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愉快教學寓教于樂,適合學生的接受心理,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變厭學為樂學。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在小學教學中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實施愉快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樂學。
[關鍵詞] 小學;愉快教學;教學方法
“愉快教學”即寓教于樂、以“愉快”為前提,適應學生的接受心理,使師生在愉快、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因此我把“愉快教學”運用于教學中,把充分發(fā)揮其興趣、導學的功效,作為我教學實踐的主攻方向,下面談一談我在教學實踐中是如何實施“愉快教學”的。
1、創(chuàng)設情境法
新課改為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給教師的活動注入了新的動力;活躍的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空間;生活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改變了原有單調(diào)而又枯燥的模式。所謂的創(chuàng)設情境法是指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通過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之中。例如我在講授《赤壁之戰(zhàn)》這篇課文之前,用導語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情境:“在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以三萬軍隊打敗了曹操的八十萬軍隊,兵力這樣的懸殊,孫權是怎樣打敗曹操的?他為什么能打敗曹操呢?”這樣情境,猶如在平靜的水面投入一石,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意境中,這對理解課文、探討問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電教法
當今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總目標,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電教法教學手段已經(jīng)廣泛地運用于各科教學當中。這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現(xiàn)如今已發(fā)展到電腦多媒體參與語文教學,把聲、圖、像、文、情、境與看、思、讀、寫等諸多手段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立體化、多方位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它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它可突破時空界限,化靜為動,化難為易,變枯燥為有趣,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有效時間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學傳播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如教學《草原》時,我先讓他們觀看有關草原內(nèi)容的錄像,一首美妙動聽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把學生們帶進愉悅的氛圍。同學們邊聽音樂邊欣賞草原的美麗景色,不禁發(fā)出贊嘆:“草原真大呀!”“草原真綠?。 蔽易プr機問:“草原這么大,用一個什么樣的詞語能來概括呢?”有的說無邊,有的說一望無際等等,這時我加以引導:“這些詞沒有把草原的‘綠’概括出來……”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有位同學脫口而出:“一碧千里”。這樣文中的重點詞語通過愉快的欣賞自然地理解了,還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3、討論法
在教學中,學生往往對有些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而這些問題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拋向?qū)W生,激發(fā)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爭論中理解課文,這樣就運用到了討論法。所謂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為學生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zhèn)我垣@取知識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是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和分析問題能力。如在學習《蛇與莊稼》時,有的學生認為“貓與苜?!笔菑碗s聯(lián)系,而有的則認為是簡單聯(lián)系,于是我說:“這兩個說法到底哪個正確?請同學們仔細地讀課文,然后說出道理,看能不能說服對方?!鳖D時,學生們進入了激烈的爭論,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激烈的爭論中得到了提高和鍛煉。
4、競賽法
學生的好勝心強,非常喜歡比賽,因此我有時恰當?shù)卦O置些相應的競賽,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理解了課文《石灰吟》之后,我讓學生進行朗讀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先讀,然后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朗讀,比比誰讀得好,這樣的設計學生們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既活躍了課堂又在和諧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各種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競賽式的教學法。教師將知識點和任務融合在競賽題目中,讓學生們分組進行比賽。
5、課堂表演法
課堂表演是指把課文內(nèi)容通過演示的形式再現(xiàn)出來,它形式自由,實用性強,可以激發(fā)學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如教學《兩小兒辯日》之后,我讓學生互選合作伙伴來表演這個小故事,學生們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樣使“靜”的課堂一下子“動”了起來。我在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時,利用游記文章特點模擬一次旅游活動,讓全班學生當旅游團成員,請一位同學當導游。要求“導游”把課文改變成導游詞,指著黑板上依次出現(xiàn)的頤和園景點,向全班同學作介紹。同學們可以旅游團成員的身份向“導游”提問題,由“導游”解答。如果“導游”答不出,也可以請老師或能回答的同學作答。這樣的課堂表演,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在內(nèi)化課文語言的同時,根據(jù)表演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語言的表達,而且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對交際言語的學習和運用。
6、實驗法
我們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比較抽象,難于理解,但又必須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動手實驗,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讓學生在實驗中領悟其中的道理。如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我準備了一個玻璃缸盛上水,一只泡沫船,一頭玩具象,一些小石頭和一個天平,讓學生按文中的方法做實驗,同學們躍躍欲試,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
上述只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的一些嘗試,而“愉快教學”的方法很多還有待于探討,我的教學原則是:使學生從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會學、樂學。
作者簡介:馬青年(1979-),男,小教一級,雙遼市服先鎮(zhèn)中心小學校,研究方向:愉快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