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元598年隋文帝開科舉,到隋煬帝時發(fā)展完備,從此開創(chuàng)了我國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新制度。1977年我國重新開啟高考制度,一直延續(xù)至今。本文從兩者的比較角度出發(fā),探討科舉與高考的相同與不同點,各自的特點,以及健全高考制度的意義。
關鍵詞: 高考 科舉 健全制度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來臨,看著學生忙忙碌碌,不禁感慨萬千。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躍至龍門,是多少人的美好夙愿。高考和封建時代的科舉考試,有很多共同之處,但這二者又有本質上的不同。
一、高考與科舉的相同之處
高考和科舉的共同之處是二者都是一種人才選拔制度,通過一種相對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把符合要求的應試者選拔出來。兩者的相同點具體表現為:
1.古代的科舉是封建社會為了統(tǒng)治需要制定的,按照一定程序從民間選拔官吏的基本制度,打破了豪門世族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今天的高考也是國家為了培養(yǎng)和選拔人才而建立的一種長效和良性機制,為許多優(yōu)秀學子提供了繼續(xù)深造的機遇和學有所成的條件。
2.科舉和高考不僅是某一個人的大事,對其才能的發(fā)展、命運的改變和事業(yè)的成功也必將產生重大影響和起到關鍵作用,還關系到家庭門面和家鄉(xiāng)榮耀等。
3.準備高考和科舉,必須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起早貪黑,刻苦努力,只有經歷“十年寒窗”的苦功,才能體驗“金榜題名”的愉悅,即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古代讀書人“學而優(yōu)則仕”,現代人也普遍認為孩子只有考上大學,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為今后的工作和事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4.兩種制度都是應時代的呼喚而生的,體現了時代的進步。在科舉之前,漢用察舉制,魏晉南北朝用九品中正制,隋推科舉選拔人才,唐逐漸完善,成為之后一直到1905年之前歷朝歷代采用的較穩(wěn)定的人才選拔制度,可以看出科舉制的出臺是應時代的召喚,能較好地招納賢才的先進制度。而1977年鄧小平同志力推恢復高考,使無數有志青年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取相對較為稀缺的高等教育資源,而多年前通過高考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生現在大多已在不同的崗位上成就了相應的事業(yè),事實證明,高考制度的出臺體現了時代的進步。
二、高考與科舉的不同之處
高考和科舉首先有本質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科舉是一種政治考試,而高考是一種教育考試。政治考試是為了選拔符合崗位要求的國家工作人員,而教育考試是一種在高等教育資源稀缺情況下更有效地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制drNU4zB0/z9w0RfYvQh9Xw==度安排。由于這種本質上的不同,導致這兩種考試在設置目的、方法和組織上都有較大差別。
盡管這兩者在考試內容、錄取方式、產生的影響上都有些不能令人滿意的情況為人詬病,但這些問題和這兩種考試共通的“公平、公正、公開”的根本原則是不同層次的問題,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兩者的部分安排設置不完善而錯誤地全面否定整個制度。
其次,除去時代背景、政治需要和選拔機制相異外,它們最大的不同是考試內容。古代科舉主要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之類,而今天高考的內容要廣泛得多,無論文科理科,都要考許多科目知識掌握的水平和解答問題的能力,從這點上說,科舉考試的內容只相當于現在文科的一小部分,現在的高考有利于培養(yǎng)和造就復合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比科舉制度要先進和優(yōu)越千百倍。其次,科舉的目的是選拔官員,只要科舉高中舉人或進士,就可以有俸祿、做官僚;而高考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
三、兩種制度的現狀及影響
科舉制度雖然已經廢除,但是它曾經在歷史上發(fā)揮了作用,為維護封建社會國家機器的運轉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封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如張九齡、文天祥、袁崇煥、王維、李商隱等都是通過科舉之路走上歷史舞臺的,他們或治國有方,或軍功煊赫,或文采飛揚,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科舉制度成就了他們的歷史功勛和千古英名。甚至那些科舉不順、屢試不第的,也能在某些領域頗有建樹,并流芳史冊。比如杜甫、李時珍、蒲松齡、吳敬梓、曹雪芹等,不管哪一個名字都是家喻戶曉,可是在當時卻都科場失意。
至于高考,至今仍然是高校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如果我們留意一些文章,會有取消政治考試或者教育考試的說法,但是這兩種考試會越來越加強,更加突出地體現出“公正、公平、公開”的根本原則,因為這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如果不把握住這個趨勢,判斷就會出現錯誤。有人會說,若干年之后高等教育完全普及,人人都能順利進入高等學校接受高等教育,還要高考干什么?但是,像美國、日本這些高等教育已經完全普及的國家,他們的高等教育的入學考試仍然很嚴,并且對判斷一個學生能否進入知名大學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美國的SAT、ACT。所以,我們不能指望政治考試和教育考試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取消,只要把握好社會進步的脈搏,就能清楚地看到社會發(fā)展的來時路及進步的大方向。
盡管現在的高考制度仍有弊病,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高考制度是目前有效選拔人才、維護教育公平、維護社會公平的手段之一。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批評應試高考,而是健全高考制度,使高考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高校選拔新生的考試制度,更發(fā)展成真正選拔人才、選拔真正人才的制度。
參考文獻:
[1]李宏.我國科舉制與學校教育關系演化進程及啟示.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2).
[2]楊曉霞.科舉與教育關系的歷史演變及其啟示.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3(4).
[3]劉杰.考試公正與教育公平[J].教育與職業(yè),2005(2).
[4]戴家干.高考改革與教育公平公正[J].中國高等教育,2006(12).
[5]劉靜.科舉制度的平等精神及其對高考改革的啟示[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