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很多參加高考的學子而言,高考結束后就一下子放松了,大部分考生可能覺得只要有一個好分數(shù)就代表能上一個好學校,卻忽略了填報高考志愿。其實高考志愿是高考環(huán)節(jié)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因為同一所高校的報考人數(shù)、招生錄取的錄取線,任何人都無法預先知道,所以大部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本文對考后填報平行志愿的方法做整理,希望對廣大考生和家長有所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 志愿填報 平行志愿 相對分 排名分 梯度
有一種說法“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將高考的博弈和風險一覽無遺。高考志愿的選擇決定了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接下來大學四年的學習內(nèi)容、未來的就業(yè)方向等一系列問題。如何科學地填報高考平行志愿呢?下面筆者就根據(jù)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科學地對平行志愿的填報方式和過程進行分析,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一、收集報考志愿所需信息
考生盡可能獲取大量與高考報考相關的招生信息,主要是關于解讀招生政策、查詢招生計劃、篩選目標學校、了解專業(yè)信息和找準自己定位等方面的內(nèi)容。簡言之,考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報刊、雜志、書籍、電話等搜集到關于志愿填報的資料,建議考生一定要選擇比較權威的資料。
1.招生政策
招生部門一般都會按照教育部最新出臺的招生工作政策、規(guī)定出版適合本省的志愿指南和招生簡訊,考生查詢當年各大院校在本省的招生計劃和歷年院校錄取情況。
2.專業(yè)信息
了解近幾年來高校招生專業(yè)的冷熱程度,正確處理好“熱門”和“冷門”的關系,了解相關感興趣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不要自始至終選擇一類學校、一個專業(yè),這樣填報的志愿很容易落空。
3.查找相關院校并進行分析
了解感興趣院校的概況、辦學歷史、師資力量、學術成就、課程體系、培養(yǎng)目標、核心專業(yè)和辦學情況,還要了解該院校當年的招生政策和近兩三年的錄取情況。
二、合理定位
很多考生和家長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會被同一個問題困擾:優(yōu)先院校還是優(yōu)先專業(yè)?筆者認為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知名院校的“品牌”誘惑對于許多考生和家長來說都是難以抗拒的。重視院校品牌,因此把院校(主要是知名院校)選擇放在首位;重視專業(yè)學習內(nèi)容,強調(diào)個人興趣愛好,因此把專業(yè)選擇放在首位;沒有明確的專業(yè)方向,可以將某類院校和專業(yè)視為選擇重點。
三、科學填報高考志愿
我們重點講解怎樣填報平行志愿,首先明確平行志愿的概念和平行志愿的投檔方式,參考各個省份在本省的招生簡章及招生政策。其次通過幾個步驟對志愿進行具體分析和定位。
1.分析——首先進行分數(shù)轉換
很多考生在得知自己高考成績的第一步就是將自己的成績轉換成歷年的成績,然后參考歷年的招生簡章資料對自己的志愿信息進行分析。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兩個方法進行轉換,這樣可以提高志愿填報的命中率。
(1)可以將成績轉換成相對分
大部分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可能會參考相對分進行平行志愿的填報,這一填報方式的前提是做比較的兩年成績分布比較相近,成績也比較相近。
所謂“相對分”,即高校錄取分或考生分數(shù)高出“省控線”的分數(shù),故又叫“分差”。如2011年寧夏一本省控線為486分,某考生成績550分,高校錄取分575分,高校錄取“相對分”為:575-490=85,考生成績“相對分”為:550-86=64。知道了相對分,考生可以將歷年的成績轉換成“相對分”進行參考。
(2)可以將成績按照排名進行轉換
一般來說,考生的報名人數(shù)和錄取人數(shù)是差不多的,所以不管成績怎么變,排名都是可以參考的。加上各省實行自主命題,試卷的難易分布存在不一致性等原因,每個省在高考分數(shù)的把握上并不具備科學性和一致性。
以寧夏為例,2011年寧夏高考報名人數(shù)60166人,2012年60470人,而理工科計劃人數(shù)二本以上(包含二本)2011年11334人,2012年11796人,報名人數(shù)和招生計劃數(shù)基本上是保持穩(wěn)定的。分數(shù)線是按照計劃數(shù)進行畫線的,而比較這兩年的成績,成績變化比較大,2012年理工科一本線486分,二本線444分,2012年理工科一本線444分,二本線401分。分數(shù)線變化比較大,以“相對分”的成績進行志愿填報的風險就比較大,這時考生可以以“按照排名對分數(shù)進行換算”的方式進行志愿填報。
以考生理工科王某為例:她在2012年考了487分,可以按照排名情況在對應的年份將成績進行換算,換算成2011年的526~527分,可以參考招生簡章中2011年錄取結果中平均分為510~540的學校進行參考。
2.定位——選擇相應滿足自己成績的相應院校和專業(yè)
考生根據(jù)自己的定位,可以選擇“相對分”或“排名分”上下20~30分(相應層次可能之間的距離設定不一樣,考生可以在這個具體分值上進行斟酌)的學校進行研究。對這些學校和專業(yè)進行了解,對其招生計劃中的人數(shù)進行分析。
比如:考生李某在2012年高考中考了487分,在按照排名劃算后將自己的成績劃算成2011年的526分,參考2011年的院校成績分布情況,滿足他分數(shù)的院校一共有十幾所,按照自己興趣、院校所在地域、專業(yè)內(nèi)容,他最終選擇了以下四所院校,如下表所示:
注:上表中的錄取人數(shù)、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來自于2011年已錄數(shù)據(jù)信息。
3.填報——合理設計相鄰志愿梯度
平行志愿中各個志愿的排列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平行志愿的投檔模式志愿之間也是有順序的,“平行志愿”填報,要避免“盲目崇高,沒有梯度”。通常狀況下,如果可以填報三個院校的平行志愿,就可以采用“A沖—B穩(wěn)—C保”的模式,如果可以填報四個院校的志愿,最好選擇“A沖—BC穩(wěn)—D?!钡哪J?。所謂“沖”:估計是“跳一下”能“夠得著”的院校,可作為A志愿;所謂“穩(wěn)”:與自己的實力比較“匹配”的院校,可作為B志愿;所謂“?!北容^有把握的院校,可作為D志愿。
需要說明的是考生填報志愿的時候選擇“沖”并不代表可以大膽地亂沖,沖也要沖得穩(wěn)妥、有目的性,不要浪費志愿。不管怎么填報,在考生的填報志愿中,都一定要有能“穩(wěn)”和能“保”的學校,避免滑檔。
假定2012年寧夏某理工科考生總分487分,那么他2012年的相對分就是487-444=43分,如果換算成按照排名的成績就是2011年的526分,2011年相對分是526-487=39分,我們可以看出2011年相對分和2012年相對分是差不多的。按照2011年的招生簡章和錄取分布情況,考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定位方式參考以下圖表進行平行志愿填報。
如上圖所示,考生如果首選院校,只要能錄取就讀,就可以“院校最低錄取分”為參照分;如首選專業(yè),最好以擬報專業(yè)的“專業(yè)最低錄取分”為參照分;即要院校差不多,專業(yè)也差不多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是一般情況,建議以“院校平均錄取分”為參照分。
考后出分平行志愿為考生增加了兩次機會,只要考生適當考慮所報考高校的錄取梯度,落榜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4.保證——認真選擇“服從”或“不服從”
“考后出分平行志愿”的特點是在平行志愿填報中,高校進檔考生的成績相差不大,呈現(xiàn)“扁平狀”,這樣,有的專業(yè),特別是熱門專業(yè)和優(yōu)勢專業(yè),就可能出現(xiàn)“擁堵”。因此,平行志愿填報要求考生更加重視專業(yè)的冷熱搭配和鄭重選擇“服從專業(yè)調(diào)劑”,在專業(yè)的選擇上一定要留有余地。
對于在專業(yè)志愿中提出“不服從調(diào)劑”的學生來講,被退檔后其風險高于傳統(tǒng)填報方式,即只能進入征集志愿的行列,而根據(jù)這幾年寧夏高考平行志愿的錄取情況,有些院校的某些專業(yè)一旦被征集,錄取分數(shù)就比第一次批量投檔時還要高。
四、補漏——適時關注填報征集志愿信息
“平行志愿”錄取結束后,會有部分院校招生計劃沒有完成,同時,“平行志愿”錄取結束后,通過爭取一些區(qū)外院校的機動計劃,也有可能投放到我區(qū)。對這些計劃,如果正常批次還沒有錄取的考生,就要注意不要錯失機會,尤其不要放棄志愿補報,這些志愿補報對考生來說是踏入該批次院校錄取的最后機會,之后就是下一批次(分數(shù)線低一檔)院校的錄取了。
參考文獻:
[1]李鳳,甘犁,楊小玲.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和錄取機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0.10.
[2]鄭方賢.完善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的探討[J].探索與創(chuàng)新,2010.10.
[3]郝欣.淺談高考平行志愿[J].吉林:吉林教育綜合,2010.04.
[4]趙小明,王曉峰.平行志愿填報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沈陽: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2.10.
[5]郭小川.讀志愿敲定制勝秘籍(之一)—精華篇圖解高考志愿[J].高校招生,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