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養(yǎng)是指個體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fā)布和應用等方面的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完整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三個層面:信息意識(意識層面)、文化素養(yǎng)(知識層面)、信息技能(技術層面)。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局限,以及認知能力的不足,低年級小學生在搜集信息意識、分析處理信息能力、信息技能等方面都比較薄弱。因此,低年級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重點落實在喚醒信息意識、讀懂信息和初步處理、表達信息上。根據(jù)這個目標,我在教學中(以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為例)對以下策略進行了探索。
● 策略一:聯(lián)系生活,了解信息的來源
例如,在練習6“學用字詞句”這一主題時,我向學生介紹了幾個表示天氣情況的符號,并提出“在班級黑板報開辟‘小小氣象站’專欄”的要求。學生看到書上的圖標很感興趣,能說出大部分圖標的含義,我就順勢引導:“你們已經(jīng)認識這么多圖標了,真厲害!能告訴老師你們是從哪兒學會的嗎?”學生紛紛舉手:“電視上新聞聯(lián)播后面就播放天氣預報,那里面有!”“我爺爺每天早晚都要聽收音機里的天氣預報,我也聽到了,雖然看不見這些圖標,但是能聽到晴、小雨這些詞。我再看看圖上畫的一個太陽,我就知道它表示晴天了?!蓖瑢W提供的方法給了班里一些缺乏經(jīng)驗的學生以啟發(fā),我接著進行小結,使學生懂得從廣播、電視、電腦、手機、報紙等各種信息渠道能夠獲取所需資料,并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再去尋找其他表示天氣情況的圖標。
● 策略二:激發(fā)興趣,增強信息的意識
如上事例,我布置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建立“小小氣象站”的作業(yè),并注明自己是通過什么渠道了解的。作業(yè)布置以后要更加重視反饋才能取得實效。我在每天的作業(yè)中都評選出一批優(yōu)秀作業(yè)給予表揚,還選出一名“最佳預報員”,作為獎勵,請他在班上播報天氣情況。這種形式大大激發(fā)了全體學生的興趣,為了爭當播報員,很多學生每天按時收看收聽天氣預報節(jié)目,并模仿主持人在家練習播報。持續(xù)一段時間以后,絕大部分學生都有了關注天氣的意識,學到不少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例如,遇到下霧天,學生變得比以前更加敏感,并在課間交談起有關霧、霜的知識。12月10日是月全食,晚上8點鐘班上一個學生打電話給8bfcc54e7a0f95012e2d08a26273516f我:“老師,我和爸爸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信息,今天晚上8點半以后有月全食呢,您一定要看??!”周一到校他還特地來問我看了沒有??梢?,學生的求知欲一經(jīng)點燃,其光芒便可照亮自己和他人。
● 策略三:組織活動,培養(yǎng)集成(加工和表達)信息的能力
第6單元是一組名人故事,學完以后,我讓學生收集其他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在班上召開“名人故事會”。練習7學習“寧折不彎、義正詞嚴、威武不屈、大義凜然”這四個成語,如果僅僅聯(lián)系書上的一幅畫和一首詩《青松》,學生缺乏具體感性的認識,對這幾個成語的理解就不能到位。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成語含義,同時訓練搜集整理資料、課外閱讀的能力,我安排了革命烈士故事講述會。通過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故事,學生們進一步了解了名人的革命烈士的精神品質,得到了一定的情感熏陶和品質教育。
通過展示、交流會、故事會、朗誦會等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實踐訓練中不斷得以提高,只有創(chuàng)造各種實踐的機會,學生才會得到成長。
總之,語文課程是一門人文內涵豐富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生命活力和生命關懷,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間,如果教師都能重視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解放學生的大腦和肢體,注重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效,必能激發(fā)學生熱愛語言文字、關心生活的熱情,從而激發(fā)其旺盛的求知欲,使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教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