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琴 王迎春
摘 要:焦慮和自我效能感被認為是影響語言學習較大的兩種情感因素。二語習得焦慮與二語自我效能感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在二者因果關(guān)系問題上,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事實上,自我效能感包含了認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按照焦慮、認知、行為之間的遞歸性或循環(huán)性關(guān)系,二語自我效能感與二語習得焦慮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是交互的。在教學上,從二語自我效能感與二語習得焦慮關(guān)系入手可以提高二語習得效果。
關(guān)鍵詞:二語自我效能感;二語習得焦慮;二語習得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08-0033-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08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學者們逐漸意識到二語習得僅僅注重認知因素諸如智力和語言學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重視情感因素的影響。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就指出了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作用。從此,外語教學研究也由研究“如何教”轉(zhuǎn)向“如何學”,從學生情感角度探討二語習得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受到重視,大大推動了情感因素作為習得者個體差異的探討。焦慮和自我效能感被認為是影響語言學習較大的兩種情感因素。其中焦慮是語言學習中最大的情感障礙(Arnold & Brown,1999)。審視二語習得中的焦慮和自我效能感關(guān)系,考察二者對二語習得的影響,科學地分析和決策我國外語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某些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示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1 . 二語習得焦慮、二語自我效能感概述
二語習得焦慮是指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由于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而產(chǎn)生的一種緊張不安、煩躁、恐懼、害怕出錯的情緒狀態(tài)。研究表明(張日昇、袁莉敏,2004;MacIntyre,1989;Horwitz, 1991;Phillips, 1992),二語習得焦慮與語言習得成績成反比關(guān)系:二語習得焦慮越強烈,二語成績往往越低。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一個概念。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因而,二語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為學習者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二語學習的主觀判斷(MacIntyre,1989)。研究顯示,大學生的二語習得成績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二語自我效能感越強的學生,其成績越好(MacIntyre,1989)。
2 . 二語自我效能感與二語習得焦慮的關(guān)系
二語習得焦慮與自我效能感呈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即習得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焦慮水平就越低(田寶、郭德俊,2004)。盡管如此,在二語習得焦慮與自我效能感二者的因果關(guān)系問題上,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
2 . 1 二語自我效能感對二語習得焦慮的影響
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感存在若干中介過程實現(xiàn)其主體作用機制,心身反應過程即情緒反應是其中之一。當個體面臨可能的危險、不幸、災難等厭惡性情境條件時,自我效能感決定了個體的應激狀態(tài)、焦慮反應和抑郁的程度等心身反應過程。這些情緒反應又通過改變思維過程的性質(zhì)而影響個體的活動及其功能發(fā)揮。自我效能感較高者,會更有興趣和熱情從事學習活動。在行動中更加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更加積極地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更有可能獲得良好的結(jié)果,良好的結(jié)果又起到強化的作用,提高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者在解決問題之前,習慣從積極方面考慮,形成積極預期,碰到問題時,保持樂觀心態(tài),較少產(chǎn)生焦慮。當個體自我效能感較低時,會懷疑自己處理、控制環(huán)境潛在威脅的能力,認為環(huán)境充滿了危險,因而體驗到強烈的應激狀態(tài)和焦慮喚起。學習者較低的自我效能感是二語習得焦慮的來源之一。二語自我效能感是學習者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二語習得的主觀判斷。自我效能感是學習者學習活動中自我監(jiān)控的一個重要的變量。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反應,如調(diào)整自我評價標準、調(diào)整復習策略、管理復習任務和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等,因此將有效地預防二語習得焦慮。相反,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不能有效地自我監(jiān)控,往往會體驗到沮喪、害怕、無助等十分消極的情緒,懷疑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對學習結(jié)果預期較為悲觀,認為所有的努力是白費功夫,從而產(chǎn)生較高的焦慮情緒。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感信念決定了人們的動機水平,表現(xiàn)為個體在行為中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堅持時間上。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具有較高的信心和自我期望,學習過程中會表現(xiàn)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敢于正視所碰到的問題和困難,努力采取各種方法,克服不適當?shù)男袨椋员WC學習的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習者則相反,他們信心不足,對學習活動和學習結(jié)果產(chǎn)生一種不能掌控的心理,學習過程中常常采取被動、消極、應付的方式,不愿付出努力,碰到問題和困難就回避、放棄。如此一來,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將會導致不同的解決任務能力,形成不同的學習方式,結(jié)果將導致不同的焦慮水平。
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干擾成就目標對焦慮的影響,表現(xiàn)為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習者傾向于追求趨向取向的目標,一般不會有明顯的考試焦慮(王寬明、夏小剛,2012)。
2 . 2 二語習得焦慮對二語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對焦慮與學習效率的研究表明,焦慮與學習效率之間呈倒U形曲線關(guān)系,中等強度的焦慮最利于學習效率,過低或過高的焦慮都對學習不利。過低焦慮會使學習者不能排除環(huán)境中無關(guān)因素的干擾,行為松懈,沒有學習熱情和責任心,學習效果較差;過高焦慮會使學習者注意力狹窄,認知行為失常,學習效果也不好。換言之,二語習得焦慮影響個體的認知能力及其發(fā)揮,進而影響到學習者的二語成績。此外,二語習得焦慮不僅影響對任務的認知,還影響到個體對自我的認知,涉及自尊、自信。二語學習過程中,由于焦慮的消極影響,學習者的“語言自我”將受到威脅,使語言訓練受到抑制,弱化參與課堂活動的能動性,導致逃避行為。作為自我認知與情感體驗的綜合體,自我效能感既包含認知成分,也包含情感成分,焦慮情緒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二語習得焦慮與二語成績之間的中介變量。焦慮對學習自我效能感具有負向預測作用,焦慮水平較高的人自我評價和自信心較低,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更多地將注意力轉(zhuǎn)向可能的失敗和不利的后果上。田寶和郭德俊在對考試焦慮、自我效能感和考試成績?nèi)叩年P(guān)系考察中指出,考試自我效能感對考試成績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考試焦慮對考試成績的影響是通過考試自我效能感這一中介變量而產(chǎn)生影響的(田寶、郭德俊,2004)。杜玉改等人也指出,學習自我效能感可以緩解考試焦慮對學習投入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即學習自我效能感是考試焦慮和學習投入之間的中介變量(杜玉改,2012)。
3 . 提升二語習得自我效能感,調(diào)適二語習得焦慮
事實上,焦慮、認知、行為之間是一種遞歸性或循環(huán)性的關(guān)系。自我效能感包含了認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其與焦慮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是交互的。因此,在教學上,從自我效能感與二語習得焦慮關(guān)系入手可以提高二語習得效果。
3 . 1 提升二語習得自我效能感
為了調(diào)適二語習得焦慮,關(guān)鍵在于提升學習者的二語自我效能感。根據(jù)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論,外部強化、自我強化、歸因訓練都有助于提升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學中,強化表現(xiàn)為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情緒情感體驗。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習者進行一定的人文關(guān)懷,或是直接情感融入,或是增加學習者的成功體驗,進一步強化學習者的二語自我效能感。
第一,不斷體驗二語習得成就,對失敗進行積極歸因。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和快樂,改變消極的思維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學目標設定難度適當,讓學生看到希望,多一些信心。從一點一滴的成功體驗中提升二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記住幾個單詞、背誦幾個句子、讀懂一段文字并及時鼓勵和反饋,讓學生展現(xiàn)長處,都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熱情。研究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語言基本功差,詞匯量少,造成了二語習得自我效能感不足。因此,需要引導學習者將失敗歸因于內(nèi)部且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不夠或基礎(chǔ)積累不夠,避免將失敗歸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沒有語言天賦等內(nèi)部不可控因素。
第二,發(fā)揮榜樣的力量。與類似的人作比較,容易獲得自我效能感判斷。當類似者或示范者取得了成功,會認為自己也能成功完成同樣的任務,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反之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師應為學習者多樹立正面典型的榜樣形象,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觀察學習榜樣過程中,學習者表達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學習榜樣的解決問題方法,聽取較多學習者的有益評論和意見。
第三,注重過程性的教學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既可以運用測試形式,也可以采用非測試的形式。測試形式中可采用更多的主觀試題方式,從多角度觀察學習者的二語習得進展程度。非測試形式中可以通過現(xiàn)場記錄、日記、周記、個人描述、口頭報告等進行評價,讓學習者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主學習,其目的是激勵學習者學習,并對學習過程進行有效調(diào)控,使之獲得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感。
3 . 2 調(diào)適二語習得焦慮
為提高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需要在教學中關(guān)注學習者的情緒,引導學習者對二語學習的焦慮情緒進行管理。
第一,審視語言教學觀。包括教師角色、對待犯錯學生的態(tài)度以及課堂教學策略。除了知識傳授,教師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多些交流互動,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
第二,創(chuàng)建和諧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壓力小、威脅少、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習者減輕焦慮,增強自信。適時開展一些如表演、辯論、小組間比賽等形式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營造出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氛圍。
參考文獻
Arnold, J. & H. J. Brown. Introduction. In J. Arnold (e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MacIntyre P. D. & Gardner R. C. Anxiet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oward a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J]. Language Learning, 1989(39): 251-275.
Phillips E. M.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students oral test[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2(76): 14-26.
杜玉改、上官金雪. 高中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在考試焦慮與學習投入中的中介作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23):10-13.
田寶、郭德俊.考試自我效能感是考試焦慮影響考試成績的中介變量[J].心理科學,2004(2):340-343.
王寬明、夏小剛.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標對考試焦慮的影響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30):153-155.
張日昇、袁莉敏.大學生外語焦慮、自我效能感與外語成績關(guān)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3):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