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稅收制度”作為深化財稅改革的重要內容,寫入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并第一次破天荒地賦予財政以“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歷史定位。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改革戰(zhàn)役中,財稅體制改革將成為關鍵一戰(zhàn)。
財稅體制改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財稅體制改革的部署,不僅著眼于自身,而且也要立足于改革全局,進而厘清責任,與其他各項改革聯(lián)動。
中國的財稅改革于1978年作為市場化改革宏觀層面的突破口率先啟動,歷經(jīng)30余年探索和實踐,已取得重大成就,積累了許多寶貴經(jīng)驗。但現(xiàn)行財稅體制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政府與市場的功能界定不夠明確、政府間責權劃分不夠清晰、地方稅體系不夠健全、轉移支付制度不夠完善、支出管理有待強化、公共財政體制建設不到位等,特別是省以下廣為人們詬病的基層財政困難、大量隱性負債和短期行為特征明顯的“土地財政”問題。這些都需要在下一階段改革中深入研究、集中力量加以解決。
下一階段的財稅改革要在全面服務于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各領域改革的基礎上,在調整優(yōu)化體制安排、分配結構特別是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理順政府間財政關系、改革稅收制度、優(yōu)化支出結構、強化預算管理、規(guī)范政府債務、健全信息系統(tǒng)等方面深入推進。同時,加強財稅改革與價格、土地、金融等項改革的配套聯(lián)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