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朗讀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尋出課文蘊含的美的因素,進入語言創(chuàng)造的美的境界,學習作者的審美經驗,使學生心通其意、意會其理,提高審美心理素質和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受到審美教育,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朗讀 作用
朗讀訓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抓好朗讀訓練,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畢生追求。好的朗讀,可以達到聲情并茂、意味悠遠的效果;可以攝人魂魄,耐人尋味;可以把人帶到一幅幅優(yōu)美畫卷中去,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中去;可以讓人領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亦可以讓人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正如古人所說:“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述;斯時不知古人為我,我為古人,但覺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動筆輒合,在已亦不知何來?!?/p>
一、朗讀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一般來說,愛好朗讀的學生口語發(fā)展比較快,說起話來條理清晰,自然流暢。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的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同時也學會“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些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豐富語言。
二、朗讀有助于學生受到審美教育
語文之美,美在字、詞、句、段、章無不綻放出別樣的華彩。入選語文課本的文章精妙絕倫,不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講究韻律格式,表現(xiàn)出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韻律美;有的濃墨重彩,描繪出景觀美;有的滿懷深情,歌頌出人文美。走出課堂,同學們應積極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心去感受。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觀潮》,潮來了,“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于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教師用繪形繪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都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使學生產生美的共鳴,領略到自然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豐富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操。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即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教《種魚》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小貓種魚,能收到魚嗎?(齊答:不能。)(2)小貓種魚為什么收不到魚?它怎樣做才能收到魚?很多學生都爭著發(fā)言,有的說:“小貓應該把魚養(yǎng)在魚塘里就能收到魚?!庇械恼f:“魚不能種在地里,應該養(yǎng)在水里。”有的說:“小貓把魚養(yǎng)在水池里就能收到魚?!币寣W生通過讀課文,認真思考,引導學生用完整、準確、通順的句子回答問題,將范文的語言轉變?yōu)閷W生自己的語言,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和課文內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語規(guī)范化,豐富語言,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有效閱讀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實質就是在讀中學寫,仿照每一篇優(yōu)秀的篇章,完成一個小練筆,久而久之,學生就有了習作結構的模型,見到一個題目,他首先想到的是確定中心,即寫作目的,然后選取材料,再從大腦這一存儲器里搜索類似的例文,如此一來,一篇文章輕而易舉地寫成。隨著年級的升高,閱讀量的增加,存儲知識的積累,學生的作文水平自然越來越高。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就以校園的“鮮花翠柏”為材料,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排比句式練筆,學生這樣寫道:“校園的花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繁星,數(shù)也數(shù)不清;校園的花真艷啊,艷得像畫家的調色板,五彩繽紛;校園的花真香啊,香得蜜蜂和蝴蝶像醉了似的,停在花蕊上久久不肯離去”,真讓人感覺仿佛步入天使樂園一般?!苯涍^一個階段的練習,再寫文章就能將這些小片段擴展成較大的片段,相關片段組合起來,稍加連綴和修飾,就成了一篇文章。這樣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劉庶民.淺談閱讀教學中讀的訓練.
[3]李良勁.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