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劍峰,蔣治平
(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胸外科, 常熟 215500)
近年來,臨床上關于膿胸、進行性血胸、積留血胸等胸部創(chuàng)傷性疾病的案例報道逐漸增加, 該類患者并發(fā)癥較多, 預后狀況不佳, 尤其是嚴重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行手術救治后, 仍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2]。因此探討分析該類患者手術救治后發(fā)生死亡的相關影響因素, 對降低術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間收治250例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現將其可能影響手術救治療效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治療與預防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選取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間收治的胸腔創(chuàng)傷患者共250例,納入標準:①簡明損傷定級標準[3](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AIS)評分≥3分;②傷后72 h內手術救治。排除標準:①患者入院時已死亡; ②爆炸傷合并傷后溺水、 吸入有毒氣體; ③有慢性腎功能、肝功能以及心血管病史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史;④傷前原有肺部感染未治愈;⑤合并氧中毒、藥物中毒等患者。
由專職的人員對250例患者的治療結局等資料進行收集與記錄,納入可能影響該類患者手術救治后死亡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致病原因、是否多發(fā)傷以及是否發(fā)生血氣胸、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部感染、嚴重腦外傷、腹腔臟器損傷、心包積液等并發(fā)癥狀,并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評分及創(chuàng)傷嚴重度評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評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法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并以P<0.05的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均以檢驗結果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救治后,共20例死亡(8%),經單因素分析后,不同的年齡、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MODS、ARDS、肺部感染、嚴重腦外傷、腹腔臟器損傷、心包填塞、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狀以及ISS評分、GCS評分等患者的存活率和死亡率進行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多因素分析后,年齡>60歲、GCS評分<12、失血性休克、肺部感染、腹腔臟器損傷、MODS等是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救治后發(fā)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影響手術救治療效的單因素分析
表2 影響手術救治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樣化,臨床上胸部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率亦隨之逐漸增加,病情嚴重者經手術治療后,仍有較高的死亡率[4],由于納入研究的病例數不同或診斷標準存在差異性,在不同研究中的病死率的報道結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對250例患者進行手術救治后,共20例死亡,死亡率為8%,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5]相近,這說明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救治后仍存在較高的死亡風險,只有對患者進行及時的診斷,提出正確的診斷意見,并不斷加強對影響術后死亡因素的研究,才能為患者提供可靠、安全的臨床治療方案。
已經有研究證實,發(fā)生嚴重的胸部創(chuàng)傷時,患者體內的炎癥細胞在趨化因子的不斷作用下,于肺泡毛細血管內皮等部位發(fā)生聚集或粘附,進而引起炎性介質、氧自由基等物質的大量釋放[6],最終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損,肺部感染與胸腔感染的風險上升。在本研究對影響手術救治死亡的單因素分析后發(fā)現,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死亡率為25%(10/40),顯著高于術后未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5.26%(10/190),且經多因素分析后,肺部感染亦是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救治后發(fā)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對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進行手術救治時,應加強肺部感染的預防重視力度,對已經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應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處理,以降低術后死亡率。
而全身炎癥反應系統(tǒng)一旦啟動,則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急性肺損傷、ARDS、MODS等一系列并發(fā)癥狀將隨之發(fā)生[7],雖然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ARDS并不是患者手術救治后發(fā)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但仍應重視ARDS對該類患者術后發(fā)生死亡的作用。此外,在本研究中無論是單因素分析還是多因素分析,失血性休克均是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救治后發(fā)生死亡的影響因素,有研究指出[8],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發(fā)生休克時,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出現異常,組織低灌流和細胞缺氧,進而引起患者的重要器官和細胞功能發(fā)生紊亂,最終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甚至MODS等的發(fā)生,這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均會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失血性休克對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救治后死亡率的影響十分顯著,應引起臨床的重視。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種慢性疾病,再加上身體機能水平的下降,導致對創(chuàng)傷及手術的耐受能力降低,進而容易引起肺活量降低,導致氣體彌散功能出現障礙、急性呼吸衰竭發(fā)生率上升,對患者的預后狀況十分不利[9,10],本研究經單因素篩選及多因素分析后,年齡>60歲是顯著影響該類患者術后病死率的因素,這與劉云等[11]的報道結果相符,因此在對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應認真評估患者對手術耐受能力。此外,與大多數研究報道結果相似,反映患者昏迷程度、傷情等的GCS評分亦是該類患者術后死亡的影響因素,可作為評估該類患者治療后病情是否好轉的指標之一。
影響胸部創(chuàng)傷患者手術救治后死亡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應綜合考慮各因素,重視年齡、昏迷程度及嚴重并發(fā)癥術后死亡率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才能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黃俊軍, 汪勝來, 余發(fā)全, 等. 創(chuàng)傷性膈疝25例臨床診治體會[J].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3,17(2):148-150.
[2] 姜雄, 周洋, 張朝貴, 等. 153例重度胸部創(chuàng)傷伴休克的臨床分析[J]. 重慶醫(yī)學,2010,39(14):1863-1864,1866.
[3] 張佳樂,胡玉英,曹愛麗,等.AIS-ISS創(chuàng)傷評分在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術后護理工作交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2):2034-2035.
[4] Recknagel S, Bindl R, Kurz J,et al.C5aR-antagonis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deleterious effect of a blunt chest trauma onfracture healing[J]. J Orthop Res, 2012,30(4):581-586.
[5] 胡四平, 汪衛(wèi)星, 劉洋, 等. 不同濃度高滲高膠液對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損傷兔肺功能及血漿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J].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2,28(6):568-570.
[6] 孔令文, 盧仁福, 譚遠康, 等. 應用ISS和NISS評估伴嚴重胸部損傷的多發(fā)傷患者并發(fā)癥與救治結局[J].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2,28(7):580-583.
[7] 劉云. 嚴重胸部創(chuàng)傷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 中國急救醫(yī)學,2010,30(10):938-943.
[8] Matsuoka K, Kuroda A, Kang A, et al. Surgical results of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and risk factors for prolongedhospitalization for secondary pneumothorax in elderly patients[J]. 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3,19(1):18-23.
[9] Scott J, Tsai YY, Chinnaiyan P, et al. Effectiveness of radio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1,81(1):206-210.
[10] 龍朝輝, 王文祥, 田平, 等. 胸、腹腔鏡食道癌手術對老年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2,16(3):195-197.
[11] 劉云, 都定元, 胡旭, 等. 嚴重胸部創(chuàng)傷病死率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3,35(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