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朵浮云》是英國小說家喬伊斯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中的成人時期小說的第一篇,小說男主人公小錢德勒與8年未見的昔日老友加拉赫在豪華酒店見面為主線,講述了主人公從夢想產(chǎn)生到夢想破碎的精神歷程。作者用“精神頓悟”的敘述手法,讓主人公最后實現(xiàn)了“精神頓悟”,意識到自己是生活的囚徒、夢想永遠不能實現(xiàn)的人生處境。本文通過對小說中環(huán)境、人物性格等進行文本分析,探討作者如何步步鋪墊,讓主人公最后在故事高潮時刻實現(xiàn)了“精神頓悟”。
關鍵詞:一朵浮云;小錢德勒;精神頓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5-0174-03
英國小說家喬伊斯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反映的是20世紀上半葉都柏林人“精神癱瘓”的主題。故事分為四個部分,講述的少年、青年、成年和社會生活?!兑欢涓≡啤肥浅赡陼r期小說的第一篇,也是喬伊斯本人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沒有起伏的情節(jié),只描述了主人公小錢德勒在赴約途中、酒吧會面、家中場景中的所思所想,最后實現(xiàn)了“精神頓悟”,意識到自己的夢想永遠不能實現(xiàn)?!熬耦D悟”源于基督教,弗羅倫絲·沃爾索(Florence walz1)曾給“精神頓悟”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某種文學和技巧意義上的突然顯靈,或者說心靈的頓悟”,也就是“人在某一時刻豁然醒悟,看清自己的處境,悟出人生的真諦”。喬伊斯賦予該詞以新意,喬伊斯把它解釋為“一種猝然的心靈神會,僅僅一個片段,卻含全部生活的意義”。“精神頓悟”是《都柏林人》中常用的敘述手法,在《一朵浮云》中故事結(jié)尾的時刻小錢德勒也實現(xiàn)了“精神頓悟”,這種頓悟是在種種刺激下實現(xiàn)的。周圍死氣沉沉的生活環(huán)境,主人公膽怯、靦腆、懦弱的性格,理想和現(xiàn)實強烈落差,都造成主人公最終的“精神頓悟”、夢想的破碎。
一、壓抑的生活環(huán)境
故事發(fā)生在都柏林街道傍晚時分,小錢德勒下班前,往外看去,看到的是黃昏時的景象,“殘秋的夕陽,金色的暮靄,昏昏欲睡的老人,匆忙的行人,吵嚷的小孩”,一切都顯得那么雜亂、悲涼、死氣沉沉?!包S昏”象征著沒有朝氣和活力,作者從一開始的環(huán)境描述就奠定了灰暗、沉重的敘事基調(diào),也暗示著故事的悲劇結(jié)尾。
下班后,小錢德勒走在都柏林大街上,天有點涼,看到的是“衣衫不整的頑童,在車站前的臺階上,如老鼠一般蹲在門坎上”。孩童本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而在作者的描述下祖國的花朵卻衣衫不整,不學無術(shù),還把他們比作“老鼠”這樣讓人討厭的動物,象征整個國家從孩童身上就讓人看不到希望,整個社會充斥著壓抑、無望的氣氛。小錢德勒繼續(xù)往酒店方向走,他“輕靈地穿過那些小害人精,在荒涼的宅院的陰影中獨自前行,那些舊院落曾經(jīng)是都柏林貴族世家的豪華住宅呢”。昔日燈火輝煌的豪門宅院如今陰影重重,荒涼無比,象征著以往的盛世繁華,早已湮沒在歷史洪流中,徒留斷壁殘垣。今昔對比,更讓人覺得這個城市的衰敗和破落。小錢德勒深夜走在“那些陰森、狹窄的胡同,四周全是一片死寂的氣氛,有時仿佛還有鬼影閃過似的,偶爾聽到偷笑聲,他就汗毛直豎,如一片秋風中抖索的葉子”。黑夜的城市街道在作者的筆下猶如一頭潛伏的猛獸,讓人覺得恐怖害怕,又壓抑無比,無法逃脫。最后小錢德勒經(jīng)過格拉頓橋時,看到的是“窩棚房子像一群流浪漢,在岸邊擁擠著,破舊的外套上滿是塵埃”。這樣蕭瑟、骯臟、破舊的環(huán)境,更讓人無法忍受,想要逃離這個毫無生氣的地方。作者對小錢德勒赴約途中都柏林城市的幾處描寫,讓人覺得在這樣壓抑、沉悶的生活環(huán)境的籠罩下,人也顯得麻木不仁、死氣沉沉,為小錢德勒最終無法實現(xiàn)“浮云般的希望”奠定了基礎。
二、懦弱的人物性格
小錢德勒是典型的都柏林中下層小知識分子的形象。如作者對他外貌的描寫:“大家叫他小錢德勒,因為他給人矮小的印象,其實他的身材僅是中等偏下。他很單薄,手白嫩而纖巧,聲音也細聲細氣,一副文雅的樣子?!弊髡咭婚_始就用“小”這個字眼,突出人物的渺小、微不足道。人物形象上的矮小,從某種程度上也象征著思想上的懦弱、無魄力,不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文中在其他地方也反復出現(xiàn)“小”這個詞,他的“小房子、小燈”,夢想如“一小片云”,象征著小人物的小夢想很容易消散。小錢德勒非??粗刈约旱耐饷玻熬氖崂硭娜彳浻泄鉂傻臏\色頭發(fā)和八字胡,并在手帕上小心地灑上點兒香水”。他像個女人那樣注重梳妝打扮,突出了其“女性化”特征,缺少點男子氣概,這也說明了他后面的靦腆、敏感、憂郁的性格。另外,小說中兩次出現(xiàn)“他微笑時,露出潔白的牙齒,如同孩子的幼牙”,對于一個32歲的成年男子來說,有“孩童般的牙齒”象征著思想的不成熟和單純,也為他想通過老友改變命運的純真夢想會最終破滅埋下了伏筆。這些外貌上的描寫反映了整個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錢德勒下班前,看著外面黃昏的景象,對人生這個問題思索時,就不禁感到一股悲涼的情緒油然而生,而那“哀愁”是不可排遣的。文中“哀愁”這個字眼多次出現(xiàn),說明了小錢德勒“憂郁”的性情,容易像女性那樣“傷春悲秋”。
小錢德勒還是個老實巴交的小職員,“下班鈴一響,他就起身向同仁們拘謹?shù)馗鎰e。他從法學會那古雅的拱門下出來,姿勢相當謙恭”?!熬兄?、謙恭”字眼的運用,說明小錢德勒在工作上的唯唯諾諾,不善交際,缺乏他好朋友加拉赫的大大方方、八面玲瓏的性情,也暗示他職場上難以取得成功。
另外,小錢德勒作為一個小知識分子,有著文藝青年的特質(zhì),一直夢想成為詩人,偶爾會翻翻書架上的詩集,安慰自己,卻不好意思把詩節(jié)讀給妻子聽。他是如此的內(nèi)向靦腆,只有獨自懷揣自己的小夢想。小錢德勒有次給自己的妻子買件衣服,“卻頗費心思,不敢進入店門,等人走光了,才敢進去,又裝成自自然然的模樣,后來忘了拿找回的零錢,出了店門后,又假裝查看是否衣服捆好,其實是怕別人發(fā)現(xiàn)他那羞紅的臉?!边@段描寫充分體現(xiàn)了小錢德勒靦腆、內(nèi)向的性格,連為妻子買個衣服都那么害羞不已。另外,文中還有兩處用了“臉紅”的字眼,一次是加拉赫問他是否結(jié)婚已經(jīng)兩年,“小錢德勒臉發(fā)燙了,微微一笑”。還有一處是他朋友問他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小錢德勒說是男孩,然后“他就羞答答地笑了,不自在地盯著杯子”。一個男人被問及婚否,是否有兒女時,小錢德勒卻像女性那樣羞澀不已,讓這個“小男人”形象更添了些女性的陰柔氣質(zhì)。作家這樣描繪小錢德勒的“女性化”的性格特征,象征著他性情上的某種“癱瘓”,缺乏男子漢的陽剛氣質(zhì)、勇往直前的奮斗拼搏精神。他整個身上散發(fā)的是靦腆憂郁柔弱的女性氣質(zhì)和懦弱的性情,缺少追逐夢想的魄力,也預示著小錢德勒浮云般的夢想不能實現(xiàn),為他的“精神頓悟”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三、夢想的步步破碎
小錢德勒聽說8年未見的好友加拉赫要回來了,激動不已。加拉赫現(xiàn)在是倫敦報界的大紅人,可以說是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這讓從沒出過遠門,一心渴望外部世界的小錢德勒艷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見這位老友,通過他使自己擺脫這種死氣沉沉、麻木不仁的生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靶″X德勒腳步更快了,他有生第一次覺得比街上的行人優(yōu)越?!钡谝淮螐男″X德勒身上出現(xiàn)了活力,他在路途中就開始思索寫一首詩,讓他的老友幫他發(fā)表,他連詩集的“憂郁”基調(diào)都想好了,甚至還想到了英國的評論員對他詩集的評語:“錢德勒先生天賦異質(zhì),他拿手的是寫輕靈自如的優(yōu)雅詩歌……憂郁的哀愁自始至終存在于詩行當中?!彼呀?jīng)開始想入非非了,可夢想越是美好,面對現(xiàn)實時,打擊越大。在步步受挫中,小錢德勒的夢想如浮云般飄散無蹤,如曇花一現(xiàn)般了無蹤影。
小錢德勒要在豪華酒店會見自己的好友,那個豪華酒店是他平時絕對沒勇氣進去,就連經(jīng)過時都心慌意亂的地方,這一次因見自己的好友,對夢想的追求終于使他鼓足了勇氣,開門進去,而“一開門的燈紅酒綠,杯影光影散亂,刺人眼睛”使他的視線一片模糊,其實這也象征著小錢德勒的夢想前途也是模糊一片。來到這個豪華的地方,小錢德勒拘謹不已,感到所有人都好奇地看著他。其實并沒有這回事,只是小錢德勒這種小人物來到如此豪華的地方的惶恐錯覺而已,顯示他與這個地方格格不入,是他這樣性情的小人物無法融入的世界。整個吃飯過程小錢德勒始終處于拘謹?shù)臓顟B(tài),無法像他朋友那樣談笑自如。
小錢德勒想象著加拉赫出去見過世面了,功成名就了,應該品味變得很高雅,但現(xiàn)實完全不是這樣。在外貌描寫方面,加拉赫是“大腦瓜,禿頂,稀疏的頭發(fā),肉嘟嘟的臉沒有血色,五官搭配得不合理,嘴唇白乎乎的,真不像樣”,讓人有一種邋遢的感覺。而他大大咧咧地叉著兩條腿,大口大口地喝威士忌,戴著碩大的金表,一點都不紳士文雅,嘴上討論的都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火辣的女人和金錢,庸俗不堪、這讓小錢德勒有點失望,“他感到一種失落感了。他不喜歡加拉赫的腔調(diào)。這位老朋友已俗不可耐了?!苯又永沼终勂鹆税屠璧姆攀幓奶?,國外生活的醉生夢死和一些名人的風流韻事,這讓小錢德勒聽得驚詫不已。和保守閉塞的都柏林相比,小錢德勒一直渴望外面的繁華世界,而從好友的嘴里聽到的卻是那樣的墮落,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美好,而是同樣的庸俗,讓小錢德勒的夢想之旅遭受了打擊。最后小錢德勒鼓足勇氣,邀請加拉赫到家里吃飯,抓住最后一次機會,但還沒等他說完,加拉赫就打斷了他的話,回絕說要去參加一個牌局,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打發(fā)了小錢德勒的邀請。這時小錢德勒終于看清加拉赫回來只是為了炫耀他的成就,念舊情給自己一點面子才邀請自己吃飯而已,而自己根本沒有希望得到好友的提攜,逃離這個麻木的社會,一切只是空夢一場而已。
回到家中,小錢德勒又要面對現(xiàn)實,平庸瑣碎的家庭生活,家里生活拮據(jù),甚至連保姆都請不起,就連家具也是分期付款買回來的。照片中妻子的眼睛也是那么的淡漠無情,就像他的婚姻生活那么的平淡乏味,缺少愛情,麻木不仁。小錢德勒還試圖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出一本詩集,逃離這樣令人窒息的生活,他拿起拜倫的一首處女作詩,想讀下去,卻被孩子的哭聲打斷,無法繼續(xù)下去。他朝著孩子怒吼,只換來孩子更大的哭聲,還有妻子的斥責聲。在一陣忙亂中,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小錢德勒實現(xiàn)了“精神頓悟”,留下了眼淚,“他仔細聽著,孩子的哭聲漸漸平息起來,自己眼中卻流下了悔恨的淚水。”用喬伊斯自己的話說:“精神頓悟是一種突然的精神顯靈,它往往通過某種粗俗的語言,或動作,或頭腦本身異常的意識活動得以實現(xiàn)?!迸c老友的會面,只留下重重打擊和失望,面對平庸的家庭生活,孩子的哭聲使小錢德勒徹底意識到自己會永遠過著這種麻木不仁的生活,夢想就像那一朵小云,早已飄散無蹤,自己再怎么悔不當初,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永遠做生活的囚徒。
四、結(jié)語
在《一朵浮云》中,作者運用“精神頓悟”敘述手法,把都柏林城市中一個小知識分子小錢德勒從追逐夢想到夢想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破碎的心理進程描繪得淋漓盡致。這種“精神頓悟”不是突然而至,而是經(jīng)過作者層層鋪墊,從死氣沉沉的生活環(huán)境,懦弱的“女性化”的主人公的性格,再到夢想遭到步步打擊,最后在庸俗乏味的生活中故事最終達到了高潮,實現(xiàn)了“精神頓悟”。每一細節(jié)的描述都為主人公小錢德勒的“精神頓悟”奠定了基礎,最后主人公認識了自己的真實處境、無法逃離的“癱瘓”的社會,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參考文獻:
〔1〕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
〔2〕楊洋.論《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頓悟”[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3〕屈榮英.喬伊斯的“頓悟說”簡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
〔4〕張靜.運用會話分析解讀《一朵浮云》中的人物關系及心理特點[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5〕臧海芳.《一朵浮云》下的人性觀照——關于“小錢德勒”的人物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
(責任編輯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