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網絡化進程的加快,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網絡社會”。網絡利用便捷、快速的優(yōu)勢進行信息傳播與交流,促進了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同時它把人們帶入了一個虛擬世界,從而形成了對社會良好道德的沖擊,但某種意義上卻對人類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形成了威脅。特別是青少年正處在青春期前期或青春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但辨別力較差,在虛擬世界里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如何在抓住網絡帶來機遇的同時抵制其消極作用,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勢在必行。
一、新時期青少年網絡道德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化,多種因素會造成單親家庭或問題家庭,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單親家庭或問題家庭的成因不同,以及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的資源不同,孩子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會導致孩子缺少家庭的溫暖和安全感,久而久之變得孤僻、內向、憂郁、自卑,慢慢他們將從其他孩子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這就是不良少年產生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互聯(lián)網自身的原因。網絡的日益普及和飛速發(fā)展,使社會逐漸分裂為兩種不同的人類生存空間———網絡空間和現(xiàn)實空間,網絡空間不同于現(xiàn)實空間,現(xiàn)實空間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方式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與制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規(guī)范,能夠控制。而網絡空間,由于不受任何組織機構的控制,網絡運行的“數(shù)字化”、“虛擬化”特點,使得人們的交往以字符為中介,可以“相逢對面卻不相識”,因而非常自由,難以控制,人們之間不僅直接接觸減少,而且在自身不能有效節(jié)制的情況下可以做出許多現(xiàn)實中不敢做或者不可能做的事情,在現(xiàn)實中不敢顯露的,如偷窺探隱欲、兇殘好斗、喜惡作劇等不良嗜好表露在無人監(jiān)督的網絡里。給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作案場所”,因此產生了大量有悖于網絡道德的案件,表現(xiàn)出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倫理道德規(guī)范不相符合的狀況。
再次是學校教育的誤區(qū)。在面對網絡給青少年道德教育帶來的諸多問題時,學校對學生上網不是進行科學引導,相當一部分教師以“上網荒廢學業(yè),容易使人學壞”為由強制阻止學生“上網”,反而激發(fā)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為德育工作設置了人為障礙,從而將部分少年推向了德育教育的深淵。
二、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策略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給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不容忽視。而中學生作為網絡日益壯大的使用群體,因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不穩(wěn)定性,使得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日益增大,且負面影響日漸突出,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新的領域、新的陣地、新的課題?,F(xiàn)我從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出發(fā),就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策略談談看法。
(一)加強家庭教育,發(fā)揮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它承擔著道德示范和道德啟蒙教育的重任。父母的道德人格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身教重于言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關鍵,家長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注意學習,對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有健康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氛圍,同時夫妻間相互關愛,家庭和諧無疑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反之,有可能成為對孩子的污染源。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作為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代理人,反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這不利于孩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
(二)注重學校德育教育,發(fā)展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學校德育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校園文化則是學校德育環(huán)境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學校要將德育教育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利用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牌、校旗、校服所體現(xiàn)的學校特色、主題班會和報告會中先進人物事跡對師生的教育和激勵。利用校本教材,讓學生知道日常生活、學習中應該遵守的條例、注意的問題,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規(guī)范學生日常行為,提高自律水平。同時學校應改變原有單一的教育模式,利用校園網實現(xiàn)師生互動,加強網絡心理輔導,把傳統(tǒng)教學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校園網應開通網絡圖書館,讓學生在課外多讀一些有益的書刊,促進其道德和智力的全面發(fā)展。
(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對青少年進行社會教育。
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條件,也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目標之一。因此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應協(xié)調好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共同構筑青少年網絡犯罪防治體系,加大網絡監(jiān)管力度,對網上不健康的內容及時進行處理,通過審查、監(jiān)控、自查等方式規(guī)范社會網絡環(huán)境,將不允許青少年進入營業(yè)性網吧制度化、法律化。真正做到保證學生能白天正常上課,晚上能按時休息。對逃課上網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社會教育,形成全社會嚴管的社會氛圍。
(四)引導青少年提高自我意識。
內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據(jù),它規(guī)定了事物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因此一個人能否進行自我反省關鍵要看其自身覺悟程度的高低,正因為如此,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過程就是青少年道德內化的過程,要使網絡道德教育真正起作用,就必須靠青少年自身道德教育的發(fā)展和自我道德教育的順利實現(xiàn),發(fā)揮道德教育的主動性。要讓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真正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在現(xiàn)實中自我定位,形成正確的自我角色。
總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國家寶貴的后備人才資源,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的重托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青少年的價值追求狀況,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成敗。因此進行青少年網絡道德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事,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