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分析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同學互改實施模式基礎上,提出互改在教學實踐中的建議。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撰寫,提高國內教育工作者對互改的重視程度,有效改善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關鍵詞】英語寫作;同學互改;實施模式
一、同學互改與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種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它以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為基本形式,系統地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內部的社會心理氣氛,從而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的,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對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
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加以科學利用,充分開發(fā)和利用了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現代教學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學建立在在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這對于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我國同學互改的實施模式及效果
國內的許多學者,結合國外對同學互改的研究成果和國內寫作教學的現狀,陸續(xù)提出了同學互改在我國的實施模式,并進行了實證研究。
李瑞云針對教師在作文批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總結經驗和彌補不足的基礎上,注重作文過程和學生作文互改的方式,設計出“作文批改五步法”,即教師初評-同學互改-作文講評-學生修改-評分存檔。在研究中發(fā)現這種模式提高了作文的質量。一篇文章既有師評又有同學互改,擴大了評判范圍,增強了信息量。并有效地避免了學生間作文抄襲的現象,增強了他們獨立完成作文的信心。同時,作者提出盡管學生間互改存在一定的基礎,但需要輔之以教師的指導;學生分組應搭配合理;過程中要注意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作者也指出,作文批改中仍存在如何提高學生間交流水平,教師如何實現對學生有效指導等問題,有待于繼續(xù)研究完善。
童長濤通過在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應用過程教學法,證明了合作批改的實踐價值。并指出合作修改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提出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如同學互改后,教師是否可以不用評閱學生的作文,如果需要評,又該如何評閱。
黃愛蓮嘗試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寫作教學模式,應用了學生分組相互評議彼此作文的寫作方法。她的實驗過程包括三個步驟:分組討論作文題目;學生板書范文,師生共同評議;學生互相互改,教師擇要講評。她提出,“在評改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只起導演作用,引導學生將評議推向全面與深入。而學生則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既幫助同學修改了作文,又從同學與教師的行文思路與推敲文字手法中受到啟迪。改的是他人的錯誤,卻讓人反思自己的類似問題;評的是他人的文章,但同時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在香港, Tsui和Ng就教師互改和同學互改在英語寫作修改中的角色問題在香港進行了實驗研究。他們的研究中,寫作的過程包括:集體研討-草稿提綱-同學討論-作文一稿-同學互改-教師批改。經過這一系列后學生才是完成了作文的修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結果都顯示同伴作文修改通過向學生提供讀者的形式,有效地幫助學生確定和提高他們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弱點的認識。他們指出,盡管學生更傾向于教師評價,對教師批改所采納的比率也較高,但是同學互改是不能被教師評價所單一取代的。并且教師應該認識到同學互改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弱點,對好的作文有更清晰的理解。
三、教學建議與反思
所有以上的研究都顯示同學互改是英語寫作中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步驟。但是教師在實際應用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為了較為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避免這些不良因素對同學互改效果的影響,提高學生同學互改的能力,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統一的互改標準
目前,有一些此領域的研究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同學互改標準。我國的研究者多是借鑒國外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國還沒有系統提出互改標準的相關研究。中國的外語教學有本國的獨特性,對于國內大學生來講,大學英語四、六級作文要求可以作為標準。但是,教師應該注意的是,互改標準一旦制定,不要輕易在互改中隨便更改,這會模糊學生對標準的理解,不利于作文問題的發(fā)現。另外,互改標準在學生心中內化之前,同學互改活動中,可以將互改的標準展示給學生,這樣可以提醒學生做負責任的修改。
教師在向學生展示修改標準時,對于一些學生容易模糊的詞條應該給予具體范例講解,幫助學生消化理解。
(二)同學互改訓練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在訓練期消除學生之間的不信任,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以及習慣同學互改的標準和步驟。筆者建議:
1.同學互改就是對同學的文章進行評價,教師示范是提高他們同學互改的能力的有效手段。研究證明,學生有能力通過教師示范把握同學互改的技巧。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方法讓學生理解教師作為一個讀者所發(fā)現的文章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明確告知學生他們在同學互改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教師同時應該向學生示范如何在同學互改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小組的成員應該閱讀相同的文章,以便共同探討對文章的看法。當然,標準已由教師列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指導小組成員對各自的修改意見進行比較。為了防止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影響修改的順利進行,學生在同學互改中可以自主選擇語言。因為在修改過程中,意見的交流是首位的。
3.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以要求每組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后,與另一組交換作文,再進行修改工作。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和有效的運用互改標準。
4.將修改后的文章返還給作者,讓作者有時間理解和體會同學互改的益處。
這樣的設計還可以避免因為同學互改的訓練影響班級的授課進度。學生在了解、體會和應用同學互改的同時,也完成了學習任務。在教師認為學生已經完全理解和掌握這種方法后,教師可以正式開始同學互改活動。
(三)教師評閱的有效補充
學生在根據同學互改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后,將此稿,即第二稿交給教師,由教師再進行評閱。目前有許多研究對同學互改和教師評閱進行了比較研究,但這些研究的目的不應該是驗證同學互改能否代替教師評閱,筆者認為同學互改是教師評閱的有效的補充。同學互改在教師評閱之前進行,可以有效減輕教師的評閱負擔,使教師有精力將更多的重點放在一些難度較高的批改上。學生互改后,教師可對學生的第二稿進行提示性的批閱或批改,幫助學生修改他們能力之外的部分。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評閱時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考慮:
1.主題是否鮮明、突出;
2.詞語使用是否得當,能否使用更貼切的詞匯;
3.整個篇章的行文過渡是否自然,結構是否清晰;
4.是否有中國式的英語表達,語言是否地道、得體。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分數還是評語,其功能不只是對學生進行甄別或排隊,更重要的是要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筆者認為同學互改的益處顯然超過了實施中的困難,因為這些困難會隨著一整套精心設計的評價標準和對同學互改進行有效的培訓、指導和持續(xù)的訓練而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 Hidetoshi S,Tomoko F. Characteristics and user acceptance of peer rating in EFL writing classrooms[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4,8(1):31-54.
[2]李瑞云.作文批改五步法——英語專業(yè)學生作文批改的實證研究[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4):30-33.
[3]童長濤.過程教學法與英語寫作能力——一項寫作教學實證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5):130-132.
[4]黃愛蓮.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3,17(4):121-122,128.
[5] Tsui A B M,Ng M. Do secondary L2 writers benefit from peer comments?[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0,9(2):147-170.
[6]王翔.學生能夠掌握互改技巧嗎?[J].國外外語教學,2004(1):54-56,19.
作者簡介:
魏?。?98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