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政治、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和人們價值觀的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已不適應外語教學的需要了。為使我們縮短與英語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之間的溝通距離,英語教學改革已逐漸朝向多元文化的方向邁進。而英文歌曲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人文精神,是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之一。于是,中國年輕的英語教師們開始思考怎樣將英文歌曲與英語教學結(jié)合起來。本文擬探討英文歌曲和英語課堂教學之間的關(guān)系,目的在于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英文歌曲的可行性分析
1.理論支撐
krashen的“輸入假設”和“情感過濾假說”指出:“學習者必須獲得難易程度適中的語言輸入;學習者必須理解語言輸入材料中的新語言形式;學習者必須具有自信心而且在輕松有趣的環(huán)境中學習,以消除焦慮情感;新語言形式必須給學習者留下深刻印象;學習者要經(jīng)常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倍F(xiàn)行英語課堂上的可利用的語言輸入材料除了教材外,還包括所有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補充材料和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和教具。這其中的英文歌曲,因其極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且本身又具有如詩一般的美的韻律,是極佳的課堂教學補充材料。英語教師應積極思考如何將其合理運用,來活躍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2.符合心理學和人腦發(fā)展規(guī)律
從心理學研究看,人在放松和愉快的狀態(tài)下,思維較活躍,反應較快,感知力也較強,并且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活動的進行。從英文歌曲的內(nèi)容上看,多涉獵人們較熟悉的話題如愛情、家庭、自然和節(jié)日等,所以它的強大的感染力能較有效地引起人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從人腦發(fā)展的規(guī)律看,人的右腦主宰音樂和情感,左腦主管抽象思維和語言,若將英文歌曲和英語語言教學相結(jié)合,即交替開發(fā)左右腦,可大大激發(fā)大腦的潛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3.符合學生發(fā)展的特點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在孩子們身上激發(fā)起求知與求學的愿望。"基于此,針對學生年輕、活潑、模仿力強的特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英文歌曲,無疑是一種在娛樂過程中學習的體驗,會大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插入英文歌曲的實際意義
英文歌曲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fā)音朗讀水平
英語的發(fā)音部位、舌位和口形變化與說漢語時有很大的不同,這使得許多中國學生英語發(fā)音極差。而多數(shù)英文歌曲的發(fā)音比較標準且連讀、弱讀、失去爆破等語言要素突出,可以當作練習語音的良好的素材。通過英文歌曲的欣賞,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會無形中規(guī)范說話的隨意性,增強舌頭的靈活性,形成較強的韻律節(jié)奏感,從而比較自然地形成標準的發(fā)音和優(yōu)美的語流,使朗讀英文像唱歌一樣動聽。
2.口語聽力水平
學生在學唱英文歌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觸了地道的英語表達法和詞匯,形成了良好的語感,有助于避免中式英語的錯誤,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此外,乏味的教材聽力訓練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通過選用一些英文歌曲進行聽歌填詞、聽歌排序、聽歌寫詞和聽曲演唱等的練習,學生覺得生動有趣,從而易于接受聽力練習并有信心提高聽力理解效率。
3.讀寫水平
英文歌曲內(nèi)容豐富,表現(xiàn)手法聲情并茂,有助于增大學生對詞匯、詞組和句型甚至是一些俚語等的掌握并長時間記憶。教師在聽歌曲之前指導學生閱讀歌詞,體會歌曲大意,再加上教師對英文歌曲相關(guān)背景知識的補充介紹,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拓寬了知識面。此外,每次欣賞完歌曲后讓學生嘗試將歌曲內(nèi)容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相聯(lián)系,寫些感想,從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
4.文化滲透力
英文歌曲往往反映著英語國家的文化,從英文歌曲中學生可以感受到異國的風土人情,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從而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帶給我們的更多的互惠感,逐漸減少文明沖突,使跨文化交際更加順暢,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三、選擇英文歌曲的原則
英文歌曲的選取要本著適時、適量和適度的原則,依據(jù)學生的興趣和年齡進行選擇,歌曲的內(nèi)容一定要積極向上又具有教育意義,要富于思想性和時代特征??梢允墙?jīng)典的或流行的但語言要優(yōu)美、正規(guī)。切忌那些主題思想不明確、歌詞含糊不清,音樂刺耳,旋律變化較為復雜或歌曲涵義不健康或有歧視風格的歌曲。
1.歌曲難度呈梯形遞進
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歌曲的選取要注意由易到難,從舒緩而且發(fā)音清晰、歌詞語句結(jié)構(gòu)明朗的歌曲(如英文兒童歌曲)逐漸過渡到快節(jié)奏的、含有一定量生詞的歌曲。
2.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協(xié)調(diào)
在課堂教學中,英文歌曲的引入“時機”一定要把握好并注意長度,如可作為新課的導入、鞏固復習已學內(nèi)容的練習、聽力訓練或結(jié)束課程時的主題升華使用。歌曲內(nèi)容上要能巧妙自然地與教學內(nèi)容相協(xié)調(diào)。引入的方式也要靈活多樣,或是欣賞或是跟唱或是聽歌回答問題。
3.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以“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2001年《英語課程標準》)"為目的,教師應重視選取那些蘊含英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和人文風貌的英文歌曲,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因東西方不同的文化,產(chǎn)生了學生對歌曲內(nèi)容理解上的深度和廣度的差異,而正是這種差異使得學生對英文歌曲產(chǎn)生了無窮迷戀和熱愛,教師要利用此因素,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獨特感受。
四、利用英文歌曲豐富教學的具體做法
英文歌曲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其所占用的課堂時間不宜過長。英文歌曲進課堂要定期、定量,比如一周或兩周一次,一次一首,貴在能長期堅持下去。采用精聽和泛聽相結(jié)合的方式,泛聽理解歌曲大意,精聽填歌詞、學唱、練口語并透過歌詞分析其文化內(nèi)涵。具體的教學方法有填詞法、歌詞排序法(把亂序的成句或成段的歌詞整理好)、比較法(比較已欣賞或?qū)W過的同風格的或同主題的英文歌曲)、互動交際法(將學生分組,就歌曲的主題進行討論,分享感受)和參與法(通過游戲或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英文歌曲所表現(xiàn)情景中,深刻理解歌曲)。
下面以“Heal the World”為例分析它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的具體步驟。
由于該歌曲被稱為世界上最動聽、最感人的反戰(zhàn)歌曲,且快慢適中,易于學唱,歌曲中的連讀、語音語流變化現(xiàn)象明顯,整首歌曲思想連貫,因此適合用于反戰(zhàn)內(nèi)容的單元結(jié)束前的主題升華補充材料,占用時間為30分鐘左右。
第一步聽前熱身
在正式聽歌曲之前,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進行聽前熱身。如: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what peace means to you,or even to this worl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s and girls of your age who are living through wars and poverty?
第二步泛聽歌曲
讓學生帶著“Who is he?”的問題泛聽該歌曲的第一段,在此過程中感受其優(yōu)美的旋律,了解歌曲大意并在播放結(jié)束時答出歌手的名字。若學生猜不出來,教師可緩慢地、提示性地作出如下提示:He is a person who is an American recording artist and entertainer created a special dance,owns the world’s best-selling record of all time,is called the king of pop,passed away three years ago…,然后再播放一遍歌曲的第一段后,教師采用互動交際法,引導學生結(jié)成小組討論歌曲主題并與教師互動分享,最后得出這是一首提倡世界和平的反戰(zhàn)歌曲,主題是呼吁人們關(guān)愛生命、保護地球的結(jié)論。
第三步歌曲背景介紹
“該歌曲創(chuàng)作于1991年,是一首關(guān)于兒童、地球、愛心的優(yōu)秀作品,詞曲都是由邁克爾·杰克遜一手包辦的,是為了配合杰克遜自己的同名慈善組織所作,Heal the world是一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十分優(yōu)秀,歌詞倡導人們保護和珍惜我們的環(huán)境,讓戰(zhàn)爭遠離,世界和平,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地方,那就是愛,讓我們營造一個沒有戰(zhàn)爭、沒有荒地,生機勃勃,到處充滿了溫暖和關(guān)懷的世界,讓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歡笑,讓世界充滿愛?!?/p>
第四步 精聽歌曲
在為學生連續(xù)播放兩次歌曲第一段之后,看學生是否能完成以下的歌詞填空。
There’s a place__________
And I know that it is love
And this place could be much_____than tomorrow
And if you really___
You’ll find there’s no need to cry
In this place you’ll feel
There’s no___or_____
There are______to get there
If you________for the living
……
之后教師帶領(lǐng)學生朗讀歌詞,注重提示連讀、失去爆破、重、弱讀音節(jié)和意群停頓等語音規(guī)則在本首歌中的運用。
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教師可以采取歌詞排序法進行教學。將學生分成A、B組,并發(fā)給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幾組歌詞,讓學生根據(jù)所播放的歌曲第二段將歌詞排序,看哪組的速度快。通過這樣的練習意在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lǐng)會第二段歌曲的意義。
第五步精講歌曲
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對歌詞進行逐句翻譯,教師監(jiān)督指導,這樣學生便會自己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出這首歌中的他們不懂的語法、句法和詞匯,然后教師再針對這些難點作出言簡意賅的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夯實他們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底。如:
(1)heal-to make someone who is ill become healthy again拯救;治愈
This salve will help to heal the wound.
(2)entire=whole整個(起強調(diào)作用)
It was the worst day in my entire life.
Did you drink the entire bottle?
(3)bliss-perfect happiness or enjoyment極樂;福祉
(4)there’s no need to do something,沒有必要做某事,相當于it’s not necessary to do something.need在這里是一個名詞。
(5)make some space for something,為某物讓地方,騰地方。例如:We can make some space for you in the car.我們可以在車上給你騰些地方。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世上沒有紛爭,當然會是一片樂土。
第六步 歌曲學唱
教師首先用范唱的形式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唱的興趣。然后播放歌曲視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充分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的氛圍中進行跟唱。最后通過反復幾次的演唱,學生很快便會記住里面的英文單詞和表達法,并理解他們的意思和用法,這是一種很有效率的英語學習方法。
第七步 歌曲延伸
學生在學會了這首歌之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進行個人表演唱、對唱、輪唱等演唱活動,活躍課堂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展開這首歌的主題討論,充分挖掘歌曲背后的深刻涵義,充分利用學生對歌曲濃厚的興趣幫助他們練習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如描述在利比亞和越南戰(zhàn)爭中,人們失去親人,變得無家可歸的場面,然后啟發(fā)學生回答我們可以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
在歌曲的后續(xù)活動中,教師不要忘了幫學生鏈接這首歌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如:白鴿和橄欖枝——和平的象征。歷史上一些戰(zhàn)爭或恐怖襲擊名字的英譯:如鴉片戰(zhàn)爭(the Opium War)、抗日戰(zhàn)爭(the Anti-Japanese War)、朝鮮戰(zhàn)爭(the Korean War)、越南戰(zhàn)爭(the Vietnam War)、科索沃戰(zhàn)爭(the Kosovo War)、伊拉克戰(zhàn)爭(the Iraq War)、9.11事件(the 9.11 Attack)、中東戰(zhàn)爭(the Middle East War)和利比亞戰(zhàn)爭(the Libyan War)等。
最后,我們還建議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比如寫英文稿件給英文報紙雜志社,談如何關(guān)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從而通過歌曲的拓展,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通過這樣的英文歌曲教學實踐,學生明顯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興趣,課堂上注意力較為集中。能積極嘗試用英語口語表達一些思想,書面表達趨于流暢且沒有重大的語法錯誤。
英語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具備適應不同交際環(huán)境為目標,這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理性地考慮如何合理地制定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應對全球化趨勢下英語的強勢滲透現(xiàn)象。而英文歌曲作為英語國家文化和潮流等的載體,濃縮反映了其所代表的地域的文化傳承和人們的精神風貌。教師巧妙地用英文歌曲“唱響”課堂,等于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貼近生活的學習資源,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素質(zhì)和自主學習能力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此外,在英文歌曲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音樂修養(yǎng)和文化內(nèi)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輔助教學,使英文歌曲發(fā)揮最佳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 Krashen,S.D.(1983).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England:Pergamon Press.
[2] Krashen,S.D.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London:Longman,1985.
[3] 張穎.利用英語歌曲激活課堂的探討.金色年華(下),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