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4
摘 要 目的:了解基層醫(yī)院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情況,提出治療及護理干預對策。方法:設計胰島素使用情況調查表,對120例患者使用胰島素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存在胰島素應用認識及方法錯誤。結論:加強對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知識教育,對保證胰島素治療效果、預防不良反應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基層醫(yī)院 胰島素應用情況 分析
2008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組織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0歲以上人群中,年齡標化的糖尿病患病率達9.7%,而糖尿病前期的發(fā)病率達15.5%[1]。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積極合理的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能有效地防止和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為了解基層醫(yī)院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應用情況,對12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應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齡18~70歲,平均55±5.5歲;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117例;胰島素治療<1年28例,≥1年92例。
方法:①調查內容:參考相關文獻[2],結合臨床工作經驗,聽取專家意見,自行設計胰島素應用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使用胰島素治療時機、胰島素適用人群、胰島素貯存方法、預混胰島素種類及劑型、預混胰島素起效時間、胰島素筆的安裝、胰島素注射技術和部位、低血糖發(fā)生的表現、常見問題的處理等。②調查方法:患者就診時有護士發(fā)放問卷。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調查的目的、內容、調查表填寫方法、注意事項,對視力障礙、不能寫字者,根據意愿填寫。發(fā)出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20份。
結 果
胰島素使用情況調查,見表1。
討 論
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錯誤認識:①胰島素應用的時機,認為病情危重時使用:大多數患者認為胰島素是高效藥,需等到病情嚴重時才予以選擇。有調查顯示,52%以上是確診糖尿病5年后才起始胰島素治療,與此有很大的一致性。②很大一部分患者對胰島素的種類、劑型不了解:說明糖尿病知識教育的缺失,其對胰島素應用的原因大多來源于醫(yī)生的告知,但對胰島素的來源、種類、劑型知之甚少。③胰島素治療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較差:如注射時藥液不能排出、血糖波動時的處理、飲食改變時胰島素應用方法等存在缺陷。導致患者逐漸出現逆反心理,不愿繼續(xù)應用胰島素治療。④胰島素筆操作過程不規(guī)范:如胰島素注射前要排氣、注射后針頭須在皮下停留10秒以上、使用胰島素為混懸液時,注射前要求充分混勻藥液、每次更換針頭、皮膚的消毒方法、注射胰島素后按時進餐等均不能完全掌握。
需要對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人群予以干預措施:⑴識別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認知錯誤的原因:①患者認知水平、生活習慣、職業(yè)特點、心理準備情況等存在很大差異,對胰島素認知自然存在偏差;②糖尿病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接受能力亦有不同;③被動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占多數,在住院期間尚能接受護理人員為其注射胰島素,但出院后其遵醫(yī)程度大大下降[3],導致胰島素操作過程不規(guī)范,血糖控制較差。⑵對胰島素認識錯誤人群干預方法:①加大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改變,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有所提高,從內心深處了解并接受胰島素治療;②糖尿病專科需進行患者個人健康檔案建立,適時了解其對胰島素認知情況改變,及時予以干預指導;③加強家庭隨訪,包括飲食習慣、運動情況、用藥情況、血糖檢測結果等,必要時行家訪或組織糖尿病知識講座;④政府及社會的廣泛參與,加大投入,在社區(qū)內設立健康教育專門機構,便于患者接受相關知識教育,從而提高對胰島素的認知,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教育管理規(guī)范[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108.
2 顧品花.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應用知識掌握情況調查[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4,12(3):30.
3 李雪琴,蔡紅衛(wèi).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療遵醫(yī)行為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