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教育技術憑借其優(yōu)勢成為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和手段。通過對現代教育技術中視頻教育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新課程改革,轉變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全面、扎實地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視頻教育;聾校;律動課堂教學
耳聾學生由于聽力障礙,手勢語言又受到抽象性強、表達不夠準確清晰的限制,視覺器官便成為獲取信息、認識客觀世界的主要手段。而多媒體輔助課件具有生動逼真的聲音,顏色豐富的動態(tài)視頻,簡便靈活的互動方法,能夠充分展示律動的形成過程,解決了靜態(tài)圖文無法表達的抽象困難,做到聲像、圖文并茂,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起到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思辨、動作示范的作用。讓學生在圖、文、動畫等多維刺激下,產生關于學習的多層興趣。鑒于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和聾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的需要,我校在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每間教室配備了先進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液晶電視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茖W地運用教育技術更有利于對聾生“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們體會到運用信息化教育技術能使聾校的律動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視頻教育,激發(fā)聾生對律動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經過它才能進來?!倍@學生由于聽力缺陷,不能通過聽覺系統接受信息,只能靠眼睛注視要注意的對象,由于長時間地依靠視覺,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加之文字枯燥,所以聾生的注意力極不易集中。興趣是主動獲取知識的動力,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源,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一種動力。耳聾學生擅長形象思維。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件可以發(fā)揮其聲、像、圖、文結合的整體性特點,課件提供的圖片、動畫、視頻資料以其流動的形態(tài)和強烈的色彩、直觀、形象地刺激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課件創(chuàng)設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活動,使學生從無興趣向有興趣轉化,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求轉化。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彌補了注意缺陷。在律動課中運用多媒體視頻形象的直觀功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利于初步掌握新授內容的整體印象。如在進行《兩只老虎》教學時,先以一段錄制好的老虎走路視頻導入,讓學生說一說小老虎是怎樣走路的,并模仿小老虎走路的姿態(tài)。進入新授內容階段,通過教室中的攝像頭,實時錄制學生在律動中的姿態(tài),再和老師的姿態(tài)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及時的自查、自糾。學生在看到自己的視頻影像時學習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有效的有意注意也相應提高。
在聾校律動教學中,恰當運用視頻信息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簡單化,讓學生能夠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有效地記憶知識,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善于思考,主動探索,把課堂交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視頻教育,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階段的律動教材內容包括:歌表演、集體舞、民族民間舞等。要學習這些對于邏輯能力差,抽象思維幾乎為零的聾生來說,僅僅依靠老師的手勢語和傳統的教學掛圖和投影來創(chuàng)設情境是不夠的。我們利用視頻教育設計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軟件,通過創(chuàng)設圖、音、像并茂的情景,幫助學生突破認知上的難點,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
如教學《草原贊歌》一課,蒙古族的代表動作硬肩和硬腕是教學的重難點。由于在基本動作中一定要表現出蒙古族舞蹈矯健、豪邁的風格特點,所以在基礎動作的生成上就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和舞蹈特征。而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沒有看到過草原,對了解草原上自然風光、策馬奔騰、傳統摔跤運動、傳統服飾上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利用視頻向學生展示草原上奔馳的駿馬、散落如星的蒙古包、賽馬、摔跤、蒙族服飾、蒙族傳統美食、學生一目了然。媒體演示短短幾分鐘時間,就幫學生補上了這一方面的知識缺陷,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準確地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增長了知識。
3、運用視頻教育,增加容量拓展知識
聾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利用視頻教育技術能夠有效地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使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省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活動中重現、反復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傣族舞蹈《金孔雀輕輕跳》中,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傣族舞蹈,對于傣族舞的姿態(tài),風格等都不了解。首先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傣族人民居住的竹樓、傣族的潑水節(jié)、欣賞傣族舞蹈、體會傣族舞含蓄、優(yōu)美的風格特點,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視頻演示舞蹈的完整動作,不僅很容易幫助學生建立時間、空間、力量的關聯,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動作間的關系。使抽象的知識簡單明了,學生容易接受。在學習整段動作后,附加一段欣賞環(huán)節(jié)。播放邰麗華表演的《雀之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聾人舞蹈家的榜樣作用。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孔雀舞的舞蹈動作,拓展知識,發(fā)散思維,把學習內容坡度化,由難至簡,喚起了學生的共鳴,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感覺到律動無處不在。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有親切感、真實感,激發(fā)了他們用舞蹈眼光來表達周圍的舞蹈語匯,從而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研究、探索。
總之,現代多媒體視頻技術在聾校教學中的恰當運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作為聾校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充分運用信息教育技術這一資源,善于通過多媒體、視頻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chuàng)造理想的環(huán)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場所,從而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tài),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梁華.啟其所感 導其所難——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6.
[2]潘玉進,谷學良.小學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若干思考[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3.
[3]張桂琴.運用多媒體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有效思維能力——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 [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1.2.
作者簡介:王 卓,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