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初中學生的基本素質相對城區(qū)而言,存在較大差異,在數(shù)學課上經常出現(xiàn)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錯誤,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注意調整心態(tài),轉變觀念,改進教法,積累策略,善待學生的每一個錯誤,耐心地、藝術性地引導學生分析、訂正,使之升華,從而更有利于提高數(shù)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 錯誤;善待;轉化;課堂有效性
在數(shù)學課上,每天都有學生出錯,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出錯.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愿意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就的學習時刻.”對學習中的學生而言,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反而是不正常的.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出錯是孩子的權利. ”因此,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尊重學生的錯誤,允許學生出錯,善待學生出錯.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發(fā)展過程,憑多年的教學經驗,對于有的錯誤,教師能預料到,但還有很多錯誤是教師不曾料到的. 所以對于學生即時發(fā)生的錯誤,教師必須及時、準確地辨別,篩選,選用相關策略,努力挖掘錯誤的潛在資源,使得糾錯增值;對于能估計到的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利用錯誤來設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更重要的是,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錯誤,不動輒訓斥,而應努力引導、鼓勵,讓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得到增強;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能躲避,而應細心地分析,及時引導,將錯誤有效地轉化、升華,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的錯誤真正變成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閃光的“亮鉆”.
如何應對學生數(shù)學課上出現(xiàn)的錯誤呢?筆者列舉了以下教學實例,供大家參考.
應對學生的錯誤回答
1. 后進生答錯簡單的問題——以鼓勵代替批評,把自尊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提問梯形的性質時,有一位后進生舉手答道:“等腰梯形的兩個底角相等.”我及時肯定了他的勇氣,表揚他能主動、踴躍地舉手回答問題,而對答案的正確與否不做明確回答. 然后引導其再思考,并由其他學生作出補償性的回答. 接著,我又追問道:“為什么要說‘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呢?”經過我耐心地講解,該同學弄清了這個性質的本質,以及它與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區(qū)別. 正是這樣,我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和諧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不但沒有挫傷后進生的積極性,反而能讓他們冷靜地、正確地接受錯誤,改正錯誤,掌握知識,能在其他同學面前抬起頭做人,挺起腰桿走路,快樂地學習、生活.
2. 中等生答錯一般性問題——巧用否定評價,多給學生自我改正的機會
例如,在提問“無限小數(shù)是否都是無理數(shù)”時,有些中等生不假思索地答“是”,面對這種情況,我首先保持冷靜,用眼神暗示他們的錯誤,讓其再想一想,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舉例、說理,使他們弄清無理數(shù)的概念:“無理數(shù)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而“無限小數(shù)包括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和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是有理數(shù),所以答案應該為“不是”. 這樣,通過進一步地討論、學習,能讓學生對基本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理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使所有的同學學得輕松、掌握得透徹.
3. 優(yōu)生答錯了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放一放”,讓合作學習成為共同提高、共同發(fā)展的主要手段
例如,在提問“你有哪些方法證明‘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時,很多基礎不錯的學生都不能回答完整,甚至答錯. 這時,我就大膽地“放一放”,引導他們動手試試,給他們充分思考、交流、討論的時空,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后,我適當給予點撥,引導他們小結. 這樣,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所有同學自覺、主動地動腦、動手,讓所有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興趣得到增強、能力得到提高,讓他們學會面對問題應沉著、冷靜、全面地思考.
應對學生課堂活動中出現(xiàn)的錯誤
1. 學生畫圖出現(xiàn)錯誤——要讓學生弄清畫圖的方法和依據(jù)
例如,在講“平行線的畫法”時,我先用多媒體進行演示,然后要學生拿出直尺、三角板自己動手畫一組平行線,結果他們畫得五花八門,有的甚至大略地畫了一下. 我立刻問道:“你們畫平行線有沒有依據(jù)?依據(jù)是什么?”這時,很多學生要求將“平行線的畫法”通過多媒體再演示一遍,這一次,所有的學生都觀察得非常細致、認真. 我又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在這個過程中直尺和三角板是如何放置的?三角板是如何移動的?這其中沒有變化的是什么?”經過一番引導,他們弄清了畫平行線的方法和根據(jù),很快就正確地畫出了一組平行線. 所以,在講解畫圖時,一定要讓學生弄清畫圖的依據(jù)和方法.
2. 學生在一般探究性活動中出現(xiàn)錯誤——耐心地引導學生再“試一試”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判斷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結果,許多學生認為平行四邊形也是軸對稱圖形,以為沿對角線對折后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學生對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缺乏一定的空間觀念,這很正常. 針對這種錯誤,我微笑著說:“用你們桌上的平行四邊形折一折,再告訴我. ”通過操作,學生明白了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最后,我又通過多媒體將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分別沿不同的直線對折了幾次,讓學生很快地弄清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 所以,解決一般探究性問題,要引導學生勤動手、細觀察、多動腦,從實踐中找出答案.
3. 學生在合作研究性學習中出現(xiàn)錯誤——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方法
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的探索時,我要求學生求出由三角形三邊構造的正方形的面積,其中四邊都在格線上的正方形的面積絕大部分學生會求,而四邊不在格線上的正方形的面積,大部分學生都算錯了,甚至沒算出來,怎么辦呢?不可性急,多給學生一點時間. 我先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并適當提示“如果一個圖形的面積不能直接求,我們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徑,用其他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動手、討論,經過一番探索,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多種方法,如割、補正方形,先求邊長再求面積等. 上述過程中,問題自然而然地得到解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所有學生學有興致、學有所獲,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應對學生課堂訓練中出現(xiàn)的錯誤
1. 學生解決一般概念性問題出現(xiàn)錯誤——創(chuàng)設和諧環(huán)境,弄清概念的本質
例如,在一次訓練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道題:“若(a-1)xa2+1+2x-3=0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則a=_____.”很多學生的答案都是“a=±1”,很顯然,他們沒有考慮二次項的系數(shù),這時我沒有直接指出錯誤所在,因為直接指出后學生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沒有埋怨、責怪,而是耐心地引導全班學生再把一元二次方程的條件復習一遍,使學生理解、牢記概念的條件,這樣,同學們很快找出了錯誤. 所以,課堂氣氛和諧、溫馨,會讓更多的同學掌握得更牢靠.
2. 學生計算類問題出現(xiàn)錯誤——弄清計算法則,讓學生在集體糾錯中全面提高
例如,在做有理數(shù)運算時,一位同學做了這樣一道題:“(-15)-(-8)=-15+8=-23”,我沒有責怪他,因為責怪只能使學生喪失自尊和斗志,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于是,我讓該生把解題過程寫到黑板上,讓全班同學幫他找錯誤,同時叫該生把“有理數(shù)的加減運算法則”翻出來,讓他自己對照法則找錯誤、訂正. 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真正弄清自己的不足,弄清運算法則,又可以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下次不再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提高教學效果.
3. 學生應用類問題出現(xiàn)錯誤——引導分析,培養(yǎng)理解能力,弄清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相等關系
例如,有一次我讓七年級的學生做這樣一道應用題:“某班學生參加運土勞動,一部分同學抬土,一部分同學挑土,已知全班同學共用土筐59個,扁擔36個,問抬土和挑土的同學各有多少人.”相當一部分同學方程組列錯了,主要是因為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相等關系沒能正確找出來. 我先引導全班學生把題目再讀兩遍,認真地推敲“抬土”與“挑土”的區(qū)別,從中分析出“抬土”與“挑土”時土筐、扁擔與人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再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表示相等關系的語句“全班同學共用土筐59個,扁擔36個”,列出相等關系,最后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組,解決問題. 這其間,也可以設法讓學生適當討論. 總而言之,解決應用類題目,要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積累方法,積累經驗,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應用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是成功的開始. 學生所犯錯誤及對錯誤的認識,是學生獲得和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尊重他們的思維成果,善待學生課堂上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正確地進行分析、引導,這樣,學生才會“放下包袱、開動機器”,才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樣,每個學生才能自始至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課堂教學才會更精彩、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