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最佳時期。對小學階段口語交際教學進行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本文闡述了在特定的語境——小學教材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以期在拼音、識字、閱讀及各類專項練習中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 教學策略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
1.概念的內(nèi)涵
口語交際是指以口頭語言為載體而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動態(tài)信息交流的實踐活動。它包括交際主體、交際載體、交際環(huán)境這三個有機聯(lián)系而又密不可分的要素。交際主體是指參與口語交際實踐的人,包括聽、說雙方,而聽、說雙方也是不斷變換的。交際載體即人們說的話,簡稱話語。交際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前言后語、交際的時間、地點、場合及參與說話的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環(huán)境等,我們把它稱為語境。
2.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相關研究表明:“當兒童成長到六歲時,已經(jīng)擁有了相當穩(wěn)定的語言基礎,能比較正確地運用語法與人交談,也能隨著語境與交際對象的不同而調節(jié)自己的說話方式,以基本滿足日常生活中言語交際的需要。但是兒童言語與成人言語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在語體方面。因此從兒童基本掌握母語到形成運用母語的熟練技能,大約還需要10年的時間。”[1]小學階段無疑成為兒童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的最佳年齡階段。
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貫徹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中有著不可缺少也無法代替的功能。小學語文教學固然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種屬性,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2]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既體現(xiàn)在閱讀理解、書面表達上,更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能力上。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
1.孤立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不愿表達
學生剛剛進入校園,由于這是一個嶄新的環(huán)境,不管是老師、同伴,還是周圍的一切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是極為新鮮的??墒沁@樣環(huán)境中使學生感到有些陌生,甚至膽怯,有的學生甚至不愿與他人接觸、談話,只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有的學生平時在家里活蹦亂跳、能說會道的,可進入校園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膽小害羞,有話不敢說,不能大膽交際。
2.粗糙的交際內(nèi)容使學生不善表達
小學生受知識量、感知面的影響,特別是處在閩南農(nóng)村地區(qū),在入學前,多數(shù)學生一般用閩南語進行交流,可一到學校他們就要用普通話與他人交流。這就出現(xiàn)了在口語交際中,口語表達的意思不完整、前后矛盾、語言重復或無話可說等問題。如把“我們一起去上學”說成“我們來去上學”,把“電燈壞了”說成“電條壞了”,等等。即使能夠主動、大膽地在課堂內(nèi)外進行表達交流,其內(nèi)容也往往是簡單、粗糙、不規(guī)范的。
3.多元化的交際載體使學生缺乏交際的主動性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盵3]低年級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顯的模仿性、情緒性和籠統(tǒng)性,因此在初次接觸口語交際時,帶有明顯的茫然性。大多數(shù)同學能夠進行簡短的口語交際,從學生主動溝通的能力來看,學生更喜歡平等交流,對感興趣的、初次接觸的內(nèi)容的交際愿望強烈,其余的反應冷淡。
三、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曾說:“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盵4]所以,巧妙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的情境,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才會產(chǎn)生“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沖動,從而“情動辭發(fā)”,內(nèi)部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1.優(yōu)化拼音、識字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內(nèi)容豐富、色彩鮮艷奪目的拼音插圖,這些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興奮劑,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說話的欲望,喚起觀察、聯(lián)想、說話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可以利用語境圖、情境歌等,以拼音代字,讓學生先看后說,邊說邊聽。在這樣的語言訓練中,我教會學生觀察的同時,也教會學生表達,學生把學習中的新發(fā)現(xiàn)、新感受、新成就告訴他人,與他人交流分享,就有了成功的喜悅,便有了學習的興趣。
2.重視閱讀教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口語交際走的不是人為地設置一個情境的路子,而是以全部的語文學習活動為口語交際的情境,要特別留意閱讀教學中的每個細節(jié)中學生交際的問題,并給予指導?!盵5]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主要通過描述畫面、問答、朗讀、背誦、復述、概括、創(chuàng)編故事、續(xù)編課文等形式進行。
3.抓住語言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盵6]這一句話道出了積累的真諦。其實無論是寫作文還是進行口語交際都需要一定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是口語交際的基礎,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新教材選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文,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佳作,讓學生從模仿說開始,逐步降低口語交際的難度。
這些形式是一個系統(tǒng)的說話訓練項目,可以事先布置學生做準備,課堂上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練,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都愿意說,從而達到會說的目的。同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練習說話,學會交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1-2.
[2]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247-248.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362-263.
[4]張海燕.風景,這邊獨好.小學語文教師,2003.5:6-7.
[5]談文玉.新世紀版小學語文實驗通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2-23.
[6]雷麗珠.在生活中學作文.福建陶研出版社,2007.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