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安全管理是安全生產(chǎn)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針對當前各界對安全管理存在的幾點誤解提出了分析,并指出了疑問可能的原因。
關鍵詞:安全管理 疑問 原因
中圖分類號:TD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c)-0000-00
安全管理是保障煤礦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必不可少的措施,但是目前從一些煤礦企業(yè)對安全管理的應用過程和社會上一些跡象來看,安全管理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當前安全管理的處境主要是各界對安全管理的誤解造成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誤解一:很多人認為安全管理是軟的,看不見的東西,不如增加幾套設備來得實在。這是當前很多人的想法,安全管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把安全的費用投入到一個看不見的東西上,總覺得心里不踏實,還不如增加新的先進設備,既確保了生產(chǎn)的安全,同時看著也放心,設備好了、機械化程度提高了,安全應該就沒問題了。
誤解二:有些人認為安全管理不外乎制定安全規(guī)章制度、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沒有什么好搞的?,F(xiàn)場做安全工作的人,有部分人持有這樣的想法,尤其是對安全不是太了解的人。他們認為安全管理也就是制定幾項規(guī)定,沒事搞搞安全檢查,抓幾個違章,再應付一下搞個培訓。然后做幾個宣傳展板、黑板報,搞個文藝活動,算是安全文化建設。
誤解三:部分人認為安全管理搞好了也沒有什么實際效果,對于預防事故影響不大。
誤解四:很少一部分人認為事故發(fā)生后,不論安全管理做的多好都是要追究管理者的責任,所以安全管理做與不做都一樣。縱觀各類事故,不管之前安全管理做的有多好,只要事故發(fā)生且達到特定級別,管理者都要受到懲罰,因此安全管理做與不做都一樣。
根據(jù)筆者對安全管理的研究,上述誤解的原因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第一點是我國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錯誤認識。據(jù)統(tǒng)計,我國近年來與安全相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安全技術所占的比例超過80%,而安全管理所占的比例不足20%。而根據(jù)海因里希在1931年時就提出“88%的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動作引起的,有10%的安全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所引起”[1],美國安全業(yè)績最好的杜邦公司提出“96%的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動作導致的,4%的安全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引起的”[2]和美國安全理事會(National Safety Council,NSC)提出的“90%的安全事故由人的不安全動作引起”[3]及我國的相關研究成果[4-5]也都表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正是基于此,安全管理在國家自然基金研究項目中所占的比例雖然很小,但是卻正在逐年增多,這也預示了安全管理的前景。
對于第二點,不得不承認,很多單位的安全管理方式也確實很陳舊,但是安全管理遠遠不止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簡單。廣義的安全管理就是事故預防[1],根據(jù)事故致因鏈的內(nèi)容[6],大到一個單位的安全理念、安全價值觀、安全信仰、安全宗旨等安全文化的塑造,再到一個單位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文件等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以及單位人員安全知識的補充、安全意識的完善與安全習慣的改進,小到每一個員工不安全行為的解決、工作場所不安全狀態(tài)的發(fā)現(xiàn),都屬于安全管理的范疇。也就是說,在整個安全生產(chǎn)過程中,凡是以預防事故、確保安全為目的的活動和行為都屬于安全管理的范疇。對于之前所說的安全管理方式陳舊的問題,可以借鑒現(xiàn)場一些好的經(jīng)驗,比如將安全知識做成有趣味的游戲和電影、采取有獎問答的方式增加員工的安全知識等。
第三點誤解是對安全管理的作用原理不了解導致的。根據(jù)海因里希的骨牌理論,抽掉事故致因鏈中眾多事故原因的任何一個“骨牌”,都可以有效預防事故的發(fā)生[1]。以人的不安全行為來研究安全管理,可以解決由不安全行為造成的80%以上的事故,而且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是預防事故最有效的。同理,企業(yè)與員工 “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習慣”的提高,不僅能夠幫助企業(yè)在生產(chǎn)中整體上減少和消除不安全動作、加強對安全動作的執(zhí)行,還能夠幫助企業(yè)加強對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的識別和改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體系雖然不能對預防事故產(chǎn)生立竿見影式的效果,但是它們在組織層面上建立的長期而穩(wěn)定的安全價值觀、安全生產(chǎn)理念以及安全生產(chǎn)操作體系和執(zhí)行方式,使得企業(yè)人員經(jīng)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形成正確的安全思想,進而指導其產(chǎn)生正確的安全動作,從根本上確保安全,預防事故。
對于第四點,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預防事故,不論是分析事故原因或是提出事故預防策略最終都是為預防事故服務的。同時,事故的主要責任應該由事故的引發(fā)者承擔,事故的預防也主要是從引發(fā)事故的不安全動作著手。而且既然事故在當前的安全管理狀況下能夠發(fā)生,也說明當前的安全管理確實存在漏洞或問題,安全管理者應當加強安全管理與事故預防,確保生產(chǎn)的安全,這樣就不會被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
[1] HEINRICH W H, PETERSON D, ROOS N.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M].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0:22.
[2] 車宏卿. 其實,96%的危險事故都可以避免——美國杜邦高管談安全管理問題[J]. 中國國情國力, 2003(2):57.
[3] 傅貴.不安全行為糾正[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zhuantibaodao/2006-05/16/content_167037.htm, 2008-10-26/2013-2-28.
[4] 徐亮.我國煤礦安全事故的原因和監(jiān)管體制的問題分析[EB/OL].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512-703.html, 2005-12-18/2013-2-28.
[5] 傅貴,李宣東,李軍. 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為科學預防策略[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5(1):80-83.
[6] 傅貴,陸柏,陳秀珍. 基于行為科學的組織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5(9):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