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需要從多方面出發(fā),本文將就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閱讀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幫助學術豐富文化積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課改的推進,效率意識空前增強。雖然如今的閱讀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我們?nèi)匀灰宄卣J識到,閱讀課的效率仍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我們必須要繼續(xù)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使語文閱讀的效率能夠越來越高。
一、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語感
閱讀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例如字詞的掌握和語法的認識等。學生只有有了一定的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并提高閱讀效率。這就要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將閱讀與語文的基本功進行結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一些較為生僻的字詞以及常見的語法結構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字詞與語法的學習來加深對文章的感悟與理解。
同時,還可以通過組織朗讀比賽來加強學術對文字以及文章的整體感悟能力。讓學術能夠在朗讀文章時,對文章的節(jié)奏與韻律進行更加準確的把握,產(chǎn)生新的感悟,同時通過在閱讀過程中對語速與語調(diào)的把握,讓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對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與感情進行更加準確的把握,這樣就能夠在無形中使閱讀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讓學生能夠學有所得。
二、讓學生有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顆想要創(chuàng)新的心。而要讓學生們?nèi)?chuàng)新,就必須要讓學生們有自我思考的空間,為此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能夠激活其思維的環(huán)境與條件。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設計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因子,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閱讀教學變得更加高效,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同時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要將聽說讀寫活動進行落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與能力。為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一些動筆訓練,這樣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使得課堂上的參與者能夠更多。
例如在學生閱讀了《皇帝的新裝》后,可以讓學生們對“游行歸來以后”進行續(xù)寫;在閱讀了《蚊子和獅子》后,可以讓學生們對結局進行改寫;在閱讀了《桃花源記》后,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寫一寫“桃花源”到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巨變;在閱讀了《赫爾墨斯和雕像者》之后,則可以讓學生們對其中所出現(xiàn)的幾次“笑”的表情后面的心理變化進行擴寫,讓學生對文中人物的性格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又例如在學習了《我的教師》之后,可以讓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嘗試改寫,可以從莎利文老師的角度出發(fā),對老師的教學藝術和精神進行贊揚;也可以從海倫的角度出發(fā),對海倫的不懈斗志進行贊揚。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教師只需要指導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方法,盡可能地讓學生們自己去學習和閱讀。
三、注重對教材的把握
自從課改之后,教材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變化,如今的教材已經(jīng)從以“知識為主線”改變?yōu)椤耙越鉀Q生活問題為主線”。新教材的變化為教師帶來全新的感受,但是也為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帶來了全新的困惑。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必須要對教材進行準確的把握。但是課時畢竟有限,那么就需要教師在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點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大膽的取舍。在此基礎上,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使閱讀教學的效率能夠得到提升。有部分教師總是覺得課時少,教學任務過重,其實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只有提升教學效率才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的有效途徑。
對于教材中的文章,我們可以將其作為一個例子來使用,但是在講課時不能夠只將眼光放在課內(nèi),而是要注重以篇引類,對語文的空間進行拓寬,使得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容量能夠增加。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教給學生學習這些文章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課本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課外延伸,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讓學生的閱讀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會感到無從下手。為此,教師必須要根據(jù)教學需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剪裁。
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反復過多的內(nèi)容進行刪減,對于要求過于死板、學生難以理解乏味的內(nèi)容以及要求不當?shù)膬?nèi)容都需要進行合理的刪減,對于那些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內(nèi)容以及不符合教學目標的內(nèi)容需要進行合理的取用與舍棄。
在進行實際教學時,不僅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裁剪,還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难a充,所補充的內(nèi)容必須要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在教學《斑羚飛渡》這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中發(fā)生在動物群體中的“悲壯之舉”,可以從多方面引用相關的資料,例如可以作為正面材料進行使用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以及可以作反面對照材料的《克拉瑪依將銘記》,《克拉瑪依將銘記》中刻畫的在災難來臨時那些不顧兒童、自己爭先恐后逃跑的“領導”的形象,還有那些描述在特定時期出現(xiàn)的“棄老傳統(tǒng)”的歷史性材料正是良好的反面對照材料。引入這些材料,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fā)散,為學生對文章進行有效的、多元的解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提高效率,就必須要讓學生們能夠學有所得,為此,要進行改革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需要出發(fā),對閱讀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教學進行改進,讓學術能夠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萬明華.有效的語文教學[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2]潘慶玉.語文教育發(fā)展論[M].山東: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