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經(jīng)喪失了偶像崇拜熱情的人,在很多地方聽說了 AKB48 的成功后,反過來問:這是什么?
談任何商業(yè)現(xiàn)象,首先要看它究竟背靠著什么需求。從這一點上講,AKB48 并沒有開天辟地劃出一塊新世界,它滿足著一個已經(jīng)被驗證了幾十年的強需求:年輕人需要娛樂偶像去填補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娛樂圈早已掌握了“每個人都會有美好而青澀的那么幾年”這一客觀規(guī)律,它會定向投放新鮮偶像給每個時代的年輕人。
AKB48就是其中一枚殺器。雖然也唱歌跳舞拍電視劇,但AKB48給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一個偶像團隊,而非歌手、演員組合。因此,千萬不要以唱功、演技這些東西去考評她們,只應該關注一個問題:憑什么她們能夠一下子擊中新時代的年輕人的靈魂,成為他們的夢和信仰?
AKB48的產(chǎn)品開發(fā)理念
當別的組合最多八個十個人時,AKB48就直奔48 個人去了。
為什么需要48個人組成一個偶像團體?普通人誰記得住這么多人?48 跟12跟6跟3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嗎?
其實比這還要復雜。雖然叫AKB48,但它已經(jīng)遠遠不是48個人,事實上,還有名古屋的SKE48、大阪的NMB48等等團隊,甚至還有上海的SNH48。然后,AKB48 其實還分為Team A、Team K、Team B、Team 4,這還不算下面的預備役團隊。雖然先后已有幾支團隊解散,但2013年的AKB48總選舉,是從246人里投出64人。而AKB48的團員總數(shù),超過了300 人。
300 多人的偶像團體,這究竟是什么?!
先不要驚訝,遠在大洋彼岸,美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已出現(xiàn)了另一個300多人的偶像團體,而且這個偶像團體在中國還擁有大量的粉絲。這個偶像團隊,就是 NBA。與其說 AKB48 是個組合,不如說它是個 NBA 一樣的聯(lián)盟,一個日本娛樂業(yè)內(nèi)獨立的偶像聯(lián)盟。
它像NBA一樣有常規(guī)演出(除了保留節(jié)目如劇場演出、握手會,還有電視綜藝節(jié)目、定期發(fā)行專輯、拍電視劇等等)。它像NBA一樣是所有成員共同塑造一個大品牌,也像NBA一樣內(nèi)部競爭(每年一度的總選舉以及“神七”的稱號和NBA每年的MVP、最佳陣容等等幾乎是一個套路的)。它像 NBA 一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像NBA一樣有成員地位的起伏變化,只是還沒有證明自己可以存續(xù) 60 年。
那么,如果說NBA是一個以比賽為核心產(chǎn)品的組織,AKB48 的核心產(chǎn)品是什么?
比較容易想到的是這樣幾個答案:
演出。與一般專攻媒體的偶像組合不同,AKB48一直與最基本的受眾群體保持接觸,堅持每周做現(xiàn)場演出,當然還有握手會這個“出售體驗”的特殊活動。
單曲。到 2013 年 6 月,僅僅 AKB48 就已經(jīng)出了 31 張單曲專輯,這還不包括其他團隊的多張專輯。在多年沒有百萬張銷量專輯的 21 世紀的日本,AKB48 有13張達此銷量,藉此躍升成為國民組合。
除了演出和單曲之外,AKB48還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女孩子們。這些團隊成員各有吸引用戶之處,內(nèi)向可愛毫不給人威脅感的前田敦子、明朗而活力四射的大島優(yōu)子、純潔秀氣笑容完美的如卡通形象的渡邊麻友、時尚嬌美的板野友美、身高只有148cm但扮演精神支柱的高橋南、長了一張諧星臉最擅長脫口秀的峯岸南……總之,300多名團隊成員之中,總有一款適合你。
但以上這些,其實都不能獨立概括 AKB48 這個偶像組合所提供的產(chǎn)品。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囊括所有的話,可能是—AKB48 本身就是一場秀,而秀的主題是這許許多多女子偶像的人生。
原本,大眾只是想看看美好而歡樂的女孩子,看看她們在舞臺上蹦蹦跳跳,但臺后售票的商人說:別著急,這里還有更多戲碼—
多數(shù)偶像團隊出道時,就是出唱片、跑通告,而AKB48 起步時,只做一件事,就是每天在秋葉原演出。宅男觀眾們坐在距離她們不到一米的地方,看她們的裙擺紛飛。這種差異是非常有趣的:以前的偶像團隊,就算你按爛遙控器,也沒辦法每天看到他們,但 AKB48 就像不斷電的持續(xù)直播一樣,你每一天都可以買票去看到她們。
然后,AKB48 上臺階的一件事是,制作自己的綜藝節(jié)目 AKBingo。當其他明星穿梭于各種綜藝節(jié)目時,它直接擁有一塊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在這檔節(jié)目中,并非是由團隊成員扮作主持人邀請其他明星來做客,而是完全由團隊成員自唱主角,每集講自己的故事,自己惡搞自己。
再之后就是增加更多布點:握手會、出唱片、寫博客、發(fā) Twitter…… AKB48 以一種非常符合新媒體時代的方式,無孔不入的把這些女孩子的生活的一點一滴放送給觀眾們。
于是,在不停提升內(nèi)容量的方針下,AKB48 變成了一種全程直播:每一天,都有大量關于 AKB48的消息;每一周,都有她們的新節(jié)目、新演出;每一段時間,都有她們的新專輯;每一年,都有一次關涉她們前途命運的總選舉。
不知不覺,大眾發(fā)現(xiàn),AKB48的人生已經(jīng)跟自己的人生合二為一。
甚至,她們的人生更令人掛懷:有貌不驚人者異軍突起,是人生。有人天賦不濟無人垂愛,是人生。有人堅持不下去離隊而錯過組合的躥紅,是人生。以并不出色的歌聲成為日本最受歡迎樂隊,是人生。一個絕不算漂亮甚至出過丑聞的女孩子逆襲成為年度總冠軍,是人生……
因此,不難理解 AKB48 為什么需要那么大的規(guī)模。只有足夠多的成員,加上足夠大的資源,它才能有足夠多的大事小事去滲透到它的觀眾的生活中去。你完全可以想像一個 AKB48 的粉絲和他的偶像是何種程度的“同呼吸共命運”—特別是當你每年買了唱片后去投票能夠影響她們后續(xù)的命運的時候。AKB48 的粉絲經(jīng)常說這是一個坑。沒錯,買一張 CD 什么的才不是掉坑里,去擔當別人的人生毫無疑問是個大坑。
也因此,這些原本只要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領工資的女孩子,也被逼到了一個死角:必須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性格,把自己的角色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絕對不能當花瓶—否則,誰能從 300 多人中看到你、記住你?你的人生沒有力量,粉絲們怎么能從中分享能量?
說到底,AKB48 本身就是個秀,所有的活動、唱片等等不過是這場秀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之一。如果說以前對于明星的塑造方法像賣軟件,定期升級,AKB48 的運作方式絕對是互聯(lián)網(wǎng)式的—從不斷線,持續(xù)更新。科技業(yè)曾有個說法叫做“軟件吞噬一切”,更準確的說,是“互聯(lián)網(wǎng)式的服務吞噬一切”,AKB48 就是這么一個以持續(xù)服務超越傳統(tǒng)的產(chǎn)品。
成功的原因—執(zhí)行力
AKB48 最令人稱道的,是它的運營思路和執(zhí)行力。
最早招募成員時,它的招募海報上寫的就是“想見到有個性的你”。沒錯,它招募的不是最漂亮最可愛的女孩子。另一方面,又人為制造各種悲歡離合:動輒把幾支隊伍打亂重排,讓女孩子們當著上萬觀眾泣不成聲,讓粉絲們失魂落魄。
AKB48從成立之初就像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一樣,高度尊重受眾的意見,并根據(jù)反饋快速變化。有人問:為什么門口咖啡廳那個可愛的女孩子不能上臺?經(jīng)過用戶調(diào)查后,那個本來已經(jīng)被淘汰、被安排發(fā)傳單做咖啡廳服務生的篠田麻里子,被重新納入團隊,而她也沒有讓人失望地成為團隊明星。
讓明星和粉絲見面并不罕見,但持續(xù)不斷召開握手會的只此一家。握手會成為 AKB48 的招牌,也成為一部分成員塑造個人品牌的絕佳機會—無論是善于放電的柏木由紀,還是以“鹽”著名的島崎遙香。
而AKB48演唱會的名字總是出人意料。當年幾場演唱會的名字分別叫“難道說,這次的音源不會也流出了吧?”、“神公演預定—因種種原因也可能無法成為神公演,敬請諒解”、“滿席希望,贊否兩論”、“沒有驚喜”……花樣繁出。
用各種方式讓你獲得一種無孔不入感:深夜鉆到成員的房間里偷拍她們怎么被叫醒,擺著測謊儀讓兩名成員相互問私密問題,等等。我一直覺得偶像是被團隊保護的,但 AKB48 反其道而行之。
每年一度的總選舉對AKB48來說至關重要。一方面,將組合內(nèi)的角色先后交給市場決定;一方面,激活團隊內(nèi)競爭;一方面,打造一年一度的大事件。想一想,投一張票給自己的偶像需要買一張大約一百人民幣的專輯,投一百票就需要買一百張。這絕對是中國網(wǎng)游吸引人民幣高付費玩家的打法啊。
任何偶像組合同時能有此機靈百變的創(chuàng)意能力和到位的執(zhí)行力,不火都難吧。
從投資人的角度看,AKB48 和任何商業(yè)成功沒有太大區(qū)別,都是正確的人,以創(chuàng)新性的產(chǎn)品,通過強有力的執(zhí)行,滿足一個已經(jīng)存在的龐大需求。
這其中,蘊藏著無數(shù)細節(jié)。幸運如 AKB48,成功至此,所有的細節(jié)都可以被視為是聰明之舉。具體這些細節(jié)是對是錯是好是壞,需要更長時間的驗證,當下只能主觀判斷。
但如果說有一點是不必主觀判斷、可以直接加以贊譽的,那就是秋元康的堅持。一個在 1980 年代就開始打造偶像組合,早已功成名就的人,愿意以秋葉原為新起點,帶著一群十多歲的孩子,從給七名觀眾演出開始,從一張專輯賣一兩萬份開始,苦熬了三年才看到成功,沒有巨大的決心和堅韌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
就像 AKB48 的高橋南在今年總選舉上說的:“距離成功最近的路,就是直到成功之前,一直承受失敗并且永不放棄?!笔篱g所有陽光下的財富,莫過于此。 (本文為作者在知乎社區(qū)發(fā)布內(nèi)容,已獲本人授權(quán)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