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促進了學校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該學科的重要特點,可以肯定地說,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進行德育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教師一定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問題,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讓作品人物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來踐行德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愛國主義情感,提高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途徑和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德育,就是教師依托教材內(nèi)容,挖掘德育教育因素,對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這種教育體現(xiàn)在各種語文教學活動之中。
1、小學語文滲透德育的途徑
1.1關于課堂教學。語文教育實質(zhì)上就是自己祖國語言的教育,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應該受到的教育。祖國語言博大精深,承載著祖國和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情感,傳承祖國延綿不斷中華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教師一定珍惜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挖掘教材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師不斷進行研究,把語文教學和德育工作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
1.1.1解析講述法。課堂教學一定注重德育與智育的有機結(jié)合,離開語文教學訓練進行德育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讓語文訓練完全聽命于德育,教師通過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領會思想內(nèi)容精神實質(zhì),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可謂一箭雙雕,一舉兩得。課文學習時,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無限精華,了解字、詞、句的真正內(nèi)涵,把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解析講述中,致使德育和智育結(jié)合的自然。例如講授《爬天都峰》、《趙州橋》時,教師可以對語言文字解析講述,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進行朗讀,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教育。
1.1.2情境教學法。教師講授課文一定把課文中相應的思想情感資料,模擬真實的情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課文更真實、更深刻。教師可以利用藝術(shù)手段制造情境,直觀再現(xiàn)學生面前,把學生領進課文描寫的情境,有效激發(fā)教師希望的情感世界。例如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時,上課之前,教師準備兩盆郁郁蔥蔥的萬年青,放在教室的前邊,片片白花點綴綠葉之間,彰顯了它的高尚與肅穆。
1.1.3榜樣力量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進行德育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說教,教師利用教材為學生樹立光輝的榜樣。課文中的每一個正面人物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經(jīng)常鼓勵學生像課文中的人物學習,受到啟迪、感悟相應的德育教育。例如講授《我不能失信》時進行誠信教育,講授《趙州橋》時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講授《爬天都峰》時進行意志品質(zhì)教育。
1.1.4分析鑒別法。分析鑒別法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欲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能力,認清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是值得唾棄的。例如講授《一定要爭氣》時,分析童第周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優(yōu)秀品質(zhì),“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這兩件事采取了對比的寫法,結(jié)構(gòu)相似,語言相似。教師運用分析鑒別法教學,將情感滲透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多次的對比,多次的比較,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有頑強的意志,有正確的學習目標,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為祖國爭光,刻苦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切。
1.2課外閱讀滲透德育。開展有意義的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zhì),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愛好及興趣、思想走向,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目,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如何進行閱讀,如何寫讀書心得,如何評價作品,讓學生閱讀每一作品都有收獲。對一些學生迷戀于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情節(jié)給予正確的指導,任何文學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性,人物的悲歡離合,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一些學生閱讀時只注重故事情節(jié)沒有實際意義,一定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作品的社會意義,這樣的作品才有價值。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終身受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刻苦學習的本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
1.3語文課外活動滲透德育。語文課外活動是進行德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成功的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受到感染熏陶。教師的活動設計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時時注意活動的層次性和針對性。
課外活動必須選擇正面的榜樣,進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質(zhì),積極進取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梢耘e辦革命詩歌朗誦比賽、名人成功故事會,喜聞樂見的活動深受學生歡迎,活動中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教師把能力訓練和品德的培養(yǎng)結(jié)合在一起,寓德育于課外活動之中。
1.4關于教師的自身影響。小學生模仿能力極強,教師教學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以優(yōu)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形象,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道德風貌,成為學生名副其實的鏡子。
2、小學語文滲透德育的方法
2.1公平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一定要熟悉了解學生,做學生的貼心朋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和他們心心相通、互相尊重,互相信賴。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存偏見,親近學生,默默關心學生,用情感感染學生,用熱情教育學生,用高尚的情操影響學生。
2.2開展有效活動,拓寬渠道。有效開展活動,拓寬德育教育渠道,讓德育像涓涓細流流到學生心田。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的書,出有關的墻報,辦有關的小報,開展演講會等各種活動,實施全面教育,形成輿論氛圍,發(fā)揮多渠道功能。
2.3結(jié)合學生特點,有的放矢。實施小學語文德育,一定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體現(xiàn)學生的幼稚性、依賴性、沖動性。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學生的引路人,幫助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劉志明.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2.
[2]楊圣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2011.06.
[3]何金俠.略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1.17.
作者簡介:潘英明,公主嶺市玻璃城子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