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引導學生在讀書中領悟和訓練以下兩個重要的藝術心理素質:一是獨具慧眼,對生活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別懷詩心,對生活能產生豐富細膩、奇異而復雜的情感、內含活躍、豐富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
【關鍵詞】學生;觀察;閱讀;感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由于薄弱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學校管理和生源質量等方面都比較薄弱,從而導致學生在讀書時,總是缺少領悟和自信。湖南西部中學的高中課改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因為新教材中將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等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既緊密聯(lián)系,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閱讀能力。
古人云“汝果欲為詩,功夫在詩外?!苯處熑粢獙W生寫出思想新穎、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的好文章,就要引導學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社會生活中,書堆中去看、去聽、去嗅、去感知、去領悟、去思考?!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所謂有了“眼中之竹”,才會有“心中之竹”,然后才可能有“手中之竹”,只有到生活和書本中汲取養(yǎng)料,醞釀思想,才能真正學會作文。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練就一雙慧眼——學會觀察,學會讀書。
所謂“慧眼”,就是能夠從客觀事物中把握和發(fā)掘藝術意象的能力——觀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思辨力的總和。這雙慧眼的功能可以用一個“讀”字概括,這種“讀”是“讀不懂你的眼睛,我讀明月”的“讀”。這個“讀”是一種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甚至充沛的激情去觀察、去品味、去領悟、去思索、去醞釀、去評價的精神活動。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在這樣的“讀”中練就一雙慧眼,用這雙慧眼去讀書本這個“小書”,更讀生活這部“大書”——學會觀察生活。
生活之樹常青。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魯迅先生說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痹S多學生沒有觀察生活的習慣,對周圍豐富多彩的生活熟視無睹,無動于衷,臨作文時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只好搜腸刮肚“擠牙膏”,擠得滿紙“學生腔”,久而久之,便煩作文、怕作文了。只有留心觀察生活,敏于體察,善于感知,勤于思考,才會給寫作注入養(yǎng)分和生機。
從心理學上講,觀察是一種始終伴隨著思維活動的高級的知覺形式,觀察力是從事學習、藝術、科技活動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就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觀察要細致,要把握事物的概貌、層次、差異和細節(ji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等。還要教育學生培養(yǎng)多種興趣和愛好,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和高潔的品格。只有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思考、感情豐富的人,才更容易領略生活的情趣,才能積累豐富的生動的寫作素材,才能捕捉到思想的火花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可以一花知春,可以一葉知秋,因為一顆充滿著愛的激情的心靈就像浩瀚的湖面,微風能夠鼓浪,滴水可以興波。
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感悟,猶如一把智慧的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窗。在同學們的眼里,生活的精彩,情感的火花,生命的躍動,匯成一片湛藍色的海洋。隨著學生知識和閱歷的不斷豐厚,藝術想象的空間會越來越開闊,所謂“妙筆生花”便成為一種可能。智慧和才華匯成美麗的河流,所有的顏色都是情感,所有的聲音都有靈性,所有的空間都充滿想象。
例如,月亮,只是一個客觀物象,但在對它進行細致地觀察和敏銳地感悟之下產生豐富的藝術想象,迸發(fā)出充盈著觀察者主觀情感色彩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從而產生一個個關于“月亮”的藝術意象,像鐮刀、像鏡子,像溫柔的母親、像美麗的嫦娥,是天庭的燈、是宇宙的眼,是無盡的相思、是永恒的祝?!?/p>
在平常中發(fā)現不平常,從事物中體悟生命精神,需要藝術的眼光。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練就一雙有情有意的“慧眼”是進行作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边@里的“眼睛”,不僅指感官,更指心靈,指觀察者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思索、體驗、領悟和認識等。許多教師的教學實踐證明,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是幫助學生練就這樣一雙“發(fā)現”的慧眼的有效做法。引導他們觀察周圍的人物,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等特點。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寫出其變化。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覺觀察的習慣,通過“觀察日記”的形式,把身邊發(fā)生的事寫下來,既為寫作積累素材,又達到練筆的效果。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細致入微地關注生活,養(yǎng)成用心靈去讀生活這本大書的好習慣。這也是一個可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使他們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使作文教學走出死胡同的好辦法。
優(yōu)秀的書籍,是生活的結晶。無數成功者的經驗證明,若能“勞于讀書”,終會“逸于作文”。讀書,可以汲取知識,認識生活,陶冶性靈,開拓思維,為寫作積累精粹的語言材料和思想材料。精讀好作品,含英咀華,就可讀出風格,讀出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交融,并以此塑造一面敏銳的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生活的心靈透鏡。讀魯迅的《祝?!?,我們感受到作者出神入化而又色彩斑斕的心靈世界,體會到“祥林嫂”在那時代無法逃避的悲慘命運。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與其說是在欣賞作者靈動精彩、順暢自然的文筆美,倒不如說是在欣賞那被“月影”激活了的深沉豐富、細膩柔婉的人情美?!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精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使我們直接受到作家藝術靈氣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燭照。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學習寫作技巧,其實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情感的體驗。學習人家怎樣觀察生活,捕捉材料,對生活獨特意義的挖掘和發(fā)現,以及情感體驗有什么特色。要引導學生在讀書中領悟和訓練以下兩個重要的藝術心理素質:一是獨具慧眼,對生活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別懷詩心,對生活能產生豐富細膩、奇異而復雜的情感、內涵活躍、豐富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有了這兩個素質,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紛紜復雜的世態(tài)人情;能自感和再現細膩復雜、幽微變幻的心靈波光。老作家李霽野先生曾說過:“讀過一點詩詞的人,黃鸝、燕、鳩、杜鵑等鳥所引起的情緒,也自然和未曾讀過詩的人完全不一樣。我們經過詩人的耳朵來聽萬籟,仿佛是增加了一種感官;而不曾讀過詩的人,卻仿佛是瞎了眼睛,聾了耳朵,他們的生活經驗自然也就貧乏得多了?!币簿褪钦f,讀書可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讀書,還可以為寫作提供范例。從書中汲取寫作的材料,是一條被事實證明正確的道路。美國的約翰·盧??嗽凇蹲x書的樂趣》中說過,書籍所賦予我們的思想比現實生活所賦予我們的更加生動活潑,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實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樣。
一篇篇文質兼美的作品,是學生模仿的最切近的直觀形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迸囵B(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以及推而廣之,有選擇地看電視,聽廣播,閱報刊,多進幾次影劇院和體育場,對作文都是大有裨益的。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和讀書的能力,美國人甚至給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布置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去讀書這樣的作業(yè);為了將觀察和讀書的收獲鞏固下來,還必須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和讀書筆記,做卡片,輯剪貼。開始時可能麻煩些,但形成習慣后就會事半功倍,受益終身。
如果我們的學生為了應試,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只能成為孤陋寡聞,作繭自縛,才思枯萎,思想貧乏的應試機器,永遠也不會真正學會作文。井底之蛙,永不及林中之鶯、云中之雕那樣擁有清麗的歌聲、自由的天空。古人尚且懂得,求大學問、得真本領、成高素質者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二十一世紀的素質教育,更應該讓學生懂得,學生時代,必要地博覽群書,才能豐富知識,提高素養(yǎng);游覽山川勝景,體察風土人情,才能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由此,才能學會“讀”,進而學會“寫”;學會做人,自然而然地學會作文。
有一首記不準唱詞的流行歌曲也許正道出了學生的渴求:“給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繽紛的世界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此作為湖南西部薄弱中學的語文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具有一雙有敏銳的洞察之力的慧眼。
(責任編輯:龍大為)