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通過對“川普”現(xiàn)象的解析,提出做好普通話的推廣普及工作應首先分析方言區(qū)與普通話的詞匯、語音、語調(diào)及文化差異,強調(diào)普通話的交際工具性,重視方言的文化底蘊。并分析教師隊伍中存在無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現(xiàn)象,剖析其內(nèi)在產(chǎn)生機制,并從效率角度提出四川方言區(qū)普通話的培訓與考試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 四川普通話 方言區(qū)普通話 培訓 考試
1.“川普”現(xiàn)象
“川普”為“四川普通話”的簡稱,指四川人說的一種不夠標準的帶有四川方言韻味的普通話。由于飲食喜好辣椒是四川的一大特點,因而“川普”有時也被稱為“椒鹽普通話”。目前川普還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盧衍鵬(2005)[1]認為川普有三方面含義:一是指四川人說的普通話不標準,在發(fā)音和用詞上擺脫不了四川話;二是指有的四川人雖然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在某種情況下說些四川話,如朋友之間的談笑、酒席上的插科打諢等使得氣氛輕松、有利于表達感情;三是指外地人學說四川話,吸收四川話幽默風趣的特點和特有的詞語,帶有娛樂的目的。敏春(2006)[2]認為學習普通話,必然會受到本土方言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形成一種變異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普通話。四川方言區(qū)就存在一種具有濃厚四川方言特色的普通話。李元(2011)[3]認為川普是指四川人說普通話時所呈現(xiàn)的帶有濃重的四川方言特色的不標準的普通話。
川普的產(chǎn)生是時代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交流的需要作為語言的基本功能也成為產(chǎn)生川普的動力源泉,文化娛樂和日常生活的需要是產(chǎn)生川普的巨大推動力。盧衍鵬[1]從精神內(nèi)核角度闡釋了川普的產(chǎn)生,認為從四川文化的歷史發(fā)展來看,四川文化特有的氣質(zhì)造就了川普的精神內(nèi)核。四川文化少有舍我其誰的文化霸氣,卻擁有包容一切的氣度。川普的崛起,反映了大眾審美心理的變化和大眾主體性的變裂。人們對川普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主流文化的反叛,是主體意識的覺醒,是主體對文化的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接受。在川普調(diào)侃、麻辣的背后,是對現(xiàn)實、人生的反諷。而這種反諷的背后,是主體性的深刻體認。在這個意義上,川普是人們審美意識的綻放,是大眾話語的狂歡。敏春[2]將川普分為有意的川普和無意的川普。無意的川普也稱為自然的川普,是因為交際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長期生活在四川方言區(qū)說四川話的人們在學習和使用普通話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用四川話的語音特征影響甚至改造普通話語音,從而產(chǎn)生不標準的“椒鹽普通話”。有意的“川普”,即使用這種“川普”的人,具備標準的或趨于標準的普通話和四川方言的會話能力,具備標準的或接近標準的雙語能力,但是他們在一定的交際群和一定的場合中,在一定的交際目的下有選擇地故意使用這種“椒鹽普通話”,達到預想的交際效果。有意的川普又分為日常交際的有意川普和藝術領域的有意川普。日常生活中,在某些學習和工作之外的私人場合,如室友之間、親密朋友之間會使用有意的“川普”。生活中的有意“川普”很容易營造幽默風趣、親切自然的談話氛圍,說話者大多為了拉近彼此距離或是委婉地表達自己對某事的看法。他們認為較之純正的四川話或標準的共同語,這種語言風格在某些場合更有利于交際。藝術領域的有意川普是有意地使用普通話的語音來說四川方言,特別是說四川方言所獨有的一些本土詞匯,從而達到幽默風趣、輕松搞笑、親切自然的藝術效果。這種藝術領域的有意川普在著名散打評書藝術家李伯清的評書中就比較常見。比如“開腔”的散打段子,“開腔”在四川話意為開口說話的意思,腔者口腔也,直接形象的字面意思打開口腔活動,引申為開口說話。藝術家李伯清講述兩個四川人在北京講川普,一個對另一個說:“我不開腔你就不開腔,等我開了腔你再開腔。”不料談話被不了解四川方言的北京警察聽見,把“開腔”誤作“開槍”,以為是說:“我不開槍你就不開槍,等我開了槍你再開槍?!边_到了幽默風趣、輕松搞笑、親切自然的藝術效果,并達到了教育民眾掌握交際語言的重要性的教育效果。
2.教育行業(yè)的“川普”
筆者多年從事普通話測試和教育培訓推廣工作,通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教育行業(yè)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無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現(xiàn)象,但其產(chǎn)生有不同于為了追求藝術效果或娛樂效應的原因。早在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指示》[4](下簡稱“指示”)中提出在全國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必須逐步用普通話教學,使學生學會說普通話。在學校中用普通話教學,首先從語文科做起,逐漸推廣到各科。語文科以外的學科,如果條件允許,就應該盡早用普通話教學。可以看出特別強調(diào)推廣普通話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全文中反復用到了“逐漸”、“逐步”、“盡早”、“盡量”等措辭?!爸甘尽边€強調(diào)了必須訓練師資。推廣普通話的方式要從語文到其他學科,從年輕教師到年老教師,從城鎮(zhèn)學校到農(nóng)村學校逐步開展。對普通話水平的要求層次也因?qū)W科、因人、因地而異,語文外的學科要求低于語文,年老教師要求低于年輕教師,農(nóng)村學校的要求低于城鎮(zhèn)學校。1990年《關于小學普及普通話的通知》(通知)[5]再次提出逐步做到在校園內(nèi)使用普通話的精神和加強對師資的普通話培訓。“指示”、“通知”中對普通話的推廣方式、要求等各方面是合理的科學的,但在具體的普通話推廣實施過程中,部分學校領導為了追求普通話普及率方面的成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沒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甚至在對教師沒做任何普通話培訓的情況下要求從某年某月某日起在課堂授課必須講普通話,如果教師未遵從學校規(guī)定則面臨受批評、扣工資獎金等不合理處罰,于是在四川地區(qū)催生了無意的或有意的川普,它們均以“四川方言詞匯+普通話語調(diào)”為基本特征。無意的川普則是在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普通話培訓學習沒有掌握普通話時自然產(chǎn)生的,不含說話人的情緒因素。而有意的川普帶有情緒因素,是在諸如未對教師進行普通話培訓時普通話推廣條件未完全成熟而急于推廣造成部分教師的反感情緒,部分教師有意制造川普,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把講不講普通話是態(tài)度問題講得標準不標準是技術問題作為應付有關的硬性檢查的手段。顯然這種情況下的有意川普對推廣普通話是極為不利的,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采用正確方式處理,尤其要注意不能進一步采取硬性措施,需謹記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的自然原理。
3.“川普”現(xiàn)象與普通話培訓和考試
四川方言屬于北方語系,但四川方言有一套自己獨立的完整的語音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和語法系統(tǒng)。在語音、詞匯、語法上和普通話既有比較大的一致性,又有較大的差異性。四川話與普通話在語法方面基本一致差別很小,而發(fā)音和詞匯差異性比較大。川普不是四川方言與普通的簡單混合,而是相互融合的產(chǎn)物,是普通話融入四川方言的結果,也是四川方言融入普通話的結果。川普既體現(xiàn)思想的交融,又體現(xiàn)語言內(nèi)容的交融。川普的存在也體現(xiàn)了普通話和四川話極大的相似性,本身由于很多地方相似,從而比較容易融合。顯然對于差別極大的兩種語言,不可能產(chǎn)生類似于川普的現(xiàn)象,絕少聽到有藏普、維普、壯普等說法,因為藏語、維吾爾語、壯語等的字形書寫、含義、發(fā)音與普通話相去甚遠,它們之間的交流需要有翻譯的過程,不可能在字形書寫相同含義相同的基礎上作簡單變化而融合。四川話的很多單詞書寫和含義與普通話完全一致,只是讀音的不同,川普的產(chǎn)生以大量的相同性為基礎,因為相同的量大,所以通過類比類推的思維輕易產(chǎn)生了川普現(xiàn)象,比如用四川話特有的詞語跟普通話含義并不相同而結合普通話的讀音。
針對無意的川普和有意的川普,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普通話培訓和考試的效率。無意的川普對于普通話的培訓與考試是積極的信號,說話人有強烈的說好普通話的愿望,具備總體的認同感,缺少的僅僅是標準普通話的培訓,是單純的技術性問題。有意的普通話側重解決思想意識問題,可以施行技術先行的措施,即先進行普通話的培訓和練習,然后在諸如學校老師的授課中和交流中提出相關講普通話的要求。我們已經(jīng)看到許多有意的普通話是在沒有普通話培訓而要求講普通話的操之過急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那么應該熱則涼之、急則緩之。
川普的存在說明了四川話與普通話交流并無大的障礙,普通話的培訓和考試應側重糾偏糾錯,這是提高普通話培訓與考試效率的關鍵。從培訓考試的策略上,姚流芳(2008)[7]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了“測試-培訓-測試”的教學新模式。如果本來已經(jīng)正確掌握的部分仍然花大量的時間就是一種無謂的浪費,四川話和普通話在大量用詞造句上是一致的,大量字的發(fā)音也有對應關系,比如陰平與陽平轉換,上聲與去聲的轉換。找出規(guī)律性、把握規(guī)律性,可以使老師易教學生易學。通行的方式是“培訓—測試”,在教授的內(nèi)容上方法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具有特定的針對性,撒大網(wǎng)效率低下。通過先找普通話和四川話的共同規(guī)律性,可以實現(xiàn)巧記而高效,通過識別普通話和四川話的各自特殊性,可以實現(xiàn)強記而高效。比如要使四川人講的普通話字正腔圓。研究發(fā)現(xiàn):四川人說話與北方人相比,口腔狀態(tài)不同,因此盡管唇、齒、舌位正確,但沒有提顴肌,口腔開度小,牙關咬得比較死,上顎壓得低。對應采用“提”“打”“挺”“松”的措施予以解決,普通話重音習慣不同。普通話大多后音重,除輕聲詞和少量重中格式的詞語以外。四川話基本前音重,大多無翹舌音、后鼻音、說邊音帶鼻音,說鼻音帶邊音。四川人不習慣使用兒化詞,不能正確發(fā)兒化音。在語調(diào)方面四川發(fā)陰平調(diào)(一聲),音高而平、聲帶緊張不到位,常在后面部分音調(diào)會掉下來;陽平調(diào)(二聲),在由中音升高音的發(fā)聲過程中不該降而出現(xiàn)降;上聲后(三聲)是一個降升調(diào),常中途降不到位,錯發(fā)為陽平調(diào)。針對諸如此類的要點,了解并針對學員存在的問題及心理特點,輔以個別指導訓練和鼓勵,讓學員掌握正確的吐字歸音方法,改變不正確的發(fā)音習慣,以科學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達到最佳的學習效能。
參考文獻:
[1]盧衍鵬.話語的狂歡——試談“川普”的審美價值[J].社會科學家,2005,增刊:333-334.
[2]敏春.“川普”新現(xiàn)象淺析[J].社會科學家,2006,增刊:311-312.
[3]李元.“川普”兒化韻失誤分析[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6:152-153.
[4]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指示[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1955-11-17.
[5]關于小學普及普通話的通知[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1990-12-29.
[6]劉玉潔.從四川話與普通話的差異看四川人歌唱語言發(fā)音的難點[J].四川戲劇,2008,4:110-111.
[7]姚流芳.提高教師進修學校學生普通話水平的對策[J].考試周刊,2008,3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