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檔案原始性、證據(jù)性和憑證性是真實記錄歷史的重要體現(xiàn),因而歷史的延續(xù)必須最大限度的保護好檔案。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工程底圖全部是CAD繪圖,施工現(xiàn)場需要的是紙質底圖曬制的藍圖。紙質底圖集唯一性、原始性、證據(jù)性和憑證性與一體,若管理不善,會給施工和科研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加強紙質底圖檔案管理,仍十分重要。
關鍵詞:底圖 檔案 管理 數(shù)字化
一、引言
底圖是工程項目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項目底圖的一個特點是為施工現(xiàn)場服務,即使是在科技發(fā)達的美國,它在現(xiàn)場服務時也以紙質圖紙為主,以國內目前的條件,還不可能拎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帶著一張光盤在現(xiàn)場解決各種問題, 況且施工圖變更圖還得要打印后簽上名才有效[1]。紙質底圖是藍圖的母版,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依據(jù)。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反復添曬圖紙,離開了設計底圖,工程項目建設就失去了方向。因此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利用的頻繁性,同一份底圖反復要曬幾十份,甚至上百份的藍圖,為工程項目建設服務。此外,工程竣工驗收、質量評定、設計參考咨詢、建筑物裝修和改擴建等都需要大量地調閱和復用底圖檔案。底圖檔案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唯一性。工程底圖往往只有一份,尤其是以前用手工繪制的底圖,更是“孤本”。底圖一旦丟失或是破損嚴重,其利用也就無從談起,也將給施工和科研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加強紙質底圖檔案管理,顯得十分重要。
二、底圖檔案的管理
加強紙質底圖管理,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底圖管理制度,做到每個環(huán)節(jié)有規(guī)可依,有章可循。其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歸檔驗收;二臺帳登記;三底圖修改;四分類排放;五現(xiàn)場利用;六底圖鑒定;七保管和保護。
(一)、歸檔驗收
由于底圖的重要性和出圖的頻繁性,為確保質量,嚴把底圖歸檔入口關。底圖歸檔驗收,一查底圖質量。重點查底圖是否平整,字跡是否清楚,圖面有無污跡。因底圖是藍圖的母版,沒有好的底圖質量,也就談不上高質量的藍圖。二查簽署。簽署不齊全的底圖,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檔案憑證作用。三查文件號是否與工程名稱一致。項目文件號是每張圖紙的身份證號,具有唯一性,它在底圖檔案檢索、利用、保管、統(tǒng)計中起到關鍵作用。若多份底圖共用一個編號,會給底圖日后查找利用帶來很多麻煩。因此,在底圖歸檔驗收時,要嚴把質量關。
(二)、臺帳登記
臺帳登記是檔案查詢利用的信息平臺。隨著公司發(fā)展壯大,每年都有上百個工程項目同時運行。底圖年歸檔數(shù)千個檔號,文表達20多萬頁,圖紙10萬多自然張。為用好、管好每個項目的底圖,紙質臺帳,以歸檔時間登記流水賬。驗收合格的底圖,雙方互簽字確認,作為歸檔驗收憑證永久留存。在《綜合檔案管理系統(tǒng)》中詳細著錄歸檔日期、項目文件號、題名等三十多項信息內容?!断到y(tǒng)》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單項或多項組合查詢、統(tǒng)計,提高了底圖檔案利用的查全率和查準率。
(三)、底圖修改
由于甲方的需要發(fā)生變化,或因施工條件的變化,歸檔發(fā)圖后的底圖隨時可能修改。底圖修改院采用版次遞進的方式管理。因此,在底圖檔案中就會出現(xiàn)同一工程項目文件號有多個版次的底圖,同一版次的目錄包含不同版次的文表號和圖號。多版設計文件增加了底圖的協(xié)調難度。因此在底圖日常管理中,一定要看清楚每張底圖的有效版次,保證各項任務的執(zhí)行者采用的都是有效版本的底圖。否則,底圖管理的混亂,也會給工期帶來影響。
(四)、分類排放
對底圖實體進行科學分類,合理排架存放是快速提供底圖利用的重要前提。工程項目通常有基礎設計、詳細設計、竣工圖三個階段。項目從開始到竣工,跨度時間長。一個全廠性的大的工程項目就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單元,文表有六、七萬頁,圖紙兩、三萬張,圖紙量大且利用頻繁?,F(xiàn)階段公司的底圖編號是由一組數(shù)字加字母組合而成,涵蓋工程項目號、階段、單元號、專業(yè)及目錄級別等信息。為了保存一個工程項目底圖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在項目運行中,底圖處于動態(tài)管理。已經(jīng)完成的項目,檔案實體與計算機排序同步。即按年代—項目—階段—單元—專業(yè)—圖號進行分類排序上架,并在柜架上寫明工程名稱、單元、專業(yè)、圖號等信息。這種分類雖然很麻煩,可效果卻不一樣。特別是按項目、單元抽圖時,只需點擊鼠標,或到庫房找到這個項目的存放位,就能輕松搞定,避免了無謂的工作。
(五)、現(xiàn)場利用
歸檔后的底圖,不能直接用于現(xiàn)場,需曬制成藍圖,并加蓋單位資質章,發(fā)圖章等才能為施工現(xiàn)場服務。底圖請曬,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必須有文控填制出版委托單,填寫圖號及曬藍圖份數(shù),項目經(jīng)理簽發(fā)。底圖人員根據(jù)委托內容,調配齊底圖,送交出版室,出版人員當面簽收。曬完后的底圖,由出版室送還底圖崗。底圖人員再次清點回圖,查是否有遺漏丟失、撕裂、破損的底圖,若有須及時進行補缺、修補,保證底圖再次利用的完整性和完好性。
(六)、底圖鑒定
底圖檔案的鑒定是檔案管理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底圖檔案進行鑒定,就是確定底圖檔案科學的、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價值,決定檔案的存毀,對提高檔案的內在質量、優(yōu)化館藏結構、緩解庫房及設備的緊張狀況,充分發(fā)揮底圖檔案的作用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公司成立了檔案鑒定工作小組,檔案部門制定了檔案鑒定和銷毀制度。對已制成電子檔案且破損嚴重的底圖;裝置報廢,年份較長且利用較少的工程底圖;有高版次替代的低版次底圖,在臺帳中做好標識,定期提交給鑒定組,鑒定是否存毀。確認作廢的底圖,實體下架,按檔案銷毀程序處理。
(七)保管和保護
底圖材料特殊,易發(fā)黃、變脆、撕裂、破損,不能裝訂,不能折疊存放,一般采取平放。因此在底圖的抽圖、清點、整理過程中,檔案人員和利用者必須要有高度責任心,更要珍惜和愛護底圖。取放底圖時,一定要維護好底圖圖號的排序,同時要輕拿輕放,嚴防圖紙磨損和撕裂。底圖檔案庫房按“八防”要求管理,嚴格控制好庫房的溫濕度,并做好信息登記,以確保底圖檔案長期的保管和再次利用。
三、數(shù)字化管理
底圖的原件只有一份,而且利用的頻繁。圖紙檔案作為紙質產(chǎn)品,有著紙質檔案的弱點,就是容易磨損、發(fā)黃變脆、破裂、易潮,不易保管。傳統(tǒng)的檔案管理無法形成資源共享,藍圖和底圖都保管,導致人力、物力、財力浪費。要解決這些問題,有必要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其進行數(shù)字化管理。當前已實現(xiàn)電子簽名的項目,紙版底圖、PDF版電子文件同時送交檔案部門存檔。對近期沒有實行電子簽名的設計文件,做到即存即掃。在條件具備時,將早期手工繪制的底圖 “孤本”檔案,也進行掃描制成圖形文本。這樣是在搶救、修復底圖檔案的同時,也是將早期的死檔案變?yōu)榛顧n案。掃描后的圖形文本,在公司《檔案管理系統(tǒng)》網(wǎng)絡中掛接,便于需求者查找、利用。電子版檔案再按項目整理,儲存在光盤中異質備份。電子化文件作為紙質檔案的備份進行保存,一是紙質檔案多一層保險;二是實現(xiàn)底圖檔案借閱、利用桌面化。通過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技術實現(xiàn)異地遠程利用,也可以滿足多人同時使用。為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優(yōu)質服務,同時也減少了紙質檔案的磨損,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紙質檔案。三是為底圖的存放提供了便利。對已制成電子檔案且破損嚴重、年份稍長利用較少的工程底圖可以卷放,也可以異地存放。供利用的藍圖不再存檔,大大緩解庫房存放壓力,現(xiàn)有庫房資源能得到高效利用。
檔案原始性、證據(jù)性和憑證性是真實記錄歷史的重要體現(xiàn),因而歷史的延續(xù)必須最大限度的保護好檔案。電子檔案的原始性、真實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相對于紙質文件,都有其獨自的特點[2]。電子文件數(shù)據(jù)保存密集,電子檔案具有占用空間小,提供方便、快捷服務途徑等優(yōu)點,但受技術所限,容易受到病毒侵害,具有不穩(wěn)定的缺點。其次,電子工程圖紙在電腦上可以任意修改、復制,或存儲在其他載體上,雖然能采取一些技術手段,如數(shù)字簽名、電子指紋、水印等,但很難保證其真實性與原始性[1]。紙質檔案具有悠久的歷史,還是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其唯一性、原始性、證據(jù)性和憑證性的作用,是電子圖紙檔案取代不了。因此加強紙質底圖檔案管理,還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吳玲 也談計算機管理后底圖及蘭圖保存的必要性 《科技檔案》2002年第3期 第28-29頁
[2] 黃立新 鄧琦 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的比較 《林業(yè)科技情報》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