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介紹翻譯等值的理論背景,對等值翻譯進行研究,探析概率在翻譯等值中的理論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概率 翻譯等值 理論基礎(chǔ)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5C-
0146-02
一、理論背景
翻譯等值一直是翻譯研究的主要問題。翻譯等值是翻譯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要求譯文不僅要在語言形式上對等,而且要能夠等值再現(xiàn)原文的意義、精神乃至風格。古今中外的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無不追求完整地把原語的形式和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譯語,以求得雙語最大限度的等值,但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zhì)和內(nèi)容上的差異必然導致語言符號系統(tǒng)內(nèi)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次上的非對應(yīng)和不完全對應(yīng)關(guān)系,進而有了直譯、意譯、功能為先亦或形式為先、譯文可否超越原文等的爭論。Catford以系統(tǒng)功能理論的概率角度為基礎(chǔ),使翻譯作為一個經(jīng)驗現(xiàn)象和研究翻譯等值的條件之間的區(qū)別。這兩種方法可以用來在一個虛構(gòu)的語料庫調(diào)查等值;可以在具體項目的源文本進行分析。在更廣泛的背景調(diào)查,有可能得出等值的條件概率。Catford并沒有充分發(fā)展條件概率的概念,它基本上與分配和機器翻譯的想法相聯(lián)系。翻譯從最廣泛的到最窄的背景環(huán)境,才很有可能從概率的角度探討這個概念。
Matthiessen在《翻譯的環(huán)境》一書中指出:語言學和翻譯研究是密切相關(guān)的,概率不會減少其語言方面的翻譯現(xiàn)象,并明確,語言系統(tǒng)是造成語言對等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詞匯語法、語義和上下文的系統(tǒng)是理論中的階層,這是一個給定系統(tǒng)的一般模式的實例化文本。從這個角度來看,Matthiessen需要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討論一些翻譯的基本問題,如翻譯等值、翻譯轉(zhuǎn)移和翻譯本身的概念。在LOB語料庫翻譯過程中的分析的基礎(chǔ)上,Matthiessen指出,翻譯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xiàn):一是“材料模型”或“轉(zhuǎn)移”;二是在“關(guān)系模型”或“意義”中,翻譯被確定為意義轉(zhuǎn)讓——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映射。
韓禮德使用概率來解釋如何在文本模式中涉及語言系統(tǒng)的模式。這是他所謂的“哈姆雷特因素”,即如果我們有一個“高度重視實例”,這可能會導致系統(tǒng)中的一個變化。這里涉及的問題是,這些模式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導致在語言系統(tǒng)的變化,但他們確實體現(xiàn)模型的翻譯等值。鑒于原始文本模式,進行翻譯要么選擇保持要么改變它,但在此之前,該模式是實現(xiàn)等值翻譯的前提。韓禮德指出,一些人提出異議,如文本模式不能被解釋為系統(tǒng)模式,他回答說:它需要大量的觀測,以概括語言語法的定量。以同樣的方式,大型文本語料庫要進行調(diào)查以為翻譯研究提供有用的數(shù)據(jù)。韓禮德認為,語法結(jié)構(gòu)似乎是“雙模式”,往往是“等概率”(0.5∶0.5),或“傾斜”(0.9∶0.1),那就是,語法系統(tǒng)可呈現(xiàn)兩個選項,同樣可能發(fā)生。例如,對于一個數(shù)字,可以選擇單數(shù)和復數(shù)(0.5∶0.5等概率)。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明顯的選擇,或語法體系可能有一個選項是更頻繁的,例如極性,可以選擇積極或消極的,雖然負面的選擇是明顯的選擇,也就是說,正面是更頻繁的(0.9∶0.1傾斜)。他解釋說,這就能解釋出我們的感覺,有些系統(tǒng)有一個隱性標志,而另一些沒有。一個隱性標志是一個默認條件,即立刻被選中,選擇其他一些標志的話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它是沒有定義的頻率,但它更可能對應(yīng)在其概率傾斜的系統(tǒng)的標志上。
二、等值翻譯研究
在“語言科學和語言教學”方面,韓禮德解釋了對比語言學在描述和比較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模式的重要性。他指出,語言本身不是隨機的,它們遵循可識別的模式。模式可以被認為是預測,首先區(qū)分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然后在什么是可能的范圍內(nèi)顯示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太可能的。他還承認,“不可能”和“不太可能”之間往往難以得出語言的識別。因此,正如韓禮德所說,語言事件遵循“識別模式”,按照他的說法,定量的詞法模式往往被認可和接受,定量的語法模式則不會。然而,在理論的系統(tǒng)性方面,語法和詞匯是不是兩地分居的現(xiàn)象,從等值翻譯方面來看,確實存在著兩地分居現(xiàn)象,但從不同的目的來看,它們是同樣的現(xiàn)象。韓禮德從這一模式提出兩種語言雖然系統(tǒng)、語法、詞匯不同,但實際上是可以達到同樣現(xiàn)象的,也就是說,可以實現(xiàn)等值翻譯。例如下文的英漢對照翻譯。
Friends are always there when you need them. They are dependable and responsible. They share your sorrow and happiness.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can get from you. They influence your development, matur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y also warm you when you are in danger of doing wrongly. Yes, friends are wonderful. It is nice to enjoy the warmth radiating from good friends.
From 《I smile because of you》
[譯文]在你需要的時候,朋友就在你的身邊。他們可靠,值得信賴,他們與你一起分享你的悲痛與幸福。他們不在乎從你那里得到什么。他們影響著你的發(fā)展、成長和責任感。當你有做錯的可能時,他們會對你提出警告。是的,朋友是令人愉悅的。享受來自好朋友的溫暖也是很美妙的。
來自《我微笑是為了你微笑》(吳文智,2011)
此處的翻譯實現(xiàn)了翻譯等值中形式及風格的對等、意義及文本的對等。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為保證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避免誤解,譯者要在正確理解源語的基礎(chǔ)上,從譯入語和譯入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譯入語的語言特點選擇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源語的思想內(nèi)容,使譯文在意義、形式和風格方面力求與原文等值。盡管翻譯等值理論和其他翻譯理論一樣,不能解決英漢翻譯實踐中的所有問題,但它在保證跨文化交際成功方面確實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此處的翻譯實現(xiàn)了“文本等值”,即特定語境中譯文與原文構(gòu)成等值關(guān)系,可用轉(zhuǎn)換辦法將之形式化?!八麄兛煽?,值得信賴,他們與你一起分享你的悲痛與幸?!钡挠⒆g文為“They are dependable and responsible. They share your sorrow and happiness”,這時各自構(gòu)成等值。但“零等值”是個例外,即譯語中找不到等值成分,這時只能在較高一級上實現(xiàn)對等。語言學家Cartford率先將概率引入翻譯研究,以之來表示一特定單位的多個等值成分出現(xiàn)的頻率。如上文這篇123字的英語翻譯例文,前置詞friends和they各出現(xiàn)6次,英譯文中不同對應(yīng)成分的次數(shù)如下面的分子所示,則概率關(guān)系為:in:2/6=0.33;into:1/6=0.16;from:2/16=0.125;aboutinside:2/16=0.125。
這是一種基于假設(shè)的無條件概率,實際上它經(jīng)常會受到語境、文本因素的影響。但譯文中的語法范疇與原文中相當?shù)姆懂犝加型鹊匚?。語言間語法單位的不同等級數(shù)決定了形式對應(yīng)只能是近似的,可以基于較之更為重要的文本等值在較高等級上建立。原文有原語的意義,譯文有譯語的意義,但都包括形式意義和語境意義,且分別受制于各自的形式關(guān)系(同一語言中形式單位間的關(guān)系)和語境關(guān)系(語法或單詞與語境特征的關(guān)系)。
繼韓禮德模式,Teich指出要有文本中的語言系統(tǒng)實例的共同點和分歧,并要根據(jù)上下文。Teich進一步發(fā)展該模型,體現(xiàn)跨語言系統(tǒng)和文字的變化:她比較英語和德語的并行、可比語料庫的翻譯和可比文本的調(diào)查方法,描述了目的語和源語系統(tǒng)的一些性質(zhì)和文本。Teich的模型建立基于兩個理由:一種語言的社會符號學理論即韓禮德的模型,和基于語料庫的定量分析方法。而在上文這篇翻譯中,雖然原文和譯文語言單位的語言意義有些不能完全相同,但在相同的情景中可起到同樣的作用,因此,當這些單位具有相同的語境特征時,就能構(gòu)成等值關(guān)系,而這種等值關(guān)系也就證明了該翻譯的合理之處。
三、結(jié)論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它涉及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而這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包括語言學中的語用、語義、語序的對比與轉(zhuǎn)換,是一種結(jié)合語言學與藝術(shù)學的理論交叉,了解其概率,對比語言學來達到最大意義的等值翻譯。
翻譯等值的研究對翻譯有著重要的意義,了解翻譯中的概率,可以有效地描述、比較母語和外語的結(jié)構(gòu)、體系,更精確地將兩種語言進行對比,從而達到翻譯上的精確。同時,還可以體現(xiàn)出語言之間的差異。使用概率可以解釋在文本模式中涉及語言系統(tǒng)的模式時,這些模式如何體現(xiàn)模型的翻譯等值。運用概率作為等值翻譯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可以為等值翻譯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基礎(chǔ),具有極大的意義。但此項研究是具有局限意義的,由于兩種語言存在著文化以及語言模式、語言結(jié)構(gòu)、語素等的差異,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等值翻譯是不太可能的,并且單靠在概率上解決等值翻譯也是不夠的,對此,筆者將繼續(xù)完善對等值翻譯的研究。
【參考文獻】
[1]CATFORD, F.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1965
[2]HALLIDAY, M.A.K. et al.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s (Longmans' Linguistics Library), 1964
[3]HALLIDAY,M.A.K. et al.Computational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M]. Jonathan J. Webster (Ed.). London, New York: Continuum,2005
[4]MATTHIESSEN, Christian M.I.M. The environments of translation. In: STEINER, E., YALLOP, C. (Ed.). Exploring translation and multilingual text production: beyond content[M].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1
[5]TEICH, Elke. Towards a model for the description of cross-linguistic divergence and commonality in translation. In: STEINER, E., YALLOP, C. (Ed.). Exploring translation and multilingual text production: beyond content[M].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1
[6]吳文智.我微笑是為了你微笑[M].北京: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張 兵(1974- ),女,廣西博白人,南寧學院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yīng)用語言學、英語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