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論述技校生的情感教育狀況,分析他們?nèi)狈^強的情感調(diào)控能力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充分利用技校課程的設置,在語文課程中對技校生實施情感教育的三種方式,以改變和提升他們的情感調(diào)控能力。
關鍵詞:技校語文 課程設置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c)-0180-02
隨著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chǎn)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對普通知識和操作技能要求低的服務業(yè)發(fā)展迅速。技校生或被稱為技術工人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這些畢業(yè)后在一線長期從事實際操作的職業(yè)人員,在學校主要學習數(shù)控、光機電、IT、儀器儀表、化工冶金、汽車、計算機、經(jīng)貿(mào)、物業(yè)管理等各種實用技能,除此之外的知識面較窄,人文素質(zhì)較低。但掌握了一至兩門職業(yè)技能的技校生,要在知識爆炸的現(xiàn)實社會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還需要具備較強的情感調(diào)控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由學校、家庭和個人相互關聯(lián)、相互磨合的結果。
1 技校生的情感教育狀況
1.1 技校生所處的態(tài)勢
大部分走進技校的學生,在家庭中受到關注的程度較低,父母雙方或感情淡薄或只顧著養(yǎng)家糊口,對孩子的思想了解不夠;這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因為缺少家庭的溫暖而無心向?qū)W;過了義務教育的階段,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基本上是沒有能力繼續(xù)升學,面臨要步入社會大熔爐總得“手有一技之長”,才不至于失業(yè)下崗。所以,技校生長期處在一種中小學時無人問津,成長過程中對自己漠不關心的狀態(tài)。這使得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同學形成了自卑、厭學、沒有責任心、玩世不恭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無論對于學習或今后的工作,還是對于家庭和社會都會產(chǎn)生極大的副作用,也有可能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價值取向。
1.2 技校課程的設置
技校,顧名思義是學習和掌握技術的學校,又加上現(xiàn)實社會市場的需求,因而非常注重基礎條件好、特色鮮明、就業(yè)質(zhì)量好的專業(yè)設置,“重實操、輕理論”也成為了技校和技校生衡量專業(yè)設置的標準之一,教學活動會更加強調(diào)專業(yè)職業(yè)的活動,只在技校一年級或二年級開設基礎學科,而到了技校三年級以后,基礎學科基本上就銷聲匿跡了。所以在技校低年級時抓緊一切的可能性,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無可厚非的。
在基礎學科當中,除了德育課教學是以“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把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和了解基本的經(jīng)濟常識等有機地融入到教學內(nèi)容當中”“幫助學生獲得對社會生活、職業(yè)活動和價值觀念的整體性認識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其余課程都不太適合對技校生進行情感教育。而語文課教學應該是個例外。
2 技校語文課程與情感教育
2.1 技校語文課程的特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币簿褪钦f,語文課程不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還具有社會性、實踐性、情感性等等特點,通過學習語文,可以使技校生提高素養(yǎng),表現(xiàn)出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記憶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與此同時,還和其他各門課程共同對技校生進行情感教育。
2.2 情感教育的含義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zhì),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diào)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zhì)、美感及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2.3 在技校語文課程中開展情感教育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編寫的語文教材,非常好地體現(xiàn)出語文教師需要對技校生進行情感教育,語文教師應該很好地抓住這一契機在技校校園展開情感教育的系列活動。
(1)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人們依據(jù)一定道德標準,對現(xiàn)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chǎn)生的愛憎好惡等心理體驗。
個人如對某種行為形成道德情感,就會影響其道德選擇。某種道德情感一旦擴展為社會性情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道德風尚。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包括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強同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變那種與應有的道德認識相抵觸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教育就應運而生。技校生因為早期長期處在一種較特殊的情境中,道德標準也與普通學生有異,故而需要教師付出極大的努力才可以使他們形成和增強健康的、正當?shù)牡赖虑楦?。在技校語文教學中,我認為在道德情感教育方面要特別注重以下的工作。
①重視親情、友情等人類一切美好的情感。技校學生中的相當一部分因親情淡漠、交友隨性,在面對學習和生活時總自暴自棄或自怨自艾。在學完《一碗清湯蕎麥面》后,也許能鼓起勇氣面對困境并知道一家人應該團結奮進;《我與地壇》似乎娓娓道來的都是對生命的感悟,但其中飽含了對逝去的母親的依戀,從中我們能體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無奈。
②學會感激、寬容和自尊自愛。在教師講授完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技校生們將會為自己擁有視力而慶幸,將會懂得熱愛生活,將會知道珍惜生命、關愛人生。閱讀完畢淑敏的《世界上最緩慢的微笑》讓我們帶著眼淚的微笑走向堅強。
結合這套語文教材,教師如果能通過案例教學法、發(fā)現(xiàn)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等手段,應該能讓迷失在道德情感中的技校生起到極大的觸動作用的。
(2)理智情感教育。
能否理智地駕馭情感,是一個人心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感情用事者不僅會遠離成功,還會因為自己的不成熟給別人帶去傷害、給自己招來禍端。
在沒有學校教育參與的情況下,人的理智會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發(fā)展,但這一發(fā)展是自發(fā)的、緩慢的。在一定時候,這樣形成的理智會因為道德情感的標尺偏差而出現(xiàn)偏差,所以我們需要把現(xiàn)實客觀文化向?qū)W生主體能力的轉(zhuǎn)化的同時,在轉(zhuǎn)化中形成于道德認識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并增進學生的理智。
(3)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立美的能力,從而促使他們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它包括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它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生活具有長遠和根本性的影響。所以學校實施美感教育,主要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藝術美育。在學校教育中主要靠藝術類課程實施,由于藝術形式品種繁多,學校藝術美育課程可選擇歌詠班、吉他隊等基礎性強、受技校生喜愛等藝術形式開展藝術美育。
②自然美育。通過自然美的欣賞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通過對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賞,增強學生熱愛自然環(huán)境、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情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讓我們感受到夜的靜謐和作者若隱若現(xiàn)的情思,《黃鸝》可促使我們養(yǎng)成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同時開展戶外活動,也會使玩心較重的技校生獲益不小。如:在國家森林公園開展“親親大自然”主題活動,使技校生感受學校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觀看游覽里面的華南虎動物園使學生更深入了解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對動植物物種的影響;在長征紀念周年來臨之際,許多學校展開“重走長征路”,不單使學生在沿途欣賞到自然風光,更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味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③社會美育。包括人格美、勞動與生活過程的美,產(chǎn)品及環(huán)境美等。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痹诟鞣N社會實踐中,可以讓技校生感受美、懂得美,如語文課程在講授《景泰藍的制作》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參與到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這也就不只是了解相關知識,對于有心的技校生來說,甚或是會驚嘆人類在制作藝術品時所能體現(xiàn)出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④科學美育??茖W領域里存在的美。古希臘數(shù)學家普魯克拉斯說,“哪里有數(shù),哪里就有美”??茖W家們認為,天體是永恒的、完美的,整個天體就是一種和諧;另外,在日月運行、四時變化、萬物生長之中,存在著無數(shù)的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也許,這些對于技校生來說過于精深,但是當學生們拿著銼刀將冰冷的角鐵打磨成各種小模型,當學生們在顯微鏡下看見微生物在肆無忌憚地運動時,何嘗不能感受到科學美的存在?
技校語文課程不同于普通中小學的語文課程,它要求我們更注重實際需求和接受群體的特殊性,故而只有將課本知識和情感教育結合在一起,才能讓技校語文課堂不拘泥于文字,不局限于“只講不授”,也許這樣才是對“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最好的詮釋。
參考文獻
[1]鄭楚云.道德法律與經(jīng)濟常識[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7.
[2]勞凱聲.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1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