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帥,胡繼榮,劉軍軍,何 杰,馬興元,吳冬青
(河西學(xué)院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 甘肅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 張掖734000)
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 Wolff),別稱小五臺柴胡、小五呂柴胡、楊家坪柴胡,是傘形科柴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河南、青海、甘肅等地,味苦、性微寒,具有解熱、抗炎等功效[1]。大孔吸附樹脂具有吸附快、容量大、洗脫率高、可再生等優(yōu)點[2],廣泛應(yīng)用于分離黃酮、多糖、生物堿等化合物[3-5]。作者利用X-5大孔吸附樹脂對黑柴胡黃酮粗提液進行分離純化,并對純化前后黑柴胡黃酮清除·DPPH、ABTS+能力及還原力進行比較,旨在為分離純化黑柴胡黃酮提供參考。
黑柴胡,2010年采自甘肅隴西。
X-5大孔吸附樹脂,南開大學(xué)化工廠;蘆丁,生化試劑,醫(yī)藥集團上?;瘜W(xué)試劑公司;·DPPH,梯希愛化成工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ABTS,東京化成工業(yè)株式會社;抗壞血酸(Vc)、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無水乙醇、丙酮、鐵氰化鉀、三氯乙酸、三氯化鐵等均為分析純。
WFJ2100型可見分光光度計,尤尼柯儀器有限公司;RE-2000A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SHA-B型恒溫振蕩器,國華電器有限公司。
1.2.1 黑柴胡黃酮提取流程
干燥黑柴胡→粉碎→過50目篩→75%乙醇回流1h[料液比1∶30(g∶mL)]→提取2次→濾液合并→濃縮至無醇味→定容至100mL→黑柴胡黃酮粗提液冷藏備用。
1.2.2 黑柴胡黃酮的分離純化
1.2.2.1 樹脂的預(yù)處理[6]
X-5大孔吸附樹脂10g→丙酮回流3h(水浴溫度50℃)→過濾→95%乙醇浸泡24h→過濾→蒸餾水洗至無醇味→過濾→5%HCl浸泡3h→過濾→蒸餾水洗至中性→5%NaOH浸泡3h→過濾→蒸餾水洗至中性→抽干→冷藏備用。
1.2.2.2 靜態(tài)吸附實驗[6,7]
準確稱取已處理好的樹脂1.000g置于100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pH值為2的0.09410mg·mL-1黃酮粗提液25.00mL,振蕩(30 ℃,轉(zhuǎn)速150r·min-1)吸附12h,準確吸取上清液1.00mL測定黃酮質(zhì)量濃度,按式(1)計算吸附率:
式中:c為吸附前溶液的黃酮質(zhì)量濃度;c′為吸附后溶液的黃酮質(zhì)量濃度。
按上述方法,首先考察黃酮粗提液pH值對吸附效果的影響,選擇適宜的pH值;然后在吸附中每隔1h吸取上清液測定黃酮質(zhì)量濃度,繪制靜態(tài)吸附動力學(xué)曲線;最后改變粗提液中黃酮的質(zhì)量濃度進行實驗,繪制吸附等溫曲線。
1.2.2.3 解吸實驗[6,7]
將最佳靜態(tài)吸附條件下吸附飽和樹脂過濾,用蒸餾水沖洗后置于100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不同體積分數(shù)的乙醇50.00mL,振蕩(60℃,轉(zhuǎn)速150r·min-1)解吸12h,準確吸取解吸液1.00mL測定黃酮質(zhì)量濃度,按式(2)計算解吸率并繪制靜態(tài)解吸曲線,選擇最佳解吸劑。
式中:c為吸附前溶液的黃酮質(zhì)量濃度;c′為吸附后溶液的黃酮質(zhì)量濃度;V為吸附液的體積;c″為解吸液的黃酮質(zhì)量濃度;V′為解吸液的體積。
1.2.2.4 動態(tài)吸附-解吸實驗[6-8]
將已處理好的X-5大孔吸附樹脂濕法裝柱,徑高比為1cm∶10cm。在靜態(tài)吸附實驗、解吸實驗基礎(chǔ)上,將一定質(zhì)量濃度、一定pH值黃酮粗提液以1mL·min-1的流速上柱,充分吸附飽和后,用4BV去離子水沖洗,然后依次用靜態(tài)解吸優(yōu)選出的最佳解吸劑進行洗脫(洗脫流速1mg·min-1)。收集解吸液,測定吸光度,計算黃酮質(zhì)量濃度。
1.2.3 黑柴胡黃酮質(zhì)量濃度的測定
參照文獻[9],采用 NaNO2-Al(NO3)3-NaOH 法,以蘆丁為基準物質(zhì)測定黑柴胡黃酮的質(zhì)量濃度。擬合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為A=11.079c-0.029[A為吸光度 值、c 為黃酮質(zhì)量 濃 度 (mg·mL-1)],R2=0.99987,線性范圍為0.0094~0.0564mg·mL-1。
移取0.1mL黑柴胡黃酮液于25mL容量瓶中,按照標準曲線測定方法測定吸光度,根據(jù)回歸方程計算黑柴胡黃酮質(zhì)量濃度。
1.2.4 黑柴胡黃酮抗氧化性研究
1.2.4.1 黑柴胡黃酮對·DPPH的清除作用
參照文獻[10],方法略有改動:分別移取純化前后不同質(zhì)量濃度黃酮液1.00mL于試管中,加入100μg·mL-1的·DPPH溶液1.00mL,補水至5mL,避光放置30min后在517nm下測定吸光度Ai,以相同質(zhì)量濃度的Vc、BHA作陽性對照。按式(3)計算清除率:
式中:A0為未加黃酮液的·DPPH溶液的吸光度;Aj為相應(yīng)質(zhì)量濃度黃酮液的本底吸光度。
1.2.4.2 黑柴胡黃酮對ABTS+的清除作用
參照文獻[11]方法,配制ABTS+工作液。分別移取純化前后不同質(zhì)量濃度黃酮液1.00mL于試管中,加入2.00mL ABTS+工作液,補水至5mL,室溫放置20 min后,于734nm處測定吸光度A′i。以相同質(zhì)量濃度的Vc、BHA作陽性對照。按式(4)計算清除率:
1.2.4.3 黑柴胡黃酮還原力的測定
參照文獻[12]方法進行測定,以Vc、BHA作陽性對照,測定700nm處吸光度。
根據(jù)1.2.1方法做平行實驗3次,黑柴胡黃酮粗提液的平均質(zhì)量濃度為10.75mg·mL-1,RSD為0.16%。
圖1 pH值對吸附率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adsorption rate
由圖1可知,pH值在1~2之間的吸附率較高,隨著pH值的增大,吸附率降低。這是因為,黃酮為多羥基酚類,呈現(xiàn)一定的弱酸性,在酸性條件下以分子狀態(tài)存在,主要以范德華力被樹脂物理吸附,而在堿性條件下,黃酮可形成佯鹽,以離子形式存在,不易被樹脂吸附[13],吸附率降低。因此,選擇適宜的黃酮粗提液pH值為2。
由圖2可知,X-5大孔吸附樹脂可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較大吸附量,吸附3h時的樹脂吸附率達到85.85%;吸附7h時,吸附趨于飽和。因此,選擇適宜的靜態(tài)吸附時間為7h。
由圖3可知,粗提液中黃酮質(zhì)量濃度對吸附率的影響較大。當黃酮質(zhì)量濃度為0.369mg·mL-1時,吸附率達到最大值93.58%;繼續(xù)增大黃酮質(zhì)量濃度,吸附率有所減小。這是因為,黃酮濃度較大時,因其結(jié)構(gòu)中含有酚羥基、羰基官能團[14],易于形成氫鍵而成為聚合大分子,不易被吸附。因此,選擇黃酮粗提液最佳上樣濃度為0.369mg·mL-1。
考察乙醇體積分數(shù)對解吸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4。
圖4 乙醇體積分數(shù)對解吸率的影響Fig.4 The effect of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on desorption rate
由于黃酮類化合物大多為極性且其極性范圍較廣[14],根據(jù)“相似相容”原理,不同極性的黃酮化合物應(yīng)溶于不同體積分數(shù)的乙醇中。由圖4可知,不同體積分數(shù)的乙醇對飽和樹脂的解吸能力不同,45%乙醇解吸效果最好(解吸率92.54%),65%乙醇次之(解吸率87.73%)。因此,選擇45%、65%乙醇作為動態(tài)解吸劑。
圖5 動態(tài)洗脫曲線Fig.5 Dynamic curves of ethanol desorption
由圖5可知,45%乙醇洗脫完全需70mL,65%乙醇洗脫完全需75mL。45%乙醇洗脫液和65%乙醇洗脫液中黃酮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1.323mg·mL-1和0.1183mg·mL-1。
2.7.1 黑柴胡黃酮對·DPPH的清除作用
·DPPH是一種較穩(wěn)定的自由基,當加入樣品后,若含有抗氧化物質(zhì)提供電子與·DPPH配對使其顏色變淺,通過褪色程度就可以衡量清除活性的大?。?5]。測定不同質(zhì)量濃度黑柴胡黃酮液及對照的·DPPH清除能力及IC50值,結(jié)果見圖6和表1。
圖6 清除·DPPH能力Fig.6 The ability of scavenging·DPPH
由圖6可知,在實驗范圍內(nèi),隨著各樣品質(zhì)量濃度的增大,·DPPH清除率均呈遞增趨勢,但45%乙醇洗脫液、65%乙醇洗脫液和粗提液與對照相比,增加緩慢。
由表1可知,由IC50值確定的清除·DPPH能力大小依次為:BHA>Vc>45%乙醇洗脫液>65%乙醇洗脫液>粗提液,45%乙醇洗脫液和65%乙醇洗脫液較粗提液半數(shù)清除率分別提高了44.56%、24.70%,說明45%乙醇洗脫液含有清除·DPPH成分多于65%乙醇洗脫液。
表1清除·DPPH的IC50值Tab.1 The IC50values for scavenging·DPPH
2.7.2 黑柴胡黃酮對ABTS+的清除作用
ABTS+是一種經(jīng)氧化后形成的綠色自由基,當加入樣品后,若含有抗氧化物質(zhì)提供供氫體使其顏色變淺,其褪色程度與抗氧化劑濃度呈正相關(guān)[15]。測定不同黑柴胡黃酮液及對照的清除ABTS+能力和IC50值,結(jié)果見圖7和表2。
由圖7可知,各樣品清除ABTS+能力與質(zhì)量濃度均呈正相關(guān),而且純化后黃酮液清除ABTS+能力強于對照。
圖7 清除ABTS+能力Fig.7 The ability of scavenging ABTS+
由表2可知,由IC50值確定的清除ABTS+能力大小為:65%乙醇洗脫液>45%乙醇洗脫液>Vc>粗提液>BHA,45%乙醇洗脫液和65%乙醇洗脫液較粗提液半數(shù)清除率分別提高了33.91%、51.66%,說明65%乙醇洗脫液含有清除ABTS+成分多于45%乙醇洗脫液。此外,45%乙醇洗脫液、65%乙醇洗脫液和粗提液的清除ABTS+能力均顯著強于其清除·DPPH能力。
表2清除ABTS+的IC50值Tab.2 The IC50values for scavenging ABTS+
2.7.3 黑柴胡黃酮的還原力(圖8)
在還原力測定中,吸光度越大表明抗氧化性越強,還原力越強[16]。由圖8可知,在實驗測定范圍內(nèi),各樣品還原力與質(zhì)量濃度均呈正相關(guān)。還原力大小依次為:Vc>45%乙醇洗脫液>BHA>65%乙醇洗脫液>粗提液,45%乙醇洗脫液和65%乙醇洗脫液較粗提液還原力分別提高了47.80%、23.59%,說明X-5大孔吸附樹脂是分離純化黑柴胡黃酮的優(yōu)良樹脂。
圖8 還原力Fig.8 The reducing ability
(1)X-5大孔吸附樹脂對黑柴胡黃酮有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其最佳靜態(tài)吸附條件為:粗提液中黃酮上樣濃度為0.369mg·mL-1、pH 值1~2、吸附時間為7h,最大吸附率達到93.58%;45%乙醇、65%乙醇靜態(tài)解吸效果相對較好,解吸率分別為92.54%、87.73%;45%乙醇、65%乙醇動態(tài)洗脫液中黃酮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1.323mg·mL-1、0.1183mg·mL-1。
(2)考察了純化前后黑柴胡黃酮的抗氧化性。由IC50值可知,清除·DPPH的能力大小依次為:45%乙醇洗脫液>65%乙醇洗脫液>粗提液,清除ABTS+的能力大小依次為:65%乙醇洗脫液>45%乙醇洗脫液>粗提液,還原力大小依次為:45%乙醇洗脫液>65%乙醇洗脫液>粗提液;45%乙醇洗脫液、65%乙醇洗脫液和粗提液的清除·DPPH能力均顯著弱于其清除ABTS+能力;45%乙醇洗脫液、65%乙醇洗脫液抗氧化能力均強于粗提液,說明X-5大孔吸附樹脂是分離純化黑柴胡黃酮的優(yōu)良樹脂。
[1]雷嵐芬,孟祥龍.黑柴胡與柴胡的生藥學(xué)比較研究[J].山西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1,12(5):21-22.
[2]李淑珍,李進,楊志江,等.大孔樹脂分離純化黑果枸杞總黃酮的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9,30(1):19-24.
[3]李晨,姜子濤,李榮.大孔吸附樹脂純化櫻桃葉中總黃酮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9):212-217.
[4]仰榴青,徐佐旗,茆廣華,等.大孔吸附樹脂純化銀杏外種皮多糖的研究[J].中藥材,2006,29(10):1098-1100.
[5]陸世惠,龍盛京.D-101大孔樹脂分離純化兩面針總生物堿[J].西北藥學(xué)雜志,2013,28(1):7-9.
[6]張勇,李彩霞,麻貝貝,等.大孔吸附樹脂純化“黑美人”土豆色素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33(2):345-348.
[7]洪雪娥,高蔭榆,羅麗萍,等.大孔樹脂對薯蔓黃酮吸附分離特性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6,27(10):423-427.
[8]汪茜,何宇新,鄧蕓.大孔吸附樹脂純化貫葉連翹總黃酮工藝研究[J].成都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08,3(4):256-258.
[9]齊柳婭,郁建平,田晶,等.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追風(fēng)傘總黃酮的研究[J].化學(xué)與生物工程,2010,27(1):37-40.
[10]袁王俊,李彩芳,丁秋瑾,等.黃連抗氧化活性研究[J].廣西植物,2009,29(5):694-697.
[11]廖月霞,王笑娜,孔桂美,等.半枝蓮乙醇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3):520-522.
[12]王芙蓉,吳冬青,安紅鋼,等.當歸總黃酮提取工藝及體外抗氧化性研究[J].中獸醫(yī)醫(yī)藥雜志,2010,29(5):11-15.
[13]張斌,孫蘭萍,馬龍,等.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花生殼總黃酮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xué)報,2010,25(2):126-130.
[14]郭雪峰,岳永德.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分離純化和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7,35(26):8083-8086.
[15]趙曉莉,陳衛(wèi)軍,趙松林,等.椰子種皮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熱帶作物學(xué)報,2012,33(1):162-165.
[16]馬利華,賀菊萍,秦衛(wèi)東,等.槐花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7,28(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