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在東北種植較多,多年實踐總結出很多種不同的耕種方法,在大豆的生長過程中, 氮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本文重點探討大豆的原壟卡種及根瘤菌生物固氮技術,為大豆的高產提供幫助。
關鍵詞:原壟卡種;根瘤菌;生物固氮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20-36-1
1 原壟卡種技術
該技術是保護性耕種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在不翻動土壤的免耕情況下,配合前作秸稈還田,在原壟上直接播種的一項技術措施。該技術具有保護耕層、抗旱保墑、省工省時、節(jié)本增效等優(yōu)點。
1.1 技術要點
1.1.1 選茬 在秋季收獲時有計劃地選擇壟形較好的玉米或其他茬作為來年大豆卡種的良好茬口,收獲前茬作物時不要破壞壟體,不翻動土壤,原茬越冬。準備原壟卡種的玉米茬,可在玉米收獲后,搞好田間清理;然后在結凍后、下雪前,用鋼軌耢子耢壟除茬;春播前再耢一次,耢后隨即播種。
1.1.2 整地 有條件的可以視土壤狀況進行秋季壟溝深松30~35厘米。來年春季播前要進行耢茬管,即耢出平臺為卡種做準備,可封墑防止水分蒸發(fā)。對緊實的土壤,還可在玉米收獲后、結凍前,進行壟體深松,深松深度在15厘米上下,深松同時進行壟上除茬,然后壟體整形扶壟,搞好鎮(zhèn)壓,為卡種標準化打下基礎。
1.1.3 播種 應選擇適合于當地、能夠安全成熟的優(yōu)質專用品種。種子質量要達到國家標準。種子播前要進行包衣,防治病蟲害。當地地溫穩(wěn)定通過5 ℃ 時即可播種。一般情況下,大豆的播種和施肥作業(yè)一次完成。大豆播種覆土為3~5厘米左右,種子與肥料間距應保持5厘米以上。
1.1.4 合理密植 播種密度依據地區(qū)、施肥水平和品種特性確定,東北北部地區(qū)通常公頃保苗在22.5~30萬株之間。
1.1.5 科學施肥 種下施肥和根外葉面追肥相結合,施肥總量要比常規(guī)壟作增加15%以上。一般情況下公頃施磷酸二銨120~135公斤/畝、尿素45~60公斤、鉀肥30~45公斤,或用大豆專用肥195~225公斤做種肥,農家肥和化肥必須做到種下深施或種下分層施。葉面肥一般噴施兩次,第一次在大豆初花期,第二次在結莢初期,可用尿素加磷酸二氫鉀噴施,用量一般每公頃用尿素5~10公斤加磷酸二氫鉀2.5~4.5公斤。
1.1.6 中耕 第一次中耕在大豆出苗后進行,壟溝深松30厘米以上,以達到增溫防寒蓄水的目的。第二次中耕在大豆分枝期進行。第三次中耕在大豆封壟前結合培土進行。
1.1.7 除草 大豆田的雜草控制一般以化學控制為主,人工控制為輔。除草方式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閉為主,要選用高效、低殘留、無毒副作用的藥劑品種,在配方上最好選擇三配方的除草組合,以達到安全、高效、低毒的效果。除草劑可選用90%的乙草胺或90%禾耐斯或72%都爾、75%的寶收或80%的闊草清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配合使用。
1.2 注意事項
(1)在黏重排水性能差的土壤應用此技術要慎重。(2)一要對播種機進行改進,二要改善地表平整度,這樣才能保證播種的深淺一致,分布均勻,避免斷苗現象。(3)翻耕有翻埋雜草作用,保護性耕作相對來說不易控制雜草,受秸稈遮蓋,藥液不易直接噴到雜草上,對殺草效果會有一定影響。(4)保護性耕作重點在控制沙塵暴和農田沙漠化,減少地表破壞是主要矛盾,不能采用旋耕等作業(yè)。
2 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技術
由根瘤菌與大豆共生形成的根瘤,具有將空氣中分子態(tài)氮轉化為大豆能直接利用的氮素養(yǎng)分的能力。大豆種植過分依賴化學氮肥,不僅抑制了大豆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而且造成了資源浪費和大豆生產成本的增加。因此,推廣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技術,可充分發(fā)揮大豆的共生固氮功能。
2.1 技術要點
2.1.1 選好根瘤菌菌劑產品 選擇與大豆品種相匹配、與當地土壤相適應、質量合格的根瘤菌劑產品,選用的根瘤菌劑產品與栽培的大豆品種能夠很好結瘤固氮。
2.1.2 采用相應接種技術 拌種方式:根據產品說明書要求的用量或按每粒大豆種子接種根瘤菌105~106個的用量,加水或摻土等稀釋菌劑,均勻拌種以使根瘤菌劑粘在所有種子表面,拌完后盡快(12小時內)將種子播入土中。注意不要將種皮碰破,否則將造成爛種、缺苗。拌種后種子應存放在陰涼處,不能曝曬于陽光下,也不要與殺菌劑同時使用。
土壤接種方式:應將根瘤菌噴或撒在種子下方3~5厘米處,不要與化肥直接接觸,以避免對根瘤菌產生不利影響。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機械作業(yè),效果更穩(wěn)定。
種子包衣方式:適合于大豆機械化作業(yè)種植區(qū)域;也適用于干旱地區(qū),使用中應避免與殺菌劑接觸。
2.1.3 配套施肥技術 (1)多施有機肥:有機肥對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大豆的生長也很有幫助,特別是地力較差的地塊,更應多施有機肥。(2)巧施氮肥:不宜過多,也不能太少,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肥力低的田塊,一般前期每公頃可施尿素45~75公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塊,前期應不施氮肥。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可在大豆花期或結莢期追施氮素化肥,每公頃采用葉面噴施等方式追施尿素45~75公斤。(3)增施磷肥和鉬錳:微肥磷肥宜作基肥或種肥早施。一般每公頃可施過磷酸鈣225~300公斤或磷酸二銨120~150公斤;施用適量的鉬(鉬酸銨30~75克)、錳(硫酸錳60~120克)等微肥,有利于提高根瘤菌的成活率和固氮能力。
2.2 注意事項
(1)菌劑產品應貯存在陰涼、干燥、通風處,適宜溫度為4℃~30℃,不得露天堆放。稀釋菌劑時不能使用含有氯氣的自來水。(2)菌劑開袋后立即使用,一次用完。根瘤菌菌株和大豆品種要相互匹配。
作者簡介:葉淑俠,女,農安縣黃魚圈農業(yè)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