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梅, 余高峰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上海 200093)
科技英語中名詞化隱喻及其語篇功能
黃 梅, 余高峰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上海 200093)
名詞化隱喻是科技英語語篇的重要特征,在科技語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科技語篇的建構(gòu)中,名詞化隱喻具有多種語篇功能,它能使語篇更加簡潔、濃縮、正式、客觀,并且能增強整個語篇的銜接和連貫性。掌握好名詞化隱喻在科技語篇中的這些功能,可以加深對科技語篇深層語義的理解,為準確理解科技語篇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科技英語的翻譯提供更好的服務。
科技英語;名詞化隱喻;語篇功能
名詞化隱喻是人類日常語言使用中較為常見的特征之一,是系統(tǒng)功能語法隱喻中概念隱喻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由于科技英語語篇具有準確性、客觀性和科學性等特征,因此,名詞化隱喻也就成了科技英語語言的重要特點之一。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語法隱喻理論來研究科技英語的特點,為科技英語語篇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本文擬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來探討科技英語語篇中的名詞化隱喻現(xiàn)象,并分析名詞化隱喻在科技英語中的語篇功能。
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觀點,語言系統(tǒng)由音系層(phonology)、詞匯語法層(lexicogrammar)和話語意義層(discourse semantics)構(gòu)成,這三個層次之間是象征和被象征或者說體現(xiàn)和被體現(xiàn)的關系。具體地說,音系層是詞匯語法層的體現(xiàn),而詞匯語法層又是話語意義層的體現(xiàn)[1]。但是,這種體現(xiàn)并不總是一對一的,有時一個意義可以體現(xiàn)若干種形式,一個形式可以體現(xiàn)若干種意義。韓禮德將詞匯語法和語義之間的體現(xiàn)關系分為一致式(congruent form)關系和非一致式(incongruent form)關系。所謂一致式關系指的是語義和語法范疇之間的一種自然關系,而非一致式關系則是指語義和范疇之間關系的非自然化。例如,在概念功能的及物系統(tǒng)中,如果過程是由動詞詞組體現(xiàn),參加者是由名詞詞組體現(xiàn),特征是由形容詞體現(xiàn),時間或結(jié)果等邏輯關系是由連詞體現(xiàn),這就屬于一致式關系;如果過程和特征是用名詞詞組體現(xiàn),邏輯關系是用名詞詞組、動詞詞組或介詞詞組來體現(xiàn),這就是非一致式關系,即隱喻體現(xiàn)。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胡壯麟教授認為,名詞化是將過程和特性隱喻化,不再由小句表現(xiàn)過程或充當飾語,而以名詞形式體現(xiàn)參加者[2]。表1中列出了及物系統(tǒng)中語義及語法范疇之間的一致式關系體現(xiàn)和非一致式關系(隱喻式)體現(xiàn)。
表1 一致式關系和隱喻式體現(xiàn)Tab.1 Congruenf from and metaphorical from
例1 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wedge.
例1中,名詞rectification和insertion為參與者,但是同時它們還分別隱喻地體現(xiàn)rectify和insert兩個過程;動詞achieve為過程,同時則隱喻地體現(xiàn)著條件關系[3]。在一致式關系體現(xiàn)和隱喻式體現(xiàn)的選擇上,可以說語篇的類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的依據(jù)。為了證實名詞化出現(xiàn)的頻率與語類的正式程度相關,王晉軍從不同類型的語篇中各選出20段,即科技英語、法律英語、新聞英語、英語小說和英語寓言、童話,并分別統(tǒng)計出語篇中小句的總數(shù)、名詞化結(jié)構(gòu)的總數(shù),最后計算出名詞化結(jié)構(gòu)在這五類語篇中所占比例(見表2)。
從表2中可看出,科技和法律語篇的名詞化比例最高,達到70%以上,而新聞英語語篇的名詞化比例與科技和法律語篇相比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但新聞英語語篇中的名詞化比例卻比小說的名詞化比例高達13%,童話和寓言語篇中幾乎沒有名詞化結(jié)構(gòu)。這足以說明名詞化比例和語篇類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一般來說,語篇的技術性越強,其名詞化出現(xiàn)的頻率也就越高,也就是說名詞化使用的越多,該語篇的技術性就越強,越正式。
表2 不同類別語篇中的名詞化比例Tab.2 The proportion of nom inalization in different texts
韓禮德認為名詞化現(xiàn)象是創(chuàng)建語法隱喻最有力的途徑。在語法隱喻中,名詞化是指用名詞來體現(xiàn)本來在一致式情況由動詞或形容詞所體現(xiàn)的“過程”或“特征”,這樣,一致式小句中的過程或特征經(jīng)過名詞化就變成了事物[4]。由于科技英語語篇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說理性”和“技術性”等特征,因此,其語篇要求有大量的名詞化隱喻的存在,同時名詞化隱喻還具有不同的語篇功能。其主要的語篇功能表現(xiàn)如下。
(一)簡潔、濃縮和提高信息度功能
科技語篇要求文字簡煉,行文經(jīng)濟,以精煉的語言表達大量的信息。名詞化隱喻是實現(xiàn)語言簡潔,提高語言信息度的一個重要途徑。名詞化隱喻使原先的小句被“打包”(packing)成名詞性詞組,或若干個小句被“打包”成一個小句,雖然,語篇的句數(shù)減少了,但每句的信息量卻相對增大了[5]。韓禮德的“級階理論”(rank and scale theory)認為“級”是表述語言中句子、小句、詞組/短語、詞和語素五個單位依次由上到下的一種等級關系。該理論容許向下移動的“級轉(zhuǎn)移”(rank shift),即一個單位可移至下一級,但下一級單位不能上移。經(jīng)過這樣的級轉(zhuǎn)移后,具有高度名詞化隱喻的語篇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雙重語義特征使其深層意義更加豐富,這種概括和濃縮功能使語篇更加簡潔,意義豐富,提高了語篇的信息密度。
例2 (A)Population grew rapidly in the 1964s.And their need for service also grew quickly. In this situation,the computer science was pressed to develop quickly.Because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who need serving was very large,businesses,governments,and institutions found that the computer should be speedy and reliable to meet such kind of demand.
(B)The rapid grow th of population and need for service in the 1960s placed their own unique pressures upon the developmentof computer science.Businesses,governments,and institutions found that,due to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being served,they needed the computer’s speed and reliability.
例2 (B)句是將(A)句中的分句打包,隱喻化成“grow th”為實體的名詞詞組,即將population grew rapidly打包成the rapid grow th of population。把原來的簡單句轉(zhuǎn)化為復合句,從而減少了句子數(shù)量,增加了詞匯密度,語言更加精練。在例2(B)中的grow th是參與者,而在例2(A)中則是物質(zhì)過程中的過程。根據(jù)韓禮德的信息密度計算方法(D= M/N,其中,D為信息密度指數(shù),M為獨立信息詞匯數(shù)量,N為小句數(shù)量),可以看出,例2(A)中共有55個詞匯,7個小句,其信息密度指數(shù)為7.8,而名詞化后的例2(B)中詞匯數(shù)量是44,3個小句,其信息密度指數(shù)高達14.6,幾乎是例2(A)一致式表達的兩倍之多。
例3 (A)In the early dayswhen engineers had to make a bridge across a valley and the valley had a river flowing through it they often built viaducts, which were constructed ofmasonry and has numerous arches in them,and many of these viaducts became notable.
(B)In bridging river valleys,the early engineers builtmany notablemasonry viaducts for numerous arches.
在例3(B)中,通過使用名詞化隱喻bridging,使原來冗長拖沓的復合句簡化成了簡單句,詞匯密度也隨之大大提高。例3(A)中的信息密度指數(shù)為2.8,而例3(B)中的信息密度指數(shù)則達到了5.5。句子長度也發(fā)生了相當大的變化,由原來例3(A)的45個單詞縮短到例3(B)中的15個單詞。
由例2和例3兩例可看出,名詞化隱喻在實現(xiàn)科技語篇簡潔和提高其信息密度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葉斯帕森(Jespersen)所指出的那樣,名詞化的使用使我們能夠避免很多拖泥帶水的表達,因為它表達的是本來需要用從句表達的意義[6]??梢哉f,使用名詞化隱喻,既可以增強內(nèi)容上的準確性,又可以提高形式上的簡潔程度,達到信息濃縮的效果。
(二)增強語篇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功能
名詞化語法隱喻是由其他詞類變?yōu)槊~的過程,尤其是動詞、形容詞,其結(jié)果是將動作過程或特征等進行“物化”、“固化”或“靜態(tài)化”。在一致式中,動詞體現(xiàn)過程,一般要有參與者,有時還需要其他附加的限定成分,如補語等。而在隱喻式中,名詞化隱喻涵蓋了參與者和過程兩種意義,所以,英語名詞化可以使原來由動詞體現(xiàn)的過程轉(zhuǎn)而由名詞來體現(xiàn),當此過程(物質(zhì)過程)變成彼過程(關系過程)的參與者時,與舊過程(物質(zhì)過程)相關的參與者就可以省略去,這樣表達就顯得更加客觀、真實[7],從而使整個語篇更具有公正性和權威性。而名詞化這種掩蓋或模糊動作施事者的功能,正是它能在科技英語語篇中頻繁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4 (A)We can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when we use superheated steam.
(B)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can be effected by 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
例4(A)是一致式,具有較強的主觀色彩,而在例4(B)中,使用了動詞improve和use的名詞化隱喻形式,將(A)句中的過程參與者省去,虛化了主觀性較強的施事者,語義表達顯得更為正式、客觀,信息敘述不依附于任何具體時間、場合,使整個語篇顯得具有普遍性、準確性、合理性和客觀性。
由此可以看出,名詞化隱喻通過降低人際功能的發(fā)揮,使讀者意識到語篇并非從作者主觀角度而組織,從而減少了語篇的主觀性,反映了科學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的真實性,使科技語篇具有權威、真實、客觀和準確性。
(三)增強語篇的量化功能
科技語篇中,人們通常用語篇來表現(xiàn)數(shù)量,譬如做了多少事情或占多少份量等,這時就需要用表示數(shù)量的詞來體現(xiàn)。名詞化隱喻則是體現(xiàn)這一數(shù)量的最佳手段。
例5 (A)Last year alone they changed 20 major things and improved their 40 Mazda even more perfect.
(B)Lastyearalone theymade20major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 toward making their Mazda even more perfect.
可以看出,例5(A)是一致式,而例5(B)則為隱喻式。(A)句顯得不夠嚴謹,數(shù)量概念表達也較為淡薄,且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而(B)句通過名詞化隱喻,句義顯得準確、嚴謹,且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四)增強語篇的正式功能
英語語篇的正式程度和該語篇的名詞化隱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名詞化隱喻程度越高的語篇就越抽象,越書面化,也就越正式。可以說名詞化隱喻是一種比較正式的書面語言。由于科技語篇通常要求使用正式的語言,因此在科技語篇中會出現(xiàn)大量的名詞化隱喻,以增強語篇的正式度,體現(xiàn)科技語篇的正式特征[8]。
例6 (A)Scientists are confident about how coal is formed,but they do not seem so sure when asked about oil.
(B)Scientists are confident about the formation of coal,but they do not seem so sure when asked about oil.
例6(A)使用了動詞form,是一致式,而(B)句中將動詞form名詞化為formation,成為了隱喻式,和(A)句相比,通過隱喻化的(B)句就顯得很正式,符合科技英語的表達特點。
(五)展開和語篇銜接、連貫功能
名詞化隱喻能使語篇的銜接更加緊密得當,使語篇具有更好的連貫性。名詞化隱喻的運用使得科技術語的建構(gòu)成為可能,使論述層層展開??萍加⒄Z語篇中經(jīng)驗意義的抽象化程度高是因為科技篇章這種特定語篇的語場,它是通過一系列的概念、命題等發(fā)表科研成果、推廣發(fā)明創(chuàng)造、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等,作者往往是將有關事物的屬性、特征、所發(fā)生的動作、經(jīng)歷的過程等抽象化為信息密度更高的名詞或名詞詞組,這類名詞或名詞詞組可以作為篇章主位,引領下文層層展開[9]。名詞化隱喻的語篇銜接功能通常是通過“主位—述位”銜接來體現(xiàn)的。就是說由動詞充當?shù)囊恍【渲惺鑫坏囊徊糠?在經(jīng)過名詞化后,可以充當下一小句述位的一部分,可以用作主位、述位或主、述位組成成分。小句的主位結(jié)構(gòu)與信息結(jié)構(gòu)合在一起使整個語篇“重點”突出,內(nèi)容上不斷深入,結(jié)構(gòu)上不斷擴張,從而實現(xiàn)整個語篇的銜接和連貫。
例7 (A)After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has been extracted,the next step is to work out asmuch as possible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area.
(B)Fundamental in this connection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ges of the different horizons,preferably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time scale but at least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例7(A)中是一致式,作為新信息的出現(xiàn)。當這個信息在(B)句中再次出現(xiàn)的時,它就成為了已知的事物。(B)句中的名詞化體現(xiàn)形式this connection實際上是將(A)句中出現(xiàn)過的信息打包成名詞詞組,使之成為新信息的出發(fā)點。在新的小句中,名詞詞組是主位,屬于已知信息,具有很強的“背景”效果,而小句中的述位則被“前景化”,使語篇具有較強的連貫性。一個過程轉(zhuǎn)變?yōu)橐粋€小句的語義起始點,成為一種有效的銜接手段。
名詞化隱喻是科技語篇的重要特征,在科技語篇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功能。名詞化隱喻具有高度的概括、歸納總結(jié)語義的功能,因而能使語篇語義表達更為正式、量化、簡潔、客觀,能展開和銜接語篇,實現(xiàn)語篇連貫??萍颊Z篇等正式文體中有大量的名詞化隱喻,因此,掌握好科技語篇中的名詞化隱喻的語篇功能,可以加深對科技語篇深層語義的理解,為準確理解科技語篇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科技英語的翻譯提供更好的服務。
[1] 朱永生.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38(2):83-90.
[2] 胡壯麟.韓禮德語言學的六個核心思想[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22(1):2-8.
[3] 郭侃俊.科技英語中的名詞化結(jié)構(gòu)及其漢譯[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14-118.
[4] Halliday M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352.
[5]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32.
[6] Jespersen O.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24:136.
[7] 江淑娟.科技英語中的語法隱喻[J].廣西社會科學, 2008(1):162-165.
[8] 郭建紅.論科技英語名詞化隱喻:語篇功能和認知效果[J].外國語文,2010,26(2):76-78.
[9] 侯春杰.語法隱喻的篇章功能[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J].2006,14(3):7-11.
On Nom inalization Metaphor and Its Discourse Function
Huang Mei,Yu Gaof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
Nom inalization metaphor,a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Englis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cientific discourse.It performs many discourse functions,such as adding objectivity,concentration,formality,conciseness,cohesion and coherence to English discourse.A good study of the functions of nom inalization in EST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deeper semanticmeaning,and lay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correctunderstanding of EST,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EST.
EST;nominalizationmetaphor;discourse function
H 314
A
1009-895X(2013)04-0000-00
2012-12-23
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11YS127);上海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3XS205)
黃 梅(199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文化對比研究。E-mail:12543532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