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蓓
(浙江工商大學科研處,浙江 杭州 310018)
高校不僅處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地位,而且在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中居主導地位,為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國家對于高校的科技投入巨大。由于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是一個國家戰(zhàn)略性的重要舉措,在現有的資源投入下,如何合理地安排科研支出比例以提高產出與效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少國外學者用技術創(chuàng)新相關理論論證了大學和研究機構是科技活動的主體[1-3],Feller[4]則研究了高校R&D投入情況及其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國內學者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鐘衛(wèi)[5]對我國R&D經費投入模式進行了分析;肖廣嶺[6-8]分析了我國基礎研究經費、高校R&D經費和政府資金占R&D經費的合理比重,他指出我國高校R&D經費較少,占全社會R&D經費的比例還不到10%,建議把我國高校R&D經費提高到占全社會R&D經費的15%以上;龐文等論證了高校 R&D與區(qū)域經濟增長的關系[9];程華等[10]測算了 R&D 不同類型投入的功效權重分布,發(fā)現基礎研究投入對R&D存量貢獻最大,其次是應用研究投入,最后是試驗與發(fā)展投入。他們研究發(fā)現浙江省歷年R&D投入結構不合理,基礎研究比例太低,試驗與發(fā)展研究比例過大是導致浙江省R&D存量低的主要原因。宋吟秋運用經濟學中的效用理論,對我國近十多年來的R&D經費支出進行了分析,發(fā)現在R&D經費支出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當科學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經費之比為1∶2.01的時候,R&D經費支出的使用效率是最高的[11-12]。這也說明我國目前R&D經費支出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經費1∶3的比例不盡合理,他建議應當增大科學研究在R&D經費支出中的比重,減少試驗發(fā)展的比重,逐步將這一比例從目前的1∶3調整為1∶2。但需要指出的是,他并未深入分析到底將試驗研究的部分經費向基礎研究領域還是向應用研究領域傾斜,也并未研究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三者之間的一個合理支出比例。
因此,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方面的比重是否合理嚴重影響了一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經濟發(fā)展。針對不同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科技資源稟賦,一國的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合理有效安排高校的科研經費結構和投向,保證高??蒲谢顒訉铱萍紕?chuàng)新的有效貢獻。
本文首先對我國高等學校R&D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利用經濟學中的效用理論對我國高??蒲谢顒又С鼋Y構的合理性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從而發(fā)現高校R&D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所在。最后分析了出現該結果的可能原因,并結合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就優(yōu)化高??蒲薪涃M支出結構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議。
(1)我國高等院校R&D人員情況
2009年全國高等院校有R&D人員50.9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有44.8萬人。按實際工作時間計算,2009年R&D人員全時當量27.5萬人年,其中基礎研究人員1.3萬人年,占總全時當量41.0%;應用研究人員14.1萬人年,占總全時當量51.3%;剩余的為試驗發(fā)展人員,即2.1萬人年,占總全時當量7.7%。
(2)R&D經費使用及來源情況
2009年全國高等院校R&D經費總額468.2億元,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45.5億元,應用研究經費250.0億元,試驗發(fā)展經費72.6億元(保留小數位數導致數值不等)。從經費的來源情況看,政府投入資金262.2億元,企業(yè)投入資金171.7億元,國外投入資金4.8億元,其他投入資金29.5億元。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科技統(tǒng)計指標體系中,主要用兩個指標描述R&D活動的投資規(guī)模:R&D經費的絕對數GERD和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值)[13]。2009年全國高校R&D經費規(guī)模與強度如表1所示(以東部11省/市為例)。
從表1可以看出,2009年東部11省/市的高校R&D經費為277.3億元,約占全國高校 R&D經費的59.2%;2009年東部11省/市的 GDP為211887.1億元,約占全國的62.2%。該年我國高校平均R&D經費投入強度為0.14,東部11省/市高校平均R&D經費投入強度為0.13,高于中部地區(qū)的0.11,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東部11省/市對高校R&D經費投入偏低,總體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
表1 2009年全國高校R&D經費規(guī)模與強度(以領先全國的東部11省/市為例)
從高校R&D經費投入的規(guī)模和強度上看,東部11省/市之間均存在較大差異。在高校R&D經費投入規(guī)模上,除去北京,排名首位的是江蘇省。江蘇省高校R&D經費為44.2億元,是排名最后的海南省的63.1倍,但與北京市高校R&D經費(70.0億)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高校R&D經費投入強度上,除去北京,排名首位的是天津。天津R&D經費投入強度為0.29,是排名最后的海南省的7.3倍,但僅是北京0.58的一半。
高校的科研活動包含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三個部分。不同類型科技投入對R&D存量的貢獻期不同,試驗與發(fā)展研究投入最多,在其后15年內發(fā)揮功效,15年后對R&D存量沒有貢獻;應用研究投入權重到22年后為0,最多在其后22年內發(fā)揮功效;基礎研究投入的權重到29年后仍不為0,基礎研究投入在其后29年內仍發(fā)揮功效。所以,基礎研究投入對R&D存量的貢獻期最長,其次是應用研究投入,最后是試驗與發(fā)展投入。
基礎研究活動多年來一直是我國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6年開始,高等院校的基礎研究經費規(guī)模已超過政府研究機構,成為我國最大從事基礎研究活動的部門。
2009年高等學校的基礎研究具有良好的增長態(tài)勢。主要表現在:(1)基礎研究經費增長速度快:2009年高?;A研究經費為145.5億元,同比增長26.7%;(2)基礎研究比重不斷提高:2009年基礎研究經費占高等學校R&D經費的31.1%;(3)高校基礎研究經費占全國基礎研究的份額繼續(xù)上升,2009年該比例高達53.8%。
圖1 1995~2009年高等學校的基礎研究經費
本文借鑒經濟學中的效用理論來分析我國R&D經費支出,得出我國高校的R&D經費支出滿意程度和效果。
現有研究均揭示出滯后2~3年的模型擬合度比較好[14],且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tǒng)計公報中最新紀錄高校R&D情況的是2009年的數據。因此,本文主要選取了1999年到2009年我國高??萍蓟顒咏涃M支出的數據,數據主要根據《中國科技統(tǒng)計年鑒》進行搜集和整理計算。具體數據和變動趨勢見表2。
表2 我國高??蒲谢顒咏涃M支出情況 (億元)
本文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分別用 X1、X2、X3表示。X1、X2、X3經費支出的總和即為我國高??萍蓟顒咏涃M的支出情況。在相同效用的情況下,可能會有多種X1、X2、X3的不同組合。本文可以把問題歸結為:在R&D經費支出一定的情況下,找出能獲得最大效用的X1、X2和 X3的組合,即求效用函數 u(x1,x2,x3)=f(x1,x2,x3)的極大值。
利用表2中的數據可以得到1999~2009年各年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經費支出所占的比例,如表3所示。
表3 1999~2009年我國高??蒲谢顒咏涃M支出所占比例(%)
由于X1、X2、X3之和為1,所以我們可以構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效用函數U(X1,X2X3)=為精確起見,我們可以將1999年到2009年期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三部分經費占R&D經費支出比重的平均值計算出來,將這三個數值作為柯布-道格拉斯函數中三個變量的指數。根據表3,求得X1的經費占R&D經費支出比重的平均值為 0.24,X2的平均值為 0.54,X3的平均值為0.22。于是得到本文R&D經費支出效用函數的表達式
由于只有一個效用函數,無法得知如何分配我國高??萍蓟顒咏涃M支出比例合理,因此,我們必須找出它的預算約束方程,將兩者結合起來分析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結果。要得出預算約束方程,就需要知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的價格。由于X1、X2、X3均不是正常意義的商品,沒有真正的價格。因此本文借鑒替代法,將在X1、X2、X3上的投入成本作為它們的價格。表4是我國在1999~2009年間從事R&D人員的分布情況。
表4 1999~2009年我國高校R&D人員的分布
根據表2和表4,就可以得出1999~2009年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人員的人均經費情況,如表5所示。
表5 1999~2009年我國高校R&D人員的人均研究經費(萬元)
將X1、X2、X3各年的人均成本算出,分別用P1、P2、P3表示,即得到 X1、X2、X3的平均價格,P1=6.74、P2=10.11 和 P3=16.19。因此我們可得到預算約束方程為:6.74X1+10.11X2+16.19X3=M,其中M為R&D經費支出。
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數的原問題:
通過求解上面兩個方程,就可以得到效用最大化的組合。本文的效用函數如下:
這里的M為某年高校的R&D經費支出,X1代表基礎研究,X2代表應用研究,X3代表試驗發(fā)展。
根據這兩個方程構建拉格朗日函數為:
L=0.24lnx1+0.54lnx2+0.22lnx3- λ(6.74 x1+10.11x2+16.19x3-M),分別對 X1、X2、X3求偏導數得到的一階條件是:
將此四式聯立求解得:X2=1.5X1,X3=0.38 X1,可以得出我國高校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的經費合理支出比例約為34.7%、52.1%、13.2%。而歷年我國高??蒲谢顒又械幕A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三者的平均比例為24%、54%和22%?;A研究投入不足,而試驗發(fā)展投入比例過大,因此我國高??蒲谢顒拥腞&D經費支出結構明顯不合理。
根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近十年來我國高等學校科技活動情況,運用經濟學效用模型,我們發(fā)現高??蒲谢顒又械幕A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經費比例存在不合理性,高校試驗發(fā)展經費支出嚴重擠占了基礎研究的經費。該結論實際上體現出了經濟轉型期中國經濟發(fā)展與科技投入的時代特征,同時也暴露了高校作為理性個體的科技投入短視化行為。該結果的產生存在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也為高??萍纪度敫母镏该髁朔较?。
高校試驗發(fā)展經費支出嚴重擠占了基礎研究的經費,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高校科技投入是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的,出于產業(yè)轉型和新興戰(zhàn)略發(fā)展的需要,可能會造成高校投入側重于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試驗發(fā)展環(huán)節(jié),而相對忽略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從一定程度上這也可以反映出我國目前的整體科技經費支出結構的不合理,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出于高校經費來源和內部考核機制的限制,高校為了能在高校間、高校和其他科研機構之間的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可能會采取更多傾向于短期投入產出比更大的試驗發(fā)展研究。
綜上所述,基礎研究是應用研究的根基,是試驗發(fā)展的源泉;應用研究是將基礎研究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試驗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是試驗發(fā)展的基礎和先導。所以為了更有效地促進科技進步,提高高??蒲谢顒拥男?,保證高校的科研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及全面提升高??萍紕?chuàng)新能力,高校的基礎研究至關重要。為了保障高?;A研究的需要,提高高??蒲兴剑覈诟咝;A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發(fā)展這三個方面的投入有待調整。政府需要加大對高?;A研究的投資力度,把高?;A研究投入的比重逐步調整到34.7%,以延長基礎研究對R&D存量的貢獻期。在提高基礎研究投入的同時保證應用研究方面可以通過招商引資,引導更多的國外資金向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投資。同時利用財政手段降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也能夠更好地完善和加強高校與企業(yè)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對于試驗發(fā)展經費,高校的相關部門可以適當削減,以使更多的資源運用于增強基礎研究,以及保證應用研究的投入。
[1]Anselin L,Varga A,Acs Z.Local geographic spillovers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high technology innovation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7,(42).
[2]Blind K,Grupp H.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German regions:empirical findings and policy consequences[J].Research Policy,1999,(28).
[3]Bode E.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calized R&D spillover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y[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
[4]FellerI.S&T-based development and the University[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4,18(2):138-150.
[5]鐘 衛(wèi).我國R&D經費投入模式分析及建議[J].統(tǒng)計研究,2010,(2):23-29.
[6]肖廣嶺.中國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的比例多大為宜[J].科學學研究 ,2005,(2):197-203.
[7]肖廣嶺.我國高校R&D經費占全社會R&D經費的比例多大為宜[J].中國科技論壇,2008,(3):110-113,121.
[8]肖廣嶺.我國政府資金占R&D經費的比重多大為宜[J].科學學研究,2008,(1):19-24.
[9]龐 文,韓 笑.高校R&D與區(qū)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10,11(29):30-36.
[10]程 華,吳曉暉.R&D投入、存量及產出彈性研究——基于年份/功效函數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6,(S1):108-114.
[11]宋吟秋.我國R&D經費支出結構的合理性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9,(10):53-55.
[12]宋吟秋,呂 萍,黃 文.中美兩國 R&D經費支出結構的比較[J].科研管理,2012,33(4):102-107.
[13]盧方元,趙銀虎.中部六省高校R&D經費投入與結構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3):38-40.
[14]吳玉鳴.大學、企業(yè)研發(fā)與首都區(qū)域創(chuàng)新的局域空間計量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6,24(3):39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