浮在河面上,情形觸目驚心。
專業(yè)人才缺少,治理手段單一。隨著河道治理中生態(tài)、植物措施以及水景觀工程的融入,河道治理已成為集水利、環(huán)境、生物、園林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而縣內相關專業(yè)設計、施工、管理的機構和人才相對缺少。在以往的河道治理過程中,更多河道被人為的渠化、硬化,使河道失去了原有的蜿蜒、柔美、生態(tài)的特性。
資金投入不足。由于農村地廣村稀,加之歷史原因很多地方都要改善,用于農村河道整治的資金投入十分有限,一些村僅有的一點資金,只能解決最基本的防洪防沖問題,無力顧及河道的管理,很難在水景觀、生態(tài)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2 農村河道整治的一些成功經驗
近年來,從事河道治理工作的人們開始逐步轉變觀念,在實踐中總結出很多寶貴的經驗,可以借鑒參考。
2.1 河道形態(tài)的治理
河道的開挖、清淤治理要盡量保留河道的原始走向、原始地形、地貌,對河道中原有灘地、沙洲都要加以保護,以營造受人類影響極小的生態(tài)“孤島”。切不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為追求防洪的安全,去“改造自然”,甚至“截彎取直”、將河道人為線性化、渠道化。
2.2 河道斷面的治理
提倡緩坡,對直立的鋼筋水泥防護,一般只在有特殊要求的河段構筑,盡可能的采用緩坡,為此河床原有內外連通的質地。也就要求在河岸護坡材料的選擇上,盡量選擇多孔的生態(tài)材料,目前,采用較多的是干砌塊石、卵石的做法。
2.3 生態(tài)植物措施的應用
隨著建設生態(tài)河道理念的興起,生態(tài)、植物措施河道工程得到應用。出現(xiàn)了不少如生態(tài)砼、格檳擋墻、生態(tài)植物袋等新型的建筑材料,也有采用純植物護坡的設計和實踐,在一些區(qū)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4 親水及景觀建筑物融入
通過筑堰抬水,形成湖面,增設親水設施,同時在堤防建設中景觀建筑物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它可以進一步拓展堤防功能,使用防洪工程由單一防洪的功能向休閑、旅游等綜合功能轉變。
3 河道綜合整治的建議
3.1 關于項目管理方面的建議
要成立統(tǒng)一的機構。整合水利、農辦、國土、建設、環(huán)保等涉及農村水利、農村環(huán)境各部門,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截污治污、環(huán)境衛(wèi)生以及河道治理方面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形成的資金、技術合力,綜合治理;落實河道長效管理。建立農村河道長效保潔工作的新機制和新舉措,強化河道長效保潔管理,并加大河道保潔的監(jiān)管力度,達到河面無雜草、無漂浮物、河中無障礙、河岸無垃圾的保潔目標;加大宣傳。加大宣傳項目建設意義,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提高環(huán)境意識,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維護河道整潔,為未來項目建成鞏固成果先打好基礎。
3.2 具體整治措施方面的建議
3.2.1 要清淤疏浚保證河道暢通 通過清淤疏浚不僅加大河道行洪能力,也可清理淤泥、垃圾,從而改善河道水環(huán)境。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像疏浚渠道,一味追求河流通暢。要盡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蜿蜒性,對河道中原有灘地、沙洲要加以保護,以營造生態(tài)小島。
3.2.2 岸坡整治工程 在整治岸坡進行護岸設計的時候,要根據不同河段的特點,因地制宜的選擇合理的斷面設計。主要可以用以下幾種備選的斷面:
斜坡式漿砌石生態(tài)護岸。主要用于山溪性河道,坡降大,流速快,同時有一定建設空間的河段;斜坡式鵝卵石生態(tài)護岸。下部結構采用當?shù)伫Z卵石砌筑,上部結構進行植物防護,主要分布河道流速相對較緩,與當?shù)氐穆糜螛I(yè)相結合;直立式漿砌石護岸。主要適用防洪、防沖要求相對較高,受地形限制;自然植被護岸。主要分布在農田等生產區(qū)以及對護岸要求不高的河段,遵循“故道治河”原則,以河岸整坡為主,保持河道彎曲、平順、生態(tài)、自然形態(tài)。
3.2.3 水系連通工程 在一些水系發(fā)達的村莊,水系連通工程可使水系暢通,提高水系的防洪排澇作用、同時通過筑堰抬水,形成湖面,親水性,并引配水能力,連通溝塘河渠,實現(xiàn)“村繞水,水環(huán)村”,將有利于改善水質。
3.2.4 親水、景觀綠化工程 為穩(wěn)固河岸、防治水土流失,美化亮化河岸景觀,對農村河道兩岸實施植綠、造綠,并根據條件,在部分河道兩岸建設生態(tài)林帶,布置休閑景觀,打造河岸綠色長廊,使河道兩岸成為群眾游憩、休閑、運動、親水的景觀地帶。
作者簡介:袁振忠,男,大專學歷,公主嶺市河道堤防管理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河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