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是所有課程的基礎,也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課程。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老師應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小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與實踐性,使小學生喜歡語文閱讀,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閱讀實踐能力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的內涵,然后提出了增強小學語文閱讀實踐性的措施。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
語文是具有很強實踐性的一門課程,這是被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所公認的。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根本在于老師對小學生語文實踐的培養(yǎng),小學生通過平時對閱讀、聽說和寫作的實踐,使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就與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能夠通過大量的語文實踐,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來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的解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小學語言課程的核心,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閱讀教學的實踐性,主要是老師、文本、學生三者相互之間的對話實踐活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主要由對話練習實踐和對話成果實踐組成。其中對話練習實踐活動包括聽、說、讀、寫等,老師、文本、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也正是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來進行對話練習的。對話成果的實踐是指學生能夠將在對話實踐中所學習到的新的技能和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還能使已經掌握的知識得以復習鞏固,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以及態(tài)度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2、增強小學語文閱讀實踐性的措施
2.1課前預習措施。運用現(xiàn)有的對話成果實踐,在小學語文老師的指導下,小學生對新的文本進行對話練習實踐。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這種完全獨立的自由式閱讀預習是很重要的。在課前預習時,新的文本對學生來說是新鮮的,學生會有一種愉悅和好奇的感覺,在碰到生字詞時,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認識和理解新字和新詞,讀準字音并能理解它在句子中的含義。對于新的文本,老師可以先給學生們制造懸念,讓學生能夠更認真地閱讀新文本,使學生對新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可以增強學生課前預習的實踐性。如果學生養(yǎng)成了課前自主閱讀的習慣,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以及生字詞的理解更深刻,閱讀課堂教學就能夠節(jié)省很多時間,還能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活躍,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
2.2扎實的字詞基礎。字詞是組成課文的基本元素。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閱讀實踐性的前提,就是要求小學生擁有扎實的字詞基礎。扎實的字詞基礎為閱讀實踐活動以及組詞造句、語言表達實踐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石。小學老師可以通過構建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對字詞的學習產生興趣,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2.3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措施?!白x”是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從課文中選擇喜歡的段落大聲地朗讀,也可以由老師選擇有特色且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讓學生大聲地朗讀,然后進行評價,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相互評價也可以自我評價,這樣能讓學生在“讀”的實踐中掌握語言的節(jié)奏、規(guī)律,通過積累使學生的認知和應用知識的實踐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4綜合實踐措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點在于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全面均衡發(fā)展,同時也能開拓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小學生態(tài)度、情感以及價值觀得以提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任意一方面或輕視任意一方面,又或者破壞它們的整體性不能將它們統(tǒng)一整合,都會降低對話實踐效果,或使對話實踐失效,造成語文實踐能力的整體性的缺失,甚至會扭曲課堂教學形式。只有在閱讀教學實踐中,以傾聽作為綜合閱讀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運用聽說、讀說的教學方式,通過讀、說、寫的綜合實踐,引導小學生在聽、說、讀、寫各各方面相互滲透、交叉、整合,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使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性得以增強。
2.5實施創(chuàng)新性實踐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離不開實踐,實踐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依據(jù)學生的個性,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閱讀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
2.5.1朗讀內容多元化。每個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都各不相同,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安排自由實踐的時間,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閱讀實踐。
2.5.2朗讀方式多元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的在課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朗讀。可是以單獨朗讀,也可以是有表情朗讀,還可以用分組按角色上臺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實踐,甚至可以按照學生要求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2.5.3朗讀語氣多元化。老師可以通過示范讓學生們理解朗讀語氣的運用,然后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運用自己覺得適當?shù)恼Z氣進行朗讀,并對其進行評價,可以通過學生自我評價,或學生間相互進行評價,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進了師生關系。
2.5.4實踐中鼓勵多形式表達。語言表達實踐能力能彰顯一個人的個性,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學生應該在流暢、規(guī)范的實踐性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表達實踐,所以要求學生們要掌握豐富的詞匯量,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性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整理、內化、存儲和運用語言材料去表達,能夠將學生自己獨特的思想更好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積累、理解和鞏固,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將創(chuàng)新與實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2.6實踐性平臺的建造。增強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的實踐性,不能只依靠于課堂教學形式,可以通過老師搭建實踐性平臺,使課堂閱讀教學的實踐有效地延伸到課外閱讀實踐中,使學生能夠將閱讀實踐能力應用到社會生活這中,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加強,并能夠與自身的生活方式、表達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相結合,使學生的語言水平得到升華。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實踐性,要不斷地學習,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同時也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脫離枯燥機械式應試訓練,著重從聽、說、讀、寫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慶.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標準學習筆記)[J].小學青年老師,2002.
[2]王尚文.語文教育學導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薛凌,李明陽,薛天去.小學語文教學新論[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王少梅,伊通滿族自治縣營城子鎮(zhèn)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