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臣, 趙海英, 李 平, 盧兆成, 豐大清, 喬 利, 范學軍
(河南省信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信陽 464000)
稻糠與覆膜栽培生產(chǎn)有機稻的控草效果與經(jīng)濟效益
劉祥臣, 趙海英, 李 平, 盧兆成, 豐大清, 喬 利, 范學軍
(河南省信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信陽 464000)
采用稻糠、覆膜處理2種不同方法比較對雜草的防效。結果表明,覆膜處理對稗草、莎草、鴨舌草、野荸薺的株防效分別比稻糠2 000 kg/hm2處理高128.6%、64%、90.3%、57.1%;鮮重防效分別高123.3%、37.9%、97.7%、42.4%;收入比稻糠處理多9 784元/hm2。
覆膜;稻糠;防效
20世紀末21世紀初,日本率先將稻糠作為一項稻田除草新技術應用于水稻栽培中,水稻栽培技術、耕作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1]。我國也有不少學者對稻糠的除草效果進行了研究,且大多試驗都以施用稻糠2 000 kg/hm2的防除雜草效果最佳[2-7]。2012年,筆者進行了有機稻覆膜技術除草試驗,旨在為有機稻除草提供依據(jù)。
1.1 材料
試驗在河南省信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試驗田進行,上一年種植水稻,水稻收獲后種植綠肥紫云英,經(jīng)測產(chǎn),紫云英產(chǎn)量為15 000 kg/hm2,肥力中等。水稻品種為秈型兩系雜交水稻Y兩優(yōu)1號。
1.2 方法
試驗設覆膜處理(處理A)、稻糠處理(處理B)、空白對照(CK)共3個處理,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寬1.7 m,長6 m,面積10.2 m2。小區(qū)之間用PVC板隔開,每個重復間留0.8 m寬溝,以便獨立灌水、排水、田間管理。4月27日移栽。所有處理均采用大三圍栽培,行距 40 cm,窩距40 cm,錯行種植,每窩按10 cm等邊三角形栽種3穴,除去廂溝,實有基本苗 15.159萬株/hm2。稻糠施用方法為移栽后田間無明顯水層,撒施稻糠2 000 kg/hm2,隔天正常水分管理。
1.3 試驗基本情況
1.3.1 播期及移栽期 種子經(jīng)正常催芽后于3月20日播于小拱棚旱育苗床中。4月27日于秧苗2葉1心期移栽。
1.3.2 整地、施肥及做畦 淺水旋耕,大田施復合肥(N、P2O5、K2O含量均為16%)750 kg/hm2,尿素120 kg/hm2。整平后開溝、做畦、覆膜、打孔、移栽。畦寬150 cm,溝寬20 cm,溝深20 cm,用170 cm寬一級薄膜覆蓋,薄膜厚度0.005 cm,畦面栽4行,每穴插1株秧苗。
1.3.3 水分管理 處理A除需要烤田外,全程采取濕潤管理(即溝內(nèi)有水,畦面不上水),除自然降雨外不再灌水。處理B、CK水分管理同大田生產(chǎn)。
1.3.4 防病治蟲害 水稻全生育期病蟲害發(fā)生程度較輕,沒有進行防治。
1.4 調(diào)查方法
每處理選取3個觀測點,每點0.25 m2,分別于移栽后15、30、45 d調(diào)查雜草株數(shù),45 d調(diào)查鮮重防效。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株防效 =(空白對照區(qū)活草數(shù)-處理區(qū)殘留活草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活草數(shù)×100%;
(1)
鮮重防效 =(空白對照區(qū)鮮重-處理區(qū)殘留鮮重)/空白對照區(qū)鮮重×100%。
(2)
2.1 不同處理、不同時期對雜草的防效
田間雜草以稗草、莎草、鴨舌草、野荸薺為主。由表1看出,處理A(覆膜處理)對闊葉雜草的防效優(yōu)于莎草科雜草,對鴨舌草的防效達100%,栽后 45 d 對野荸薺、莎草的防效為71.4%~95.7%,這和筆者以前的研究結果一致。今年筆者移栽秧苗時,注意辨別秧苗的真?zhèn)危岣吡艘圃再|(zhì)量,解決了覆膜稻中的稗草問題。與對照相比,處理B對所有雜草的防效均在43%以下,防效不太理想,這可能是由于稻糠中混雜的稗草種子隨著撒施稻糠一并進入田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田間稗草的種群數(shù)量,起不到應有的除草效果。由于稗草根系發(fā)達,出苗后,生長速度迅速超過其他雜草甚至水稻,莎草、鴨舌草被稗草覆蓋后,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和養(yǎng)分,逐漸枯黃而死。
表1 不同處理對雜草植株防治效果Table 1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eeds’ stem number
2.2 不同處理對雜草鮮質(zhì)量防效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處理A對稗草、鴨舌草的鮮質(zhì)量防效均為100%,進一步表明覆膜可徹底解決稗草、闊葉雜草的除草問題;處理A對莎草、野荸薺的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為92.1%、58.7%;處理B對鴨舌草、野荸薺基本無防效,均在16.3%以下,對莎草的鮮質(zhì)量防效僅為54.2%,對稗草的鮮質(zhì)量防效為負值,低于對照,進一步證實了筆者的推斷,施用稻糠2 000 kg/hm2除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稻田稗草的種群數(shù)量和雜草密度。處理A無論是株防效還是鮮質(zhì)量防效明顯優(yōu)于處理B。
表2 不同處理對雜草鮮質(zhì)量防效Table 2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eeds’ weight
2.3 不同處理投入和產(chǎn)出經(jīng)濟效益分析
由表3可知,覆膜處理中開溝做廂、覆膜打孔用工為15個/hm2、揭膜用工為15個/hm2,覆膜后,基本不用再人工除草和水分管理,稻糠處理和對照需要2~3次人工除草,在濾掉種子、育苗、移栽秧苗、收獲等不同處理相同用工成本因子的前提下,覆膜處理比稻糠處理經(jīng)濟效益增加9 784元/hm2。由于其管理簡單、省工省力,移栽秧苗后,農(nóng)民有時間外出打工,又可帶來一筆可觀收入。
表3 不同處理的經(jīng)濟效益Table 3 Economic benefi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注:稻糠的市場售價0.60元/kg,稻谷價格為4元/kg,每個工按當?shù)貎r格60元/d計算。
本研究表明,移栽后45 d,覆膜處理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優(yōu)于莎草科雜草,對鴨舌草的防效達100%,對野荸薺、莎草的株防效為71.4%~95.7%,移栽時注重提高移栽質(zhì)量,可徹底解決稻田中稗草的難題。稻糠2 000 kg/hm2處理對試驗中所涉及的所有雜草防效均在43%以下,覆膜處理對稗草、莎草、鴨舌草、野荸薺的株防效比稻糠 2 000 kg/hm2處理分別提高128.6%、64%、90.3%、57.1%;鮮質(zhì)量防效分別提高123.3%、37.9%、97.7%、42.4%。覆膜處理無論是株防效還是鮮質(zhì)量防效均明顯優(yōu)于稻糠處理。稗草的密度高于對照,這是因為稻糠中混雜的稗草種子隨著撒施稻糠一并進入田間,從而增加了田間稗草的種群數(shù)量,稗草由于根系發(fā)達,長勢快速超過秧苗,若不及時拔除,會造成“草吃苗”現(xiàn)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稻田撒施并不能起到有效的除草效果,反而會人為給稻田施入更多種類和數(shù)量的雜草種子。覆膜比稻糠處理每hm2增產(chǎn)27.5%,比對照每hm2增產(chǎn)32.8%,這與筆者以前的研究結果相吻合[8-9],在濾掉種子、育苗、移栽秧苗、收獲等不同處理相同用工成本因子的前提下,去除材料和勞務投入,覆膜處理比稻糠處理增收 9 784元/hm2。因此,“紫云英+覆膜”是迄今為止生產(chǎn)有機稻的最佳配套技術,于2012年獲得了國家發(fā)明專利,專利號為ZL201110007569.7。
[1]宋慶乃,蒲淑英,于佩鋒.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大飛躍一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動向(一)[J]. 中國稻米,2002(1):40-41.
[2]樊均長,馬 均,薛國祥. 水稻強化栽培中應用稻糠抑草的研究[J]. 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0(1):6-9.
[3]顧大路,黃秀華,王紅軍. 稻田施稻糠的除草效果及對水稻生育的影響[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6(1):64-65.
[4]趙文清. 有機水稻栽培稻糠稻作除草技術研究[J]. 北方水稻,2007(3):81-83.
[5]周建群. 稻糠在水稻栽培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99-101.
[6]蘇仕華,秦德榮,成 英,等. 稻糠除草技術試驗初報[J]. 雜草科學,2005(3):20-22.
[7]歐陽由男,曾凡榮,康文啟,等. 水稻母乳化無公害栽培法研究Ⅰ:稻田施用稻糠的抑草防草效果試驗分析[J]. 中國稻米,2005(6):26-27,34.
[8]劉祥臣,趙海英,盧兆成,等. 覆膜,化學除草等處理對稻田主要雜草防效研究[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8):138-141.
[9]劉祥臣,盧兆成,豐大清,等. 水稻覆膜濕管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初探[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0(8):40-42.
AnalysisofEconomicEfficiencyofOrganicRiceProductionbyRiceBranandPlasticFilm
LIU Xiang-chen,ZHAO Hai-ying,LI Ping,LU Zhao-cheng,F(xiàn)ENG Da-qing,QIAO Li,F(xiàn)ANG Xue-jun
(Xiny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yang 464000,China)
The efficacy of rice bran and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to control main weeds in rice was evaluated.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rice bran at 2 000 kg/hm2in controllingEchinochloacrusgalli(L.) Beauv.,CyperusrotundusL.,Monochoriavaginalis(Burm. f.) Presl.,andHeleocharisplantagineiformisTang et Wang with 129%,64%,90%,57.1% higher plant individual efficacy,and 123%,38%,98%,42%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 repectively. It increased the economic benefit up to 9 784 yuan/hm2.
film mulching;rice bran;control effect
S435.112
A
1003-935X(2013)03-0056-03
劉祥臣,趙海英,李 平,等. 稻糠與覆膜栽培生產(chǎn)有機稻的控草效果與經(jīng)濟效益[J]. 雜草科學,2013,31(3):56-58.
2013-06-19
河南省科技成果轉(zhuǎn)化資金(編號:082201110014)
劉祥臣(1965—),男,河南信陽人,副研究員,從事水稻生產(chǎn)管理和覆膜水稻栽培研究。E-mail:gsxlxc@163.com。
趙海英,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E-mail:zhy292@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