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實行后,對現(xiàn)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教師是教學的關鍵。所以,所有的要求都必須以老師角色轉變?yōu)榛A。本文作者針對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變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老師的傳統(tǒng)角色
傳統(tǒng)的教師只是扮演一個相對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也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小學語文老師在教育修養(yǎng)、教學水平和自身知識積累等方面的落后會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的障礙。小學語文老師角色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
(一)觀念陳舊
一些老師觀念陳舊,他們認為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講好小學語文教材上的內容,以及把大綱上要求掌握的教給學生就可以了。而學生接受老師傳輸知識的方式也就是多做題、多考試。
(二)學科水平低
現(xiàn)在小學語文老師的學科水平普遍低下。他們的知識面窄,綜合素質低,除了小學語文,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不懂,這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講一些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育科研能力弱
現(xiàn)在大部分小學語文老師不具備教研能力,他們的主要教學工具還是停留在“一塊黑板講遍全書”的階段,不能夠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比如: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
以上的這幾點都與新課改對小學語文老師的要求相距甚遠,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小學語文老師角色的轉變。
二、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單方面的教學行為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既要有老師的“教”,也要有學生的“學”,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基本上都是一個人控制了整個教學過程,他們往往忽略了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依然存在“一言堂”的現(xiàn)象,一支粉筆,一本教參,一本現(xiàn)成的教案成為傳統(tǒng)語文老師的經(jīng)典教學工具。這種死板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中表現(xiàn)自我,積極發(fā)言的權利,使學生與老師處在了不平等的文化地位上。我們經(jīng)常提倡民主、平等、愛生尊師和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不僅僅是因為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是因為這樣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行為的形成。
(二)“開放教學”的隨意現(xiàn)象
“教有定法,教學無法”,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理解新課改的要求,過分夸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忽略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就會使小學語文教學進入另一個誤區(qū)。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畢竟沒有深入理解、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讓學生發(fā)揮充分的自主性,就會使學生在內容深刻的文章面前無所適從,只是簡單地理解一些表面意思就不了了之了,難以掌握文章真正的精髓所在。同時,實際教學表明,過度的開放性教學會使課堂教學效果難以把握,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的開放程度、如何開放等問題是需要我們依據(jù)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進行調整的。
三、小學語文老師角色轉換的方法
(一)保持先進的教育理念
教學是教學行為的參與主體之間相互往來、相互影響、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首先,小學語文老師的角色必須從以往的知識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教學過程的設計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這同樣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現(xiàn)代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的全面發(fā)展的觀點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以,全面發(fā)展是不可能的,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讓每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同時,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標準,只要他們能夠朝著自己的成功方向努力就可以了。其次,現(xiàn)在是素質教育時代,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要不僅會讀書,還要會運用書中的知識去解決一定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外,還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民主、開放、科學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所以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新事物,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教師應該擁有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比如在課文賞析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預習,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途徑搜集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師對同學的成果從修辭、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脑u價,然后給予肯定,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注重情感教育
新課堂標準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傳統(tǒng)課堂教育中我們過分注重了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人性化,這導致課堂上氣氛沉悶,學生沒有學習的激情,學生就如同“書呆子”一般。如果我們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多點激情,讓學生有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和緊迫感,那么我們的教學效率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總結: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老師角色的重新定位與新課改是息息相關的,同時對教師個人的發(fā)展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小學語文老師應該主動積極地完成教學中角色的轉換,為培養(yǎng)新型人才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會桃.新課改形勢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認識[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5).
[2]馬占元.淺談新課程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J].華章,2010(15).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