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大教師正積極地參與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的管理方式和評價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物理課堂也發(fā)生了不少變化,如何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優(yōu)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為具體落實改革的焦點。
一、新課標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對事物和現(xiàn)象不斷解釋和理解的過程。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要求教師采用多樣化鼓勵性的評價語言,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熱情。課改實施以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使學生體驗平等、信任、自由、民主、同情、尊重、理解和寬容的感受,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新課程標準關注課程目標、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物理教師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生不斷地溝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特性”內容時,要求有樂器的學生自帶樂器,并讓在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演奏樂曲,講解他們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這樣他們就能在這節(jié)課上找回自信。
二、結合教材變革,處理好物理課堂中的兩個關系
1.密切物理課堂與生活的聯(lián)系。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情感和態(tài)度,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各種物理實驗,可以拉近物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由于這些物品本來的用途并不是進行物理實驗,所以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地設計這種類型的簡單課堂實驗,如通過搓手發(fā)熱感受摩擦生熱;用手將空杯子慢慢壓入盛水的盆中,讓學生感受手掌受力的變化,從而初步體驗物體排水多少與浮力的關系;透過小水滴觀察電視熒光屏上的三原色等。
2.恰當處理繼承和創(chuàng)新關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逐步地運用已學的思考方法學習新知識,這樣讓學生在不斷運用知識和體驗變化中掌握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構建知識與運用知識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既長知識,又長智能,收益更大。在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大膽質疑,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我們都應給予肯定,因為每個學生的問題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們可以先聽聽他的理由,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訴學生老師的想法,交給學生自己評價,不一定求得統(tǒng)一的認識,你覺得沒有道理的,也不能輕易否定。另外,我們還應教會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應有意識地利用閱讀教材,對淺顯易懂的學習內容,安排學生自學,自己提問,自己解決,自己分析,要求學生提出一些用課本上的知識不能解決的問題。
三、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大都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希望親自動手做實驗,教師要充分保護和利用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多地參加實驗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出乎學生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及科技和社會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和小實驗、不斷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性的問題和隨之而來的學生討論,這些都是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優(yōu)化課堂模式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或學生提出探究問題,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感到有探究的必要。問題可以從實驗開始,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開始,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越密切就越容易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學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或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實驗設備進行自主探究,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協(xié)同努力,嘗試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運用多種物理方法研究探索。學生在討論、交流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新知識、新方法,逐步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同時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引導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適當?shù)膯栴}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fā)和誘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自己糾正錯誤和補充片面的認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3.梳理反思,深化問題。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內容特征靈活選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種教學形式。一般地說,實現(xiàn)梳理反思和調控有三個途徑:學生單獨完成;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教師的點撥和調控。
教師可幫助學生梳理本章知識,建立一定的知識體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獨立做出小結,用自己的語言梳理本節(jié)內容,并回顧自己在本節(jié)學習中的收獲、困難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梢赃吺崂碇R體系邊進行有關的練習、講評等活動,達到及時鞏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進行有關練習、講評活動;還可以先提供一些層次漸進的練習,在練習的講評活動中梳理知識體系。
4.應用創(chuàng)新,拓展問題。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這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和歸宿。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從教材基本內容拓展問題。教師要根據(jù)課標的要求,熟知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重點分析,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這部分內容,并能夠較為熟練地加以運用。其次,要善于利用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引申,拓展問題。最后,改進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業(yè)中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以拓展問題。
總之,“讓生活走進物理,讓物理走進社會”,知識源于生活,要讓學生在物理課堂學習中興趣盎然,主動投入學習,就需要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運用多種實驗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運用教師自身魅力和情感感染學生,都是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