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鐵,王子旭,陳耀星
(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北京 海淀100193)
石蠟切片和H.E.染色,是組織學的最基本的技術之一,至今已使用了100多年[1]。石蠟切片是目前組織標本制作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可進行多種染色,細胞及組織層次感好,且能長期保存完好的組織形態(tài)[2]。石蠟切片制作和染色過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3],各個環(huán)節(jié)均需要操作者根據(jù)所制作的組織不同嚴格篩選試驗條件[4]。已有大量文章進行石蠟切片方法學的研究,如組織固定不充分,會導致切片灰染[5],脫蠟不徹底導致染色不良[6-7],伊紅復染時,要根據(jù)使用次數(shù)調節(jié)復染的時間[8]等,但并沒有專門針對胚胎組織石蠟切片制作方法探討的相關文章。本文選取脾臟為代表器官,目的是通過摸索制作雞胚脾臟石蠟切片中脫水、透明、浸蠟、切片與染色的最佳條件,探討制作優(yōu)質雞胚組織石蠟切片的方法。
1.1 樣本獲取 選用AA肉雞受精卵16枚進行孵化,孵化期采用人工智能控溫控濕,溫度保持為37℃,濕度為50%~60%。分別在15胚齡(E15)和21胚齡(E21)摘取完整的雞胚脾臟(n=8)。取材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
1.2 石蠟切片制作試驗 雞胚脾臟組織較?。s0.02g,最大直徑約2mm),無需修塊,整體脫水包埋。根據(jù)雞胚胚齡的不同,分別設立四種脫水及透明方法,把脫水及透明分為進入乙醇濃度95%前和進入乙醇濃度95%后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分為快組(F)和慢組(S),每個胚齡共分為前快后快(F/F)、前慢后快(S/F)、前快后慢(F/S)和前慢后慢(S/S)四組。脫水、透明及浸蠟時間按照時間設置操作如表1所示。石蠟切片機切片,厚度為3~4μm,展片機水浴展片并烤干,常規(guī)H.E.染色。
表1 雞胚脾臟脫水、透明、浸蠟流程
1.3 H.E.染色試驗 根據(jù)最佳脫水及透明時間制作石蠟切片;脫蠟至水;室溫20℃以上,用蘇木精分別浸染20min、45min、3.5h;分色及藍化,其中染色3.5h的一組用兩次分色法,即短暫分色一次后自來水藍化10min,然后二次分色至細胞質無色;常規(guī)脫水,伊紅浸染,封片。
2.1 石蠟切片制作試驗結果 15胚齡的雞胚脾臟,前階段低濃度乙醇脫水時間對切片質量影響不大。后期高濃度乙醇脫水及二甲苯透明的時間較短為好(見中插彩版圖1B),時間較長組織因過度脫水,組織收縮嚴重,體積明顯縮小,因過度失水導致組織變脆、切片有龜裂現(xiàn)象且著色較淺(見中插彩版圖1CD)。21胚齡的雞胚脾臟,前階段低濃度乙醇脫水時間較長為好,時間過短則導致組織脫水不徹底,因影響了后期的透明和浸蠟,鏡下細胞結構受損,透明時因二甲苯吸水作用較大,組織皺縮并出現(xiàn)龜裂現(xiàn)象(見中插彩版圖1EG)。后期高濃度脫水及二甲苯透明時間較長為好(見中插彩版圖1F),時間較短則透明不夠,石蠟浸潤不均勻,著色效果不好(見中插彩版圖1H)。
2.2 H.E.染色試驗結果 因胚胎細胞著色效果差,蘇木精浸染20min、45min、均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經蘇木精浸染3.5h并使用兩次分色后,效果較為明顯(見中插彩版圖2)。
胚胎組織與生長期組織有一定區(qū)別,胚胎細胞多處于有絲分裂期,細胞核大且H.E.染色時蘇木精著色效果較差。有研究表明,可將切片脫蠟至水后進行加熱處理,可以改善著色效果[9]。但加熱有可能改變組織抗原,進而影響免疫組化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延長染色時間或加溫染蘇木素,再經2次或2次以上分色可提升染色效果[10]。本試驗發(fā)現(xiàn),蘇木精浸染20min、45min,均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經蘇木精浸染3.5h并使用兩次分色后,效果較為明顯。胚胎組織含水量大,組織塊柔軟細嫩,脫水時間不宜過長,常規(guī)脫水方法會導致組織變硬[11],過分脫水會導致組織萎縮、變脆、龜裂[12]。本試驗從30%酒精開始脫水,并適當縮短了脫水及透明的時間,并與常規(guī)脫水、透明的方法作比較,發(fā)現(xiàn)在雞胚15胚齡高濃度乙醇脫水及二甲苯透明的時間較短為好,時間較長組織因過度脫水,組織收縮嚴重,體積明顯縮小,組織因過度失水而變脆、切片有龜裂現(xiàn)象且著色較淺;雞胚21胚齡時低濃度乙醇脫水時間較長為好,時間過短則導致組織脫水不徹底,因影響了后期的透明和浸蠟,鏡下細胞結構受損,透明時因二甲苯吸水作用較大,組織皺縮并出現(xiàn)龜裂現(xiàn)象。后期高濃度乙醇脫水及二甲苯透明時間較長為好,時間較短則透明不夠,石蠟浸潤不均勻,著色效果不好。
[1] 閆國和,古德全,林遠,等.制作鼠組織優(yōu)質石蠟切片方法的探討[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24(7):876-877.
[2] 陳勤,周君,胡冠宇.石蠟切片免疫組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2):85-88.
[3] 楊捷頻.常規(guī)石蠟切片方法的改良[J].生物學雜志,2006,23(1):45-46.
[4] 任成林,張富梅,王鵬.幾種蘇木精--伊紅染色液的改進和使用[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1):62-63.
[5] 陳華絮,楊素嬌.兔卵巢組織石蠟切片技術的改良[J].生物學雜志,2007,24(5):59-60.
[6] 侯春春,徐水.淺析影響石蠟切片質量的關鍵因素[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3):94-98.
[7] 榮瑋,劉海燕.關于石蠟切片在染色中脫蠟的探討[J].解剖學雜志,2006,29(1):92-93.
[8] 馬恒輝,周曉軍.H.E.染色常見問題與對策[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8,24(4):4-8.
[9] 田玉旺,李琳,朱紅艷,等.熱處理法在常規(guī) H.E.染色發(fā)灰組織切片中的應用[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9,25(2):221-222.
[10]陳宣世,劉俊才,陳勇,等.H.E.染色兩次分化法在病理制片技術中的應用與探索[J].重慶醫(yī)學,2010,39(22):3109-3110.
[11]李紅芬,鄭肇巽,馬品耀,等.H.E.染色原理和試劑配制及染色過程中的若干問題的探討[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4):1985-1986.
[12]朱莉艷.石蠟切片龜裂的原因分析[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8(10):63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