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課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大批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但我認為更重要、更緊迫的是培養(yǎng)大量合格的具有公民意識的現(xiàn)代公民。優(yōu)秀的、健康的公民意識只能通過營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圍,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逐步浸入學生的心田。這就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為青年人的成長和民主法制意識的提高作出共同努力。我這里就中學政治課課堂如何營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公民意識、民主法制意識,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教育學生樹立“權利與義務’’意識
權利與義務意識是中學法制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力和利益,義務是指公民依法應盡的義務?!獋€人不僅要按道德和紀律行事,而且要按法律規(guī)定行事,依法辦事,就能受到法律保護,事情才能辦得順利。
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自由與紀律、權利與義務的關系講得很多,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如公民有言論、出版、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權利必須在法制的軌道上行使。
在經濟生活中,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yè)和選擇職業(yè)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wèi)生保護的權利等。但同時必須履行勞動者的義務,即遵守勞動安全衛(wèi)生規(guī)程、遵守勞動紀律、遵守職業(yè)道德、提高勞動技能、完成勞動任務。
在教學中,教師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學生灌輸權利與義務的統(tǒng)一關系:公民既是法律上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xiàn)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xiàn),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任何人不能只想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做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二、培養(yǎng)學生“守法”意識
在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和諧統(tǒng)一的新型關系。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國要求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做到有法可依。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增強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強弱直接影響依法治國的進程。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在依法治國的現(xiàn)代社會,學生必須確立“守法”意識,即法律禁止的事情,決不跨越。在課堂上,要反復講解,即使在自己受到傷害時,也必須遵守法律的規(guī)定,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尊嚴、合法權利,而決不意氣用事,把本來有理的事情,因為做出蠢事,而變得無理,甚至違法、犯罪?!笆胤ā币庾R必須在學生心靈里生根、發(fā)芽,必須使我們未來的生活閃耀法律的光芒。
三、培養(yǎng)學生確立“護法"意識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市場經濟的交易中,大量涉及人們利益關系的行為經常發(fā)生著,一些侵權行為也頻頻發(fā)生。人們經常以忍讓吞下苦f7a64fcce93ffe7060cb5b9a82675ca51a942777b985e2cc358215a7771a2380果,而不愿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就助長了一些不法商家的囂張氣焰。這一方面說明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的不作為,另一方面說明我國公民意識、權利意識、護法意識的淡漠,從而使一些不法商人有恃無恐,無所忌憚。
公民的維權意識、護法意識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不斷培養(yǎng)的,尤其是對于中學生而言,堅持不懈的教育是重要有效的途徑。
在課堂上涉及公民利益的侵犯行為有兩大項,一個是在市場交易中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或缺斤短兩怎么辦,另一個是勞動者到用人單位工作,出現(xiàn)爭議如何解決。對此,我反復講解,告訴學生應解決的方法。
當消費者購買商品出現(xiàn)爭議時,首先應與經營者進行協(xié)商,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可以找消費者協(xié)會尋求解決,如果調解不成,可以找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尋求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或對裁決不服,如果與經營者有仲裁協(xié)議,可以請仲裁機關進行仲裁,也可以直接到當?shù)厝嗣穹ㄔ哼M行訴訟。
一個勞動者到用人單位上班,應該首先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對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有重要意義。一旦出現(xiàn)勞動爭議,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投訴、協(xié)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而不能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這樣,既強化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又強化了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效果很好。
四、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影響學生,樹立“公民意識”
在講到《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權利義務時,我通過小論文的形式進行征文“我們應如何進行政治參與”,讓學生討論如何看待“上訪”、“攔訪”現(xiàn)象,使學生充分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
在講到《經濟生活》“依法納稅”時,我設計了一個辯論會,讓學生就“偷稅”、“騙稅”、“欠稅”、“抗稅”進行辯論,弄清幾個概念的含義,認識到了“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勞動者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問題時,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如“老板欠薪如何解決”、“一個婦女懷孕了被老板炒了魷魚怎么辦”讓學生討論,使之充分理解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在課堂上,我提問題堅持一視同仁,決不優(yōu)待學習好的學生,不歧視學習差的學生,而讓其公平競爭。在講課中,盡量多引用憲法如何規(guī)定,XX法律如何規(guī)定,而少引用偉人的名人名句,使學生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理念。
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法律知識,宣傳國家法律在一些問題的規(guī)定條文,使之深入人心。
在講到我國少數(shù)民族與宗教信仰時,我盡力詳細地介紹我國的民族政策,特別是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有關自治權的一系列規(guī)定,讓學生明白:國家賦予少數(shù)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權利,特別是立法自治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權、變通執(zhí)行權及其他自治權,同時也說明每個中國人包括少數(shù)民族同胞也應該履行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等義務;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盡量講得全面詳細,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真實的,同時充分講解我國對宗教事務要依法進行管理,公民的宗教信仰不能違犯憲法和法律,不得利用宗教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破壞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和祖國統(tǒng)一等。
總之,公民“法制意識”、“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對中學生,他們處在這個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社會中,會遇到許多人、許多事,都會對其產生影響。但是作為學校的教育,應該為之成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作為教師應該為國家的未來承擔應盡的責任,為中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公民意識盡心盡力,這樣也就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實習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