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生
(陜西寶雞教育學院,陜西寶雞 721001)
教師是傳播語言文化的重要媒介,著名教育家葉瀾認為,教師應具有對人類的熱愛的博大胸懷,對學生成長的關懷和敬業(yè)奉獻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復合的知識結構,在富有時代精神和科學性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實踐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1]。教師不僅應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更應具有扎實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外交流的增加,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國際性通用語言,其重要性愈加突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是英語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蘊涵的文化價值意義,又是重要的一個方面。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只有被看作是它們所屬文化的一部分時才具有意義[2]。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牢固的英語語言基本功,諸如聽說讀寫譯等能力,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素養(yǎng),這是順利完成英語教育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本文試從調查分析的角度,談一談英語教師具備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素養(yǎng)的重要性。
下面是針對參加培訓的英語教師作的關于英語文化教學一個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題目參考英國專家Karen Betts指導設計的問卷調查改編而成,共8個題目。參加調查的教師共51人,是來自寶雞市各縣區(qū)初中的英語教師,發(fā)放試卷51份,回收47份。下表是問卷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
Items s Just-so-so No N/Rate N/Rate N/Rate教材中的文化內容是否充分38/80.85% 1/2.12% 8/17.02%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是否重要44/93.61% 3/6.39% 0/0教師是否有意識地進行文化比較25/53.19% 0/0 22/46.81%在講授英語文化時是否有困難39/82.97% 0/0 8/17.03%是否經(jīng)常講授英語文化5/10.63% 16/30.04% 26/59.33%是否經(jīng)常組織有關文化方面的課堂活動7/14.89% 0/0 40/85.11%是否對學生進行英語文化測試2/4.25% 0/0 45/95.75%
從問卷結果可以看出,80.85%的英語教師認為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充分,7.02%的英語教師認為教材中的文化內容不充分;93.61%的英語教師肯定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只有6.39%的英語教師在外語教學中認為文化教學無關緊要;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進行文化比較的教師比例為53.19%;82.97%的英語教師覺得講授英語文化時存在困難;經(jīng)常在英語教學中講授文化內容的教師比例只有10.63%,59.33%的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沒有涉及文化講授內容;經(jīng)常組織有關英語文化方面的課堂活動的教師比例為14.89%,4.25%的英語教師對學生進行文化測試。
從問卷調查及教師訪談中,筆者認為當前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當前的教育教學考核制度仍然以學生的英語成績衡量英語水平,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英語教師以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為主,以考試內容為教學的重點,以課本為教學的主要載體,課標要求掌握什么知識點,上課就講解什么知識點,整個教學圍繞考試展開,忽視英語文化的教學。其次,因為教師接受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習慣于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式的英語講課方式,加上教師家長功利主義思想嚴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仍然以英語語言知識點講解為主,配合作選擇題、閱讀理解練習和進行寫作練習,對英語文化的滲透,教學涉及甚少。
2.教師對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以考綱作為教學的標準,導致教師對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豈不知英語文化教學是語言教學的基礎。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早在20世紀初,現(xiàn)代語言學的奠基人Saussure在他的論著《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指出:“語言是一種表達思想的符號系統(tǒng)?!盨aussure提出,要理解一種文化,就意味著要對它的符號系統(tǒng)進行探測和解釋。而學習一門語言,只有把它放在社會文化大系統(tǒng)中加以考察,才能有效地揭示其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3]。英語語言教學必須進行文化教學,只有文化氛圍中的語言教學才具有語言的生命力,只有了解英語文化,才能理解英語語言文化習俗、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才能正確運用英語。
例如:某校初中英語教師在講授冀教版八年級(上)Lesson57課時,問了學生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在引導學生討論時,老師說道:“You can say you are tall,beautiful,handsome.”說了這幾個詞后,再沒有引申,這個問題到此為止。從教學目標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是要引導學生談論良好的品德,比如善良(kind)、勤奮(diligent)、努力(hardworking)、誠實(honest)、自信(confident)、熱心(warm -h(huán)earted)等等,學生沒有深入探討,沒有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學生的討論停留在個人的外表方面;其次,這個英語教師缺乏英語文化知識,在英美文化中不能單純地談論關注一個人的外表形象,而忽略智慧。
3.英語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難以勝任英語教學中涉及到的文化教學。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82.97%的英語教師覺得講授英語文化時存在困難,59.33%的教師不常講授英語文化,組織有關文化方面的課堂活動的教師只有7人。由于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還沒有改變,英語教師自身英語專業(yè)水平有限。因此,難以勝任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英語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識沉淀。除了英語學科知識、相關的學科知識外,還特別需要英語教師的多元文化知識,如國外的政治制度、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社會風俗習慣、風土人情、道德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在了解國外文化的同時,英語教師還應提高自身本國文化的修養(yǎng),并把兩種文化作對比分析[4]。英語教師除具備基本的英語專業(yè)知識、技能,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這是由英語教師專業(yè)知識的特殊性決定的。因此,英語教師除具備基本的英語專業(yè)知識、技能,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這是由英語教師專業(yè)知識的特殊性決定的,只有具備基本的英語文化知識,才能勝任英語語言教學工作。
語言學家曾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真正學到語言?!保?]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國際意識。因此,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涉及的外國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
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技能與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英語教育教學中傳播英語語言文化,而具備堅實的英語文化知識也有助于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英語教師從自身的工作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fā)學習英語文化知識,在教學中實踐英語文化知識,在英語文化氛圍中學習英語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英語文化知識而促進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健全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進而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英語教師應加強英語文化知識學習,完善知識結構,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為順利完成英語教學工作,為學生英語語言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
[1]李瑾瑜,等.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轉換[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于學勇.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2,(2).
[3]楊習.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09,(44).
[4]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任蓓蓓.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海外英語,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